新書推薦: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HK$
132.2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两篇是未刊的随想与短论的缀合;第二部分,十一篇,主要讨论晚清至民国的思想学说史,有两篇首次全文发表;第三部分,四篇,内容均属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问题;第四部分,包括十二篇杂文,或可作谈资。
《走出中世纪二集》:本书为广大学界及社会关注、好评的《走出中世纪(增订本)》的续篇。作者仍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思考、深厚的学术功力、不懈的学术追求,继续对中国“走出中世纪”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更加全面广泛、深入细察的研究探讨,从而将其近年以来的最新研究心得和一系列相关成果,再次集中展示,不仅充分体现出各家力作的不凡品味和学术分量,而且还因其所论所述的典型精到和生动精采,产生更加深远的学术影响和更加广泛的社会反响。
|
目錄:
|
序
走出中世纪——从晚明到晚清的历史断想(续)
“君子梦”:晚清的“白改革”思潮
清末的现代化思潮——夜读小札
清学史:学者与思想家
在晚清思想界的黄宗羲
一、寂寞“待访”二百年
二、清末鼓动反君主专制的经典
三、推崇《明夷待访录》的角度
四、章太炎由“非孙”而“非黄”
梁启超和清学史
清学史的经典性名著
梁启超与“五四事件”
“迷梦的政治活动”
映现危机意识的“心影”
徘徊于治学与问政之间
并非治清学史的第一人
章太炎和梁启超,兼及刘师培
非天才的天才论述
自己给自己作盖棺之论
胡适《自传》的一则附注
难讲的“原儒”公案
关于钱穆研究
钱穆的文化关怀
民国学术史的过渡人物
新儒家呢,还是史学家?
略说钱著《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与章太炎、梁启超
附记:也说“国学大师”之类
令人将信将疑的回忆录——评《银元时代生活史》记章太炎
似已忘却的回忆录
《积微翁回忆录》
杨树达上告杨荣国
杨树达私记陈寅恪
叙史的小小尾声
索解晚清的民间报人——廖梅著《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小引
杨度的《杨氏史例》
百年来的韩愈
《伯夷颂》颂错了?
曾国藩与韩愈行情
严复《辟韩》及其反弹
韩愈在“五四”前后
韩愈和民国“训政”
陈寅恪《论韩愈》前后
俞平伯与陈寅恪
陈寅恪在劫难逃
韩愈成了“尊儒反法”的反面教员
对韩愈“一分为二为宜”
顺便说到《拘幽操》
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引言
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耶稣会士向往中国
基督教在华梅开三度
十八世纪的相反记录
马礼逊与太平天国运动
从“教难”到“教案”
“传教宽容条款”
利玛窦的后继者们
在华的自由派传教士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
剪影与参照
晚清上海租界的宗教文化
历史展现的特定文化形态
光怪陆离的宗教现象
新旧基督教
两个租界的“自治”
新教各差会的“学术传教”
仍待深究的课题
过去的“风流世纪”——关于十八世纪的中国与欧洲
龚橙与火烧圆明园——以讹传讹的一则史例
附录: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现代大学的中国先驱——《马相伯传略》弁言
《壶里春秋》小引
“五四”: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
我看经学与经学史——《中国经学史十讲》小引
关于清代汉学
一、三类“汉学”
二、名目的确立
三、名实问题
四、形态问题
五、文化比较
晚清学术的非传统化进程
读《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家谱和年谱
“国学”岂是“君学”?
从儒学史说到新儒学
关于马一浮的“国学”——答《大师》编导王韧先生
一、介绍马一浮的“价值”
二、关于马一浮拒任北大文科学长
三、马一浮与中西文化
四、马一浮为何强调“直接孔孟”
五、马一浮与复性学院
我的书架没有秘密 ——答《南方周末》编者刘小磊先生
跋
|
內容試閱:
|
走出中世纪——从晚明到晚清的历史断想(续)
“‘满洲’之名必须被理解为包括不同民族群体的政权的名称,同时,它大致也指这些群体的共同文化。”
以上界定,出自《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研究》的中译本(高丙中译,刘小萌校,商务印书馆,北京,1997)。原著者史禄国(Sergei Mikhailovich Shirokogorov 1887?—1939),俄国人类学家,十月革命后流亡中国,晚年任清华大学人类学教授。据他在清华唯一的及门弟子费孝通为此书所作后记《人不知而不愠——读后忆师》,说他这位老师的学问,远在他另一位老师、在西方人类学界号称首屈一指的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lci 1884—1942)之上。
我对文化人类学是外行,但对“满洲”源流颇感兴趣,读过清代若干官方文献,也读过清末民初章太炎《清建国别纪》之类考证,还是越读越糊涂。直到几年前,偶然买到史禄国此书中译本,发现作者声称是他对民初满人田野调查的产物,于是不顾其书过于专门以及行文(或译文)乏味,硬读下去。不料越读越有味,以为消解了多年的积疑。
哪些积疑呢?第一,关于“满洲”的名称,作者证明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采用的。第二,关于“满洲”的族源,作者证明那是十八世纪雍正《大义觉迷录》才出现的神话,而因乾隆敕编《八旗通志》得到推广,二书均属数典忘祖的作品。第三,关于“满洲”的族属,作者证明它是满、汉、蒙及其他通古斯人的族群联合体,并非曾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后裔。第四,关于“满洲”的政体,作者证明努尔哈赤以后已经用“国家”代替“家族”,血缘结合的家庭已解体,“核心家庭”才构成后金国家的原子。第五,关于“满洲”的文化,作者证明帝国建立者是“新满洲”,表征是“在信仰萨满教的同时既拜佛又崇儒”,而与生活在北部山林中的“老满洲”迥异,后者只信祖宗所传的古法,仍按古旧规矩由萨满跳神祝祷,“根本不拜佛不崇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