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中国心法:用传统智慧解答人生关键问题
》
售價:HK$
97.9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HK$
74.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HK$
54.8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文化,是“忍”。“忍”意味着“心字头上一把刀”,让你感受到剜心绞肺般疼痛,却一定要顶住。中国人的忍耐力,恐怕是世界第一。它是在贫困的环境和连年不断的战乱中培养起来的“人生哲学”。
日本人不擅长背后说人坏话,吵架却是干净利落。平常笑眯眯的,藏而不露,一旦吵起架来。“先下手为强”,一下子手足并用,疾风暴雨,三下五除二。“服了”,对手一认输,胜利者就撒手而去。
韩国艺术价值取向最接近自然。同是庭院,韩国的却不是缩小自然,切割开来使其再生。因为房子本身就是在自然中建造起来的,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对其进行再加工的必要。坐在房子里隔着篱笆向远处望去,自然总是与人共生共存。
……
本书以东亚三国人差异为焦点,把三国人的生活习惯、行动准则、语言、生死观、审美观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番比较,让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这三国。
|
關於作者: |
金文学,比较文化学者,作家,文明批评家,是世界上研究中、日、韩三国比较文化学的最知名学者。
1962年生于辽宁沈阳。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文系日本文学专业。1991年以亚洲第一名的成绩获日本“新岛奖学金”,赴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同志社大学留学。2001年博士
|
目錄:
|
东亚文化研究系列总序
Ⅰ 裸体三国志
1 三国人的耐性
2 韩国人“表现”、巾国人“含蓄”、日本人“被动”
3 中国人“傻瓜”、韩国人“聪明”、日本人……
4 差不多主义
5 谎话、大话、不痛快的体质学
6 招牌和货物的比较
7 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8 日本人的刀、中国人的手、韩国人的脚
9 “忍”、“恨”、“劈”的文化人类学
10 金浦机场小插曲
Ⅱ 文化三国志
11 一眼认出东亚三国人的方法
12 最在乎别人评价的同民
13 “买春旅游”、“补品旅游”、“购物旅游”
14 贫嘴与沉默
15 “AA制”文化赞否论
16 冬天的雨
17 吵架的比较
18 玩儿文化的力学
19 汉字文化与圆体字文化
20 外来语的洪水
Ⅲ 艳情三国志
21 性的飨宴
22 春画大选赛
23 被窝里的国际化
24 三国女性谁最美
25 与三国女性的恋爱体验
26 东大、汉大、北大厕所文化考
Ⅳ 生活三国志
27 酒与东亚三国人
28 三国饮食文化比较
29 开水、茶水、米汤的比较民族学
30 吃“猫食”的日本人
31 筷子的比较文化论
32 红色中国、原色韩国、杂色日本
33 服装反映出的美学意识
34 化妆美的差异
35 插花的残忍性、缠足的人工美、BAKAJI的自然美
Ⅴ 历史三国志
36 万里长城的封闭性
37 三国序列与历史感觉
38 三种不同的德行
39 “帮会”、“国家”、“家族”的社会人类学
40 刘邦、丰臣秀吉、金庾信的比较人物论
41 牡丹、樱花、木槿
42 汉诗的浪漫、俳句的静寂、时调的风流
43 《忠臣藏》、《春香传》、《三国志》
44 “仁”、“孝”、“忠”的比较儒学
45 生的美学、死的美学
46 东亚这棵参天大树
|
內容試閱:
|
Ⅰ 裸体三国志
1 三国人的耐性
日本人的急躁、没耐性在国际上亦有定论。住在日本,每当我切身感到时间观念属第一的日本节奏时,就不由得想起中国人的悠然自得。只看走路的姿势,我们就会发现,日本人特别快。由于走得急匆匆的,脑袋总是伸出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乌龟状的身姿。在日本人里,大阪人走路的速度最快。根据统计,大阪人每秒走1.6米,在日本绝对全国第一,与每秒走1.33米最慢的鹿儿岛人相比,一分钟竟有16米的差距。
在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大阪人由于性子急,很难一动不动地等红灯。不要说年轻人,就连60岁的老年人过人行道时的速度也不比年轻人慢。
乘电梯时,日本人也几乎都是不停步。假设有10个人停下来的话,其中恐怕有7个是中国人和留学生。
在喝酒上,与中国人和韩国人相比,日本人特别快。中国人、韩国人和西方人喝酒为了助兴,尽量慢慢喝,而日本人却快喝快走。尽管日本人喝酒次数居多,他们却似乎无视饮酒过程中的愉悦。
韩国人的缺乏忍耐力、性子急和日本人不相上下。
在首尔汉城,经常听到的韩语是“叭利、叭利”快快。对韩国人来说,干什么都快是美德。睡觉“叭利”,起床“叭利”,吃饭也“叭利”,学习也“叭利”,如厕也要“叭利”。所以中国人最能听懂的也是这句“叭利”。
但是韩国人的性子急和日本人的急躁却不尽相同。如果说,日本人对肮脏的环境和浪费时间容易急躁的话,那么韩国人则与其相反,对环境还有一定的忍耐力,主要在人际关系上容易急躁。
日本人自古受惠于山清水秀的岛国,在洁净的环境里生活过来,所以特别难耐污浊的环境,可在人际关系上却有忍耐力强的一面。因为日本文化自古就强调控制感情让人感到美,所以即使意见相左也能忍而受之以求保持圆满的人际关系。
韩国人生活在与大陆相连的不太优越的自然环境里,有对环境的忍耐力,但在人际关系上却缺乏容忍。由于感情奔放也具有美感,所以如若与人意见不合,就忍无可忍地一吐为快。
与日本、韩国的急躁大相径庭的是中国人的“慢慢的”。这个“慢慢的”已经成了表现中国人悠然自得的国际通用语了。可以说,“慢慢的”所表现的中国人的忍耐力是世界第一。
日本汉学界首屈一指的诸桥辙次惊叹中国人的忍耐力,称之为“不死之躯的国民”,他曾说过:
汉口附近的酷热,是我们难以忍受的,可就在这里,有的中国人竟然头枕灼热的石头睡觉;一靠近内蒙就特别冷,冷得能把人冻僵,可是在那儿,竞能看见一群只裹一张报纸雀跃而行的人。他们健康体魄的强韧劲儿,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连同一地区的东亚人都这般吃惊,西方人大概会把这看成是超人的忍耐力吧。
在我上小学的20世纪70年代,不时会看见卖杂货和鸡雏的小商贩,他们是从浙江、河南和山东等关内地区走到东北来的。有个从浙江来卖鸡雏的老太太,她步行了几千里,鸡雏都长成大鸡了。
与日本人、韩国人的急躁相比,这种让人惧怕的忍耐力,坚忍不拔的“慢慢的主义”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东京、首尔汉城没有区别。北京、上海与东京、首尔汉城的相似程度,竟能让人产生这是不是在东京和首尔汉城的错觉。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这就是中国人的走路姿势。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散步似地慢慢走;过人行道时,也不像大阪人那样匆匆忙忙。
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日本政府为了让大陆的最高领导人见识一下从东京到大阪只需跑三个小时的超特快,特意请他参观了堪称世界最高速的新干线。日本首相问邓小平的观后感时,或许期待着的是赞不绝口的“真乃人间奇迹!”,可是邓小平却出人意外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在我们广阔的大陆都没有这么快的电车,在日本这么小的国家,跑这么快,有什么必要?
这个小插曲是真是假另当别论,有趣的是表现了中国人的“慢慢的”文化。也许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至理名言。
据说现在,日本和韩国的许多企业到中国投资,在与中国当地企业合资时,常为中国人的时间感苦恼不已。此时,日本和韩国的“急性子”发挥不了作用,他们必须适应中国人的“慢慢的”主义,很快地调节时间感的差距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的忍耐力、“慢慢的”节奏,是从古至今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发生战乱的历史环境中养成的。土地辽阔,时局因天灾人祸而总是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所以人口流动大,人们在逃荒路上要花好多时间。于是,性子急是要不得的,“悠然”也就成了中国人在这种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智慧。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特殊性,与中国人的交往就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富于忍耐、喜欢“慢慢的”中国人,也有出人意外“快快的”时候,在急于赚钱上,中国人比谁都快。以精于商贸而闻名于世的华侨更以快而著称。为了赚钱不能浪费时间,抢先一步是经商秘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