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HK$
96.8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編輯推薦:
为何天才成群而来
在收录于台湾著名历史学家王汎森先生《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一书中的《傅斯年与陈寅恪》一文开头,王汎森先生便抛出了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
in a
cluster)?他所指的这个天才成群而来的时代,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而这个问题显然也适用于19世纪8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1911年,当那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每个中国人命运的辛亥革命爆发时,这批人刚刚跨过而立之年,在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英雄与乱世总是结伴而至,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百姓生活来说,这真的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今我们已经与那个英雄和天才辈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弹指间逝去,白杨作柱,红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风云、金戈铁马、千古风流,都已尘烟散尽,只留下一串供后人追思的名字。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天问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免要想起茨威格那段被引用了无数遍的名言:“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
內容簡介:
1911年,当那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每个中国人命运的辛亥革命爆发时,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刚刚跨过属于自己的而立之年。
生活于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他们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亦看到了列强的强硬无理;既浸润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既植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又不辞辛苦远渡重洋求新求变……他们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们中有享有“药中甘草”、“翰林将军”之称的谭延闿,在宦海中不断沉浮的黄郛,为民主立宪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宋教仁,弃文从武的蔡锷,一生政治立场多变的汤芗铭,“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他们中还有皈依佛门的弘一大师李叔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战成名的《庄子》研究大家刘文典。他们中更有乱世佳人吕碧城,诗名远播的末世才女徐蕴华,美丽强悍的女权运动先驱何震,宋氏家族的真正领袖宋霭龄。
如今,我们已经与那个英雄与天才辈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弹指间逝去,白杨作柱,红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风云、金戈铁马、千古风流,都已作尘烟散尽,只留下一串供后人追思的名字。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就是一个决定了一个民族存亡的历史时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后”们,便是闪耀在这一历史天空中的群星。虽然在一百年前,并非每个人都与那场革命发生直接关系,但辛亥革命改变了每个中国人命运,他们都是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生活与成长,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那场革命成败的缩影。
所以《一百年前的80后》不只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人物小传,更是一百年后对辛亥革命的一次小小的反思。
仅以此书献给辛亥革命,献给所有的“80后”们。
目錄 :
开篇:为何天才成群而来代序
政客卷:奈何江山已唱晚
谭延□:和气春风生眼中
黄郛:惟问白云何处去
宋教仁: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载沣:只是近黄昏
汪精卫:世变无穷东海涸
蒋介石:东来志岂在封侯
行伍卷:乱世豪杰已成梦
蒋百里:光芒使敌胆为寒
蔡锷:万里间关马伏波
阎锡山:一角山城万里心
尹昌衡:世乱谁忧国,双泪落秋风
汤芗铭:功过是非汤屠夫
王亚樵:北顾延河非孤云
文人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李叔同:从今一担好山河
鲁迅:怒向刀丛觅小诗
马一浮:白云无尽是儿孙
刘师培:竟是筹安会里人
周作人:不堪故国歌禾黍
熊十力:世间已无熊十力
黄侃:亦庄亦谐真醇儒
钱玄同:谈笑深时风雨来
刘文典:疾恶真推祢正平
红颜卷:不把双眉斗画长
吕碧城:任是无情也动人
徐蕴华:沧海月明珠有泪
何震:美人何处隔潇湘
宋霭龄:苔花如米学牡丹
內容試閱 :
和气春风生眼中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组安、祖安),号无畏,湖南茶陵县人。民国初年政治人物,曾任湖南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其父谭钟麟为清封疆大吏。谭延闿长于诗法、书法、枪法,绰号“谭三法”,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1904年中进士,二十八岁点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后与时偕行,支持立宪;辛亥鼎革,又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后与汪精卫合作;又与蒋介石结盟,直至逝世。他广交游,有“药中甘草”之誉;能治军,曾多次领军征讨,有“翰林将军”之称;善书法,为民国颜体第一人,时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荣;喜吟咏,著有《组庵诗集》《慈卫室诗草》《非翁诗稿》等。
人,无不受其所处时代、时局之影响,此之谓历史局限性,历史人物鲜有能超
越者。因此,历史人物往往呈现复杂的面貌,令人琢磨不透,这也给时人、后人评价
的多元性打下了基础。这种多元评价与盲人摸象很是相似,侧重于对“象”之侧面
的片段式体验,至于“象”之全貌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多元又片面式的评价
闿的好处之一倒是增强了被评述人物的传奇性。作为著名历史人物的谭延 即是此
一代表。
(一)
吃,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而且早已超越了口腹之欲而发展成了一种文化和雅趣。远的不说,单说清代就有李渔和袁枚两位吃家。前者在《闲情偶寄》里专辟饮馔一部谈吃论喝;后者为了吃还专门写了《随园食单》一书,此书成了烹饪史上的重要著作。近代的梁实秋,当代的陆文夫,也在操弄文学之余而成了鼎鼎大名的美食家。尤其是在经济好的时候,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不是多而繁,而是少而精,色味须全备。闿谭延是有吃的资本的,他的家境颇好,父亲谭钟麟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闿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曾立下赫赫战功。谭延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在那个时代都是高人一等的,这也有力地“赞助”了他的口腹之欲。出身名门的谭闿延在父亲的身边也历经了不少风云,走南赴北,闯东荡西,见多识广,闻吃见喝自是不少。据记载,他自己曾经说过,“吃喝嫖赌,人生四大嗜好,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话是有点粗俗,可能是谈起吃有点过于兴奋了,但其一番言辞却也道尽了对于吃喝的喜爱。闿谭延喜欢吃、讲究喝,到了什么地步呢?据学者刘建强的记载,说他曾经专门带了一个厨子在身边,以满足自己的口欲。一个人能带一个厨子在身边供自己随时使唤,这首先说明了他的经济条件不是一般的好,其次说明了他对吃喝的嗜好与挑剔。其实,能带个厨子在身边的人肯定不止谭延一个人,因此,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他带的这个厨子名叫曹四。曹四原名曹荩臣,本是清朝衙门的官厨,在烹饪上是有两下子的。况且这位曹师傅又是个好钻研之人,常常烧好菜后就躲在帘子后面偷听主人和客人对菜肴的评价,并留心按照主客的喜好与要求下次改进,所以他烧出来的菜非常出名,什么红烧鱼翅、蟹黄鱼翅、笋泥、鱼生等,光看菜名即知,不仅是贵食,也是美食,更是巧食。这位曹师傅擅湘菜、通粤菜,对江浙菜也有研究,因此找他烧菜的人络绎不绝,吃他菜的人无不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到谭延家任专职厨师并不是曹师傅唯一的选择,在当时他只要在湖南任何一个地方开一家饭店或者酒楼,生意都应该是兴隆异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