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HK$
75.9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HK$
173.8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HK$
49.5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探索学术大师的思想宫殿,挖掘学术名著的知识宝藏,重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源流)
》
售價:HK$
107.8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編輯推薦:
1、经典名著,畅销不衰;
2、经济学学者翻译,权威译本;
3、阮精包装,价格低廉。
內容簡介:
《国富论》译本繁多,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译本,译者是亚当?斯密研究专家,不但翻译了《国富论》,也翻译了《道德情操论》。此译本是唯一标明由经济学学者翻译并提供译者简介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权威信。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经典”、“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100部经典之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译著”等评价,享誉全世界。
《国富论》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即使是现今庞大复杂的社会,其运作方式仍然依循本书的模型原则。作者亚当?斯密在书中阐述了财富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原理,并且说明财富在社会各阶层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仅强调市场机制的无形力量,更凸显出经济体系存在着表面现象与内部实质联系的双重性。
關於作者: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译者简介】:
谢宗林,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常在《经济前瞻》、《东南亚经贸报导》等知名专业期刊发表论述,译有《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合译)以及《不要命的自负》(哈耶克著)等。
李华夏,1951年生,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及暨南国际大学兼任教授等,译有《国富论》(合译)、《有闲阶级论》、《蝴蝶效应经济学》等。
目錄 :
总序
第一卷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分配的次序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
第四章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与金钱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论劳动与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与利润
第一节行业本身性质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第二节欧洲各国政策所导致的差异
第十一章论地租
第一节论一定让地主有地租可拿的土地产物
第二节论有时让地主有地租可拿,有时则不然的土地产物
第三节论一定提供地租的产物,和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产物,两者个别价值的比例变化
附论前四世纪间银价的变化
结论
第二卷论物品积蓄的性质、累积与运用
序言
第一章论物品积蓄的种类
第二章论货币作为社会全部积蓄中的一个特殊种类或论国家资本的维持费用
第三章论资本的累积,兼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积蓄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卷论不同国家财富增加的过程
第一章论国家财富增加的自然过程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发展的阻碍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城镇的兴起和进步
第四章论城镇商业活动如何促进乡村改良
第四卷论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体系
序言
第一章论重商主义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
第三章论特别限制贸易差额于我不利的国家商品进口
第一节即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那些特别限制并不合理
第四章论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论发现美洲与绕过好望角抵达东印度之航路让欧洲得到的好处
第八章重商主义之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或论那些主张土地的产出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
第五卷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经费
第一节论国防经费
第二节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论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的经费
第四节论支持君主尊严所需的经费
结论
第二章论社会一般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论君主或国家的专属财源或收入来源
第二节论税捐
第三章论公共债务
附录
內容試閱 :
总序
对每一个国家来说,供应全国人民每年消费的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的根本来源,是全体国民每年的劳动;那些被消费掉的必需品与便利品,如果不是由该劳动直接生产出来的,便是用该劳动的产出物向国外购买的。
因此,全国对必需品与便利品的全部需求,获得供应的情况是好是坏,就按照全国劳动产出,或者用该产出买来的物品数量,相对于需要消费该产出的人口比例,是大或是小来决定。
在每一个国家,这个比例通常取决于两个不同的条件。第一,该国在劳动应用上,普遍展现了怎样的技巧、熟练度与判断力;第二,在全国的劳动人口当中,有多少人从事有用的劳动。任何国家,不拘土壤、气候或领土大小,每年产出的多寡,在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领土范围内,一定取决于这两个条件。
其次,在这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对产出多寡的影响似乎又比第二个来得重要。未开化的狩猎民族,每个有工作能力的人都算是在从事有用的劳动,而且也都尽可能的为自己和家里(或族里)那些无力狩猎的老弱妇孺,供应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然而这些民族却穷得如此可怜,以致因为物资匮乏,经常被迫(或者至少自认为被迫)不得不主动弄死家族里的婴儿、老人和久病缠身的人,要不就将那些人丢弃,让他们饿死或被野兽吃掉。相反的,在文明兴盛的民族里,无所事事的人不仅为数众多,而且当中有许多人个别消费掉的产品,还比大部分劳动者的消费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然而,由于整个社会的劳动产出如此巨大,以致每个人都得到丰富的供应。而且任何一个工人,即使是最贫穷低下的,只要勤俭,就会比任何野蛮人享有更多的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
本书的第一卷就在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
任何国家不管实际上以怎样的技巧、熟练度与判断力应用在劳动上,每年产出的多寡,在该技巧、熟练度与判断力既定不变的情况下,势必取决于全国劳动人口中,每年从事有用劳动的比例。下文会说明,不管在什么地方,有用的生产性劳动人数,都取决于推动这种劳动工作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实际的使用方式。因此,本书第二卷将说明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累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所推动的劳动数量又会有何不同。
一些应用在劳动上的技巧、熟练度与判断力各方面都算得上相当进步的国家,已有一段时日在一般性的劳动管理或引导上,采取了大不相同的政策;而现在看来,那些策略并非全然有利于增加劳动产出数量。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乡村产业,有些国家则非常鼓励城市产业。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对每种产业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一直优于农业这种乡村产业。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
虽然这种种不同的政策,刚开始也许是特殊阶级基于私利与偏见所推动的,当初不仅完全不顾,也完全不知道,它们对一般人民的福祉会造成甚么后果;然而这些政策后来却产生了许多大不相同的政治经济学说,其中有些夸大城市产业的重要性,另外有些则夸大乡村产业。那些学说不仅对学者的意见相当有影响,而且也往往左右了君主与国家的政策。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书前四卷的主旨在于,解释全体国民收入的根本来源是什么,以及就不同的时代与国家,说明每年供应全体国民消费的那些资本储备的性质。本书第五卷,也是最后一卷,则是讨论君主或政府的收入。在这一卷里,我将努力说明(1)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2)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做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3)最后一点则是要说明,究竟是甚么理由和原因,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把这种收入的一部分拿去抵押(或者简单的说,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会造成甚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