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9.4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8.8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3.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9.4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80.3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这就意味着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已经消逝了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中国历史几经变迁,按照传统中国正统史观,清朝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是前朝的前朝。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我们没有这样做,反而将清朝视为前朝,于是晚清的历史对于我们今人而言,犹如胜利者去写自己的成功史,于是也就留下许多还可继续探讨的空间。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今天是否有可能重构晚清历史的叙事框架呢?马勇的《晚清二十年》给了我们答案。
|
內容簡介: |
《晚清二十年》内容介绍: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新政改革、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晚清二十年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随之终结了一个衰败的王朝,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让清史专家带着我们,一起观看历史的潮起潮落,领略时代的风云际会,体察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的心路历程。
《晚清二十年》的作者是马勇。
|
目錄:
|
引子
第一章 大转折
东邻日本转身向西
群雄逐鹿东北亚
日本不宣而战
终于知道什么是兵败如山倒
以战促降与乞和议和
第二章 维新时代
四万万人齐落泪
维新运动发生
京沪强学会
南梁北严
湖南区域试验
官场上的迟到者
失控的改革
“康不得去,祸不得息”
一场未遂政变
第三章 尴尬记忆
大阿哥引爆政治动荡
“运动”义和团
冲突在犹豫徘徊中持续升级
走向对抗
一场奇怪战争
又是乞和与议和
第四章 重新起步
而今迈步从头越
构架现代新教育
现代军事体制的重建
自由经济的充分发展
现代法律体系的确立
改革又到困难时
第五章 短暂徘徊
一个人的革命
奇怪的战争与费解的中立
震动与启示
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
又是一个成功典范
第六章 这才是中国的希望
上下联手
临门一脚
五大臣出洋
总算有了一个开始
第七章 让理想变成现实
改定中央官制
重建地方官制
革命促改良,促立宪
政治改革突然提速
一个美好的期待
第八章 向立宪政治艰难行进
一个偶发事件
王朝的终结者
制造敌人
新时代新希望
第九章 民主政治短暂的春天
谘议局:民主初步与有序参与
有计划的政治:立宪日程表
皇族内阁≠责任内阁
铁路干线国有:国进民退引爆革命
第十章 一个王朝的终结
又到剿抚犹豫徘徊时
独立与光复:墙倒众人推
走向共和
清帝逊位:最后的潇洒
后记
|
內容試閱:
|
醇亲王奕谖是道光帝第七子,他的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他们的第二子载淮也就是现在的光绪帝。从亲情上说,醇亲王奕谡是慈禧太后的妹夫,是当今皇上光绪帝的亲爹,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说,他的陈情与呼吁,都是真诚的,都是为帝国,为小皇帝未来前途好。何况,醇亲王奕谡的学识才智不过中等,既无野心,更无锋芒,他之所以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比较公平的说法就是他的平庸和谨慎。
至于礼亲王世铎,他虽然长时期位居军机处领办大臣等显赫地位,但实在说来大概也属于那种比较平庸甚至比较无能的人,他对慈禧太后的忠诚似乎不必怀疑,所以在慈禧太后当政的那些年,礼亲王世铎的政治待遇一直保持不变,以满洲贵族掌门人的身份协助皇太后处理朝政。
醇亲王、礼亲王的再三吁恳,情词亦出于至诚,皇太后对此也有比较深的了解,但她主意已定,并不理会光绪帝及醇亲王、礼亲王等人的恳请。慈禧太后向他们解释说:十二年前垂帘听政乃非常之举,本属一时权宜。皇帝继统御极,仰承穆宗毅皇帝付托之重。现在皇上既然典学有成,正宜与内外臣工勤求治理,宏济时艰,自应遵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初七日懿旨的约定,即行亲政,以慰深宫期望之意。坛庙大祀,皇上均应亲诣行礼,以昭诚敬。皇太后的决定不再改变,仍命各方面继续准备,并命钦天监于明年正月内选择吉期,举行亲政典礼,所有应行事宜及应复旧制之处,命各相关衙门敬谨查明成案与惯例,奏明办理。
这是慈禧太后宣布归政当天的事情,所有细节在《清实录》、《翁同稣日记》等相关文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后来的研究者对事实本身并没有提出多少不同看法,只是在对慈禧太后的心理动机分析上,大都遵循“恶的历史观”来揣测慈禧太后归政的诚意并不可靠,认为慈禧太后对权力的贪婪使她不可能真的放弃已经获得的至上权力。这种分析其实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是从来没有掌握过权力的书生之见或臆想。
根据翁同稣在日记中的记载,醇亲王奕谖在向慈禧太后当面请求从缓归政未准后,曾找帝师翁同稣等人商量对策及善后,醇亲王介绍了与皇太后面谈的情况,说皇上亦当面跪求,但仍然没有使太后回心转意。翁同稣说:这个事情至关重大,王爷宜率御前大臣、毓庆宫诸臣一起请起面论。醇亲王对于翁同铄的建议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只是表示待军机处开会商量后再作讨论。
在稍后召开的军机处会议上,礼亲王世铎介绍了事情的经过,表示圣意难回,只好承旨去做。翁同稣对此似乎还是不死心,他依然建议醇亲王率枢臣继续面谏,争取慈禧太后收回成命。醇亲王表示今天时间来不及了,待第二天王公大臣会议会商后,再作表示。
散会后,翁同稣往访同僚孙毓汶,告诉他如果请求慈禧太后继续训政不如请缓归政为得体,而孙毓汶对翁同稣的建议唯唯否否,不知所云。是日夜,热情亢奋的翁同稣起草了一份奏折,准备明天商之同人。
第二天7月12日,六月十一日,一切如常,翁同稣将他起草的奏折底稿交给同僚进行讨论,大家大致同意翁同稣的建议,遂定议连衔上,并以此请示醇亲王奕谡,奕谡以为然。当天各方面的酝酿基本成熟,但能否如愿还要看慈禧太后本人的意思。
7月15日六月十四日,醇亲王奕谡先上了一个折子,折子的前半段吁请皇太后体念时艰,’继续训政,即便要归政,也应该等皇上二十岁时;后半段则专言皇帝亲政后宫廷一切事仍请太后裁决,上不问,始可专心典学云云。醇亲王的这个折子似乎已经考虑接受皇帝亲政的意思,所以翁同稣对这个折子的评价似乎不高,以为“意甚远”。
同一天,礼亲王世铎等重臣也奏请皇太后再训政数年;在大清王朝统治集团中拥有重要地位的蒙古亲王伯彦讷谟祜等也专折奏请皇太后从缓归政。
这些呼吁请求,可以说是帝国政治游戏,是政治粉饰,是对皇太后的拥戴。
但是,慈禧太后并没有在这些呼吁请求后改变主意,她表示:垂帘听政之举,实在是出于万不得已。十余年来深宫训导,欣见皇帝典学有成,特命明年正月内举行亲政典礼。这个决定经过反复审慎权衡,是最后决定,不容再有游移。天下之事,至繁至赜。皇帝亲政之始,容或有未及周知的事情,但只要各位重臣共矢公忠,尽心辅助,内而枢臣,外而疆吏,均是朝廷的重要凭借,协助皇上处理政务,责无旁贷。各位只要殚竭血诚,力图振作,于应办事宜任劳任怨,不要因循推诿,致负委任。至于皇帝求学,本无止境,一切经史之功,国际事务,仍由毓庆宫行走诸臣朝夕讲求,不惮烦劳,俾臻至善。总之,帝德王道,互为表里,皇帝亲政后,正可将平日所学付诸实践,以回应天下臣民对皇上的期待。慈禧太后坚决否定了醇亲王奕谣等人要求其继续训政数年暂缓归政的建议,表示这个事情不必再作讨论。
对于醇亲王奕谖在奏折中提出的宫廷政治内外并重,希望皇太后在归政后参照现在规制,凡宫中一切事宜,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以便皇帝能够专心于大政的建议,慈禧太后表示可以考虑,称皇帝很小的时候就接到宫中由她亲自抚养教育,十余年如一日,感情至深。所以即便皇帝亲政后,她也不会将所有事务全部推开,一定会利用自己的经验随时调护,随时提醒。皇太后表示这是她的的政治责任,不容推卸不容否认。平心而论,慈禧太后的这个心情放在任何一个母亲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正确决定,不必赋予历史文献本身所没有的涵义。
这一天,钦天监的选择光绪帝亲政吉期的报告也提交上来了,亲政典礼定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也就是1887年2月7日举行。
翁同稣是光绪帝的老师,两人关系很深,感情也好。如今皇上要亲政了,翁同稣也觉得自己的努力奋斗特别是多年心血就要有结果了。7月16日,他在给皇上例行上课时力陈时事艰难,总以精神气力为主,反复数百语,至于流涕,上颇为之感动。这一天,翁同觫还与各位王公大臣商量再上奏折,希望即便皇太后归政、皇上亲政了,海防及一切紧要事情仍应由慈禧太后做最后决定,并准许臣工封事直达储秀宫,像过去一样可以直接请示汇报。诸王以为然,但怎样建构这个新体制,诸位王公大臣以为还要与礼部商酌决定。
慈禧太后归政大概是没有办法转圜了,军机处和各位王公大臣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劝说皇太后放慢归政的步骤,或者答应在归政后仍然为帝国重大事务操劳。17日十六日,军机处拟就一份奏折,首言垂帘听政虽权,仍是守经;次颂过去二十年,皇太后在大清王朝政治发展中的功德;末言外国交涉事,战守机宜,未来还是要仰承慈禧~太后的政抬经验痢政治智慧,文中甚至有“为亘古未有之创局,即系亘古未有之盛事”二语,被翁同觫在当天的日记中嘲讽,以为不甚妥当。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