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售價:HK$
91.8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
編輯推薦: |
秘书长不是前进的领头雁,而是四面八方各种矛盾的总调度。
秘书长不是机关运转的发动机,而是领导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枢纽
秘书长参与政务,掌管事务,搞好服务,永远都是部门机关的大管家,参谋长是领导班子的轴心
|
內容簡介: |
《轴心:论秘书长》论述的内容,以党政领导机关的秘书长工作为主,但也涉及了各行各业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们的工作。全书大体分为秘书长的特点、任务、修养(含调查研究和人际关系)和忌讳四大部分。根据秘书界的需求,书中重点论述了秘书长职务涉及的十二项任务,在每项任务中,又突出了岗位工作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难点问题,对人们十分关注的秘书长的修养和忌讳,采取短文结构,选择最需要和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加以论述。
|
關於作者: |
段柄仁,笔名任炳、任欣。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北京市党政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先后任北京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现任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志主编,北京市地方志学会会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文艺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秘书学会会员,北京杂文学会会长等。
著有杂文集《诫慎集》(合作)、《银针与花环》、《掌声?嘘声?呼声》等,时政论文集《改革论集》,写作知识《机关应用文写作概论》(合作)、《机关应用文写作方法》(合作),地方志论文集《主编的印记——段柄仁方志文丛》、《新世纪北京十年》等。
|
目錄:
|
秘书长的职务特点
秘书、秘书机构和秘书长职位的起源与发展
秘书长的作用、特点与要求
当代秘书长职位设置的广泛性、法定性
二、秘书长的主要任务
协调──权、责、利的平衡工作
信息管理──给“大脑”供应充足的营养
督促检查──决策的落实
公文处理——精心制作,高效运行
办理会议——集体智慧的汇聚与展示
后勤保障——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
领导人专职秘书的管理——强化思想教育,
优化工作环境
信访管理——扬民主,知民情,解民忧
保密管理——保守秘密,慎之又慎
档案管理——留住历史,服务当代,造福后世
领导党群工作──学起来,合起来,活起来
办公厅(室)建设──规范化、自动化、专业化
三、秘书长的修养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修养是永恒课题
不断增进知识,更新知识——刻苦读书学习
人生的支点,奋斗的路灯——坚定理想信念
甘为他人“作嫁衣”——要有奉献精神
想着群众,想着基层──树立群众观点
永远向着实际──强化求实精神
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
顾大局,守纪律──强化大局意识、纪律观念
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清正廉洁
形象、导向、动力——发扬优良作风
有容乃大,能忍则刚——学会忍耐
坚持锻炼身体——注意强身防病
学会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
重视“笔杆子”、“红管家”──选好“左膀右臂”
头脑中应有三张“时间表”──强化时间观念
把握好社会联络──绘好“联络图”
一门必修的“学问”──排好“座次”
巧妙“躲会”──无奈之举
四、秘书长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秘书长及办公厅(室)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秘书长的人际关系
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几个重要原则
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几个重要方面
六、秘书长的忌讳
警惕“越位”──忌“擅权、揽权、越权”
秘书长是谁的?──忌“忠于个人”
别让眼睛长在头顶上──忌“眼睛朝天”
高傲必然招来自焚──忌“自以为是、高人一等”
有劲使在刀刃上──忌“事必躬亲”
不可大而化之──忌“原则领导”
表态要慎重──忌当“枪炮手”
冷静是宝──忌“浮躁”
适时而动──忌“盲目赶浪头”
注意“曝光率”──忌“抢镜头”
娇娇者易折──忌“锋芒毕露”
要敢于负责──忌“油滑”
269
远离“四害”──忌“色、毒、赌、吹”
要管住自己的嘴──忌“嘴巴不严”
莫当“太极高手”──忌“拖拉、推托、扯皮”
莫搞“花架子”──忌做“表面文章”
你在忙什么?──忌“应酬过多”
规范化不是复杂化──忌“把简单的事办复杂”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秘书性质的职位是在夏朝。夏朝是被多数学者推定的我国国家的起始,其王权脱胎于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权力,是以众多小邦族的“共主”形式出现的,当时国家形态已大体形成,即以夏后氏为核心,外设政务宫六卿,管农业、畜牧、水利等,有军队、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公务文书也相应地产生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打仗和祭祀是国家最大的事,因此这方面的公文也最多。《尚书》中的《甘誓》就是夏开国君王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启之子仲康讨伐羲和前所作的《胤征》也收录于《尚书》。有的学者认为《尧典》就是夏代作史者追记的。
夏朝划统治区域为九州,分官设置。夏后注:即夏王的繁重政务主要由六卿辅佐,六卿提出重大决策的建议,决策形成后负责贯彻落实。这就需要设置类似秘书性质的政务和事务官员。在中央外庭政务官吏中设置的“官占”,是专司占卜的官员。当时人们相信天命,把卜筮作为沟通人间和上天的方式,一旦有疑难就以占卜决疑。《史记·龟策列传》载:“
王者决诸疑,参与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官占”的职责就是通过卜筮为夏后提供决疑方案。
夏朝在中央内庭事务官中设置了“臣”,“臣”是夏后的近侍,原本为家内奴隶,但因服务于夏后左右,逐渐被信任,授予一定办事的权力。
还有一个官职叫“太史令”,是王朝的史官。《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荒淫昏暴,国家危在旦夕,一个叫终古的太史令取出宫藏的“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展示于夏桀面前进行哭谏。夏桀执迷不悟,终古大失所望,带着“图法”投奔商汤。这件史实不仅说明,在夏代文书档案已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也显示了秘书工作者在权力的中枢部门,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有文字记载的秘书机构和类似秘书长的职务产生于商代。商朝的疆域由两部分组成,即商王朝直接治理的王室领地和在王室领域四周的诸候方国领地。政权的组织由夏代众多邦族的“共主”形式演进为等级君主制,即王权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形成君统与宗统的合一。中央的决策体制及运行机制相对于夏朝要严密得多,不少分散的职能,变成了有组织的机构,委托了机构的领导人。
商初设置的“作册”掌管著作、简册,奉行国王的告令,其长官为“
作册尹”。宫廷内设置主管宫室的机构称为“寝”,其长官为“冢宰”,是王家事务的大主管。“作册尹”、“冢宰”就是类似于秘书长的职务。
商末又出现了“太史寮”,设置了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等不同等级和职责的官员。在外庭政务机构中,
“太史寮”与负责行政事务的“卿事寮”并称为中央政权的两大官署,居众官之首,册命、图籍、祭祀、书史、礼制、占卜、时令、历法、天文等事宜统归其掌握。“太史寮”的首脑叫“大史”,被称为“公”,地位显赫,十分类似现代的秘书长,但某些方面的权力大大超过秘书长。
西周的中央决策集团,由周王和师、保组成。周王是核心,师、保是辅弼,《史记·周本记》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大戴礼记·保傅》载“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中央行政体制仍以“9即事寮”和“太史寮”为众官之首。“太史寮”的大史是史官之长,史宫中的内史分为作册内史、作命内史,是宫中之史官,内史尹是内史之长。还有作册、作册尹执掌记事、册命,进献胙肉于王后,册告祖庙,参与铸器,出使诸侯,管理旗帜等。还有负责内庭事务的宰、小尹、善夫等事务官。周公旦原为周武王的“太宰”,即内庭宰官之首,可随武王出征并代王传命作《牧誓》,灭商后,又参与外庭政务,成为执政大臣。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主性王权逐渐衰落,等级君主制逐步向专制君主制转化。中央决策方式也随之转变,朝议制度开始形成,即在朝会上讨论国家大事,决定国策,发布政令。与此相应,在国君之下普遍设立了一名总领全国军政事务的长官“相”、“令尹
”或“执政”等,这些职务一般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但有重大决策的执行权,有的相当于当代秘书长,有的权力大于秘书长,类似“宰相”
、“总理”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皇帝独揽大权,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才衰亡。其决策程序历朝历代都各有特点,但共同之处是,皇帝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交臣下或有关机构讨论,大臣或者有关机构提出方案,又经皇帝批准交秘书机构拟定诏、制、敕、令等公文,由有关方面执行。
秘书机构和类似秘书长的职位,都是根据君主专制的需要,在权力配置中不断演变。变化的规律大体是权力强弱交替,机构大小互换。一开始,秘书机构一般只从事公文的制作、收发,命令的传达等事务性、附属性工作,是介于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性的辅助机构,而后逐步被皇帝授予一些决策权和执行权,职能膨胀,独立性强化,机构也随之扩大。随着皇权逐步象征化,皇帝授予中央秘书机构的决策权和执行权也越来越大。一旦皇权衰弱,它实际上就承担了统治集团中主要的决策和执行职能,由秘书机构演变为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权力机构,其秘书职能成为庞大官僚机构中的一部分,逐步从为皇帝直接服务变成间接服务,从内廷走向外廷。皇帝一旦感到不能得心应手,便使用其身边的文书小吏,这些内廷的文书小吏权力日增,机构随之而扩大,替代了原先的秘书机构。
如此循环往复,职权随着皇帝的授权而定。权限不定是封建王朝秘书机构的一大特点,也成为机构大小互换、职权强弱交替的一个原因。封建王朝一个又一个地兴衰交替,封建帝王一代又一代地承接废立,其间秘书机构虽然有大小强弱的变化,但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绵延不断,任何朝代都离不开它,它成了建立和巩固政权与掌权者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实行封建君主集权制的王朝。在中央行政体制中,行使秘书职权的有三个机构:
一是丞相府。秦始皇设立丞相府,委任左丞相和右丞相,以左为上。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为百官之首。但由于秦始皇高度集权,事无大小,皆决于己,丞相府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辅助机构,凡朝廷百司和地方郡县上呈朝廷的公文,一律交丞相府整理后送呈始皇裁决,皇帝下的诏书也通过丞相府下达有关方面执行。丞相府只起上通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参谋权、执行督察权,基本没有决策权,实质上是中央秘书机构。丞相府中设专司文书档案的丞相史,相当于丞相府的秘书长。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