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內容簡介: |
《趣味科学系列丛书:趣味物理学》是俄罗斯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部。
《趣味科学系列丛书:趣味物理学》跟其他同一类书籍有很大不同,作者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也就是说,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他在物理学方面已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并且能够活学活用。书中回避了枯燥的说教,而是与读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难题、各种奇谈怪论,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
作者在本书中所做的所有尝试与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他相信:读者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
|
關於作者: |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不是一个可以用“学者”这个词的本意来形容的学者。他没有过科学发现,没有过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他还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完美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能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年发射了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航天学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其中拍到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后来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卓越的科普大师。
|
目錄:
|
第1章 速度和运动
1.1 我们行动得有多快
1.2 与时间赛跑
1.3 千分之一秒
1.4 时间放大镜
1.5 我们什么时候绕太阳转得更快些:在白昼还是在黑夜
1.6 车轮的谜
1.7 车轮上最慢的部分
1.8 不是开玩笑的问题
1.9 帆船从什么地方驶来
第2章 重力和重量·杠杆·压力
2.1 请站起来
2.2 步行和奔跑
2.3 从开动着的车子里下来,要向前跳吗
2.4 顺手抓住一颗子弹
2.5 西瓜炮弹
2.6 在台秤的平台上
2.7 物体在什么地方比较重
2.8 物体落下时候的重量
2.9 《炮弹奔月记》
2.10 儒勒·凡尔纳怎样描写他的月球旅行以及这旅行应该怎样进行
2.11 用不正确的天平进行正确的称量
2.12 比自己更有力量
2.13 为什么尖锐的物体容易刺进别的物体
2.14 跟巨鲸相仿
第3章 介质的阻力
3.1 子弹和空气
3.2 超远程射击
3.3 纸鸢为什么会飞起
3.4 活的滑翔机
3.5 植物的没有动力的飞行
3.6 迟缓跳伞
3.7 飞旋标
第4章 旋转运动·“永动机”
4.1 怎样辨别生蛋和熟蛋
4.2 “魔盘”
4.3 墨水滴画成的旋风
4.4 受骗的植物
4.5 “永动机”
4.6 “发脾气”
4.7 蓄能器
4.8 “见怪不怪”
4.9 仍然关于“永动机”
4.10 彼得一世时代的永动机
第5章 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5.1 两把咖啡壶的题目
5.2 古人不知道的事情
5.3 液体会向……上压
5.4 哪一边比较重?
5.5 液体的天然形状
5.6 为什么铅弹是圆形的
5.7 “没底”的酒杯
5.8 煤油的奇异特性
5.9 不沉的铜圆
5.10 筛子盛水
……
第6章 热的现象
第7章 光线
第8章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9章 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的视觉
第10章 声音和听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