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当选全国图书馆2012年度好书.公民课的民国老课本.蔡元培大作,周辅成 朱永新推荐.再版超20次.道德崩溃的一剂良药,直指中国社会之殇)

書城自編碼: 19792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蔡元培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705441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0/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2.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3.7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2
《白话文学史:精装典藏本(博采经典出品,精装超值版,民国最具重》
+

HK$ 79.0
《蔡元培.讲演文稿》
+

HK$ 128.7
《大学精神》
+

HK$ 70.8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美育人生》
編輯推薦: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蔡元培著)看点:
①道德崩溃的一剂良药——当下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
②朱永新(新教育实验领袖) 周辅成(北大伦理学泰斗) 专文推荐
③中西合璧,中国人的普世价值
当下中国,人心之不堪、道德之崩坏,已到了不可忍受,必须改变的地步。国人道德素养,急需改善!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北京大学老校长、新文化运动精神导师蔡元培先生大作,畅销一时,再版超过20次,影响青年无数。此书融汇中西,朴实无华,直指当下现实,是当下道德崩坏的一剂良药。
只有公民素质普遍优化,才能期待大国的崛起。塑造一个国家的伟大品格,从阅读这本书开始。
內容簡介:
蔡元培著《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一部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公民道德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社会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各种道德危机层出不穷。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并收录蔡元培其他有关道德修养的零散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自修手册。

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在今天,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极改造国民性、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乃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蔡元培这本书,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放在现在尤其意义非凡。这次我们重拾家珍,将其译成白话文重新出版,让这部经典之作在读者面前再次焕发光芒。今天中国的青年,若想要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關於作者: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光绪二十年(1894)晋阶翰林,四年后弃官回乡从教。1912年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新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7年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缔造者,其一生主张教育救国,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蔡元培先生为人宽厚温良,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因此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目錄
第一部分 华工学校讲义
■ 德育三十篇
合群
舍己为群
注意公众卫生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尽力于公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己重而责人轻
勿畏强而侮弱
爱护弱者
爱物
戒失信
戒狎侮
戒谤毁
戒骂詈
文明与奢侈
理信与迷信
循理与畏威
坚忍与顽固
自由与放纵
镇定与冷淡
热心与野心
英锐与浮躁
果敢与卤莽
精细与多疑
尚洁与太洁
互助与依赖
爱情与淫欲
方正与拘泥
谨慎与畏葸
有恒与保守
■ 智育十篇
文字
图画
音乐
戏剧
诗歌
历史
地理
建筑
雕刻
装饰
■ 原 文
第二部分 中学修身教科书
■ 例 言
■ 上 篇
第一章 修 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章 家 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章 社 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章 国 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章 职 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 下 篇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三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说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五章 德 论
第一节 德之本质
第二节 德之种类
第三节 修德
第六章 结 论
■ 原 文
第三部分 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世界观与人生观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思想自由
在育德学校演说之述意
劳工神圣
科学之修养
义务与权力
我的新生活观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美育与人生
內容試閱
【第一部分 华工学校讲义】
(*
1916年3月,华法教育会为筹备广设华工学校,推广对在法华工的教育,先招收教师24人,开设师资班。是年4月3日开学,由蔡元培考验新生,并为该班编写德育、智育讲义,名曰《华工学校讲义》,亲自讲授,以便于这些师资转授华工。同年8月起,将此讲义分篇在《旅欧杂志》连续发表。1919年8月,在巴黎印成专书。1920年9月,北京大学新潮社将些讲义辑入《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下册,作为“附录”。此后,全国通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均选取其中若干篇为课文,如《舍己为群》、《理信与迷信》、《责己重而责人轻》、《文明与奢侈》等。)
德育三十篇
合群

我们的课堂,有四面墙壁,可以遮挡风雨尘土;有书案座椅,可供阅读写作。墙壁,是由砖块垒起来的;书案与座椅,是由木板拼起来的。如果把它们拆散,就不能再发挥其原有的功能。此外,我们都穿着衣服来抵御寒冷,多是由丝线或棉线、毛线织成。可如果把它们拆散成一根根的线条,那么它们就会失去衣服的效用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身体,实在是集合了耳、目、手、足等各种器官而成的。这些器官,又是由无数细胞集合而成。如果使这些器官各自分散独立,甚至于分散为各自独立的细胞,那么这些器官又怎么能够有视听及行动的作用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孤立奋斗,就是挨饿受冻也是在所难免的;集合众人的力量去奋斗,才可以去谈幸福的生活、文明的事业。比如我们的工业社会,开始固然是一个人的手工劳动罢了。但集合众人来教徒弟,就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故而,集合很多人来做大工厂,然后才能使用机械,扩大利益。集合多数工厂里的工人,组织起工会,才能逐渐摆脱资本家的压迫,从而思考并避免自己所受的苦难,为将来的幸福做打算。这难道不是集合众人之力的效果吗?

我们最普通的群体,是从一个家庭开始的。有了家庭,然后才有抚育儿女、赡养老人、分担劳动、伺候病人之类的事情。集合一乡之人组成一个群体,然后才有互相看护的帮助,才有学校的建设。集合一省或一国之人作为一个群体,然后才有便利的交通和高深的教育。假如集合全世界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互通有无,同甘共苦,那么即使是有土地贫瘠、偶然遭遇天灾的地方,都不难补救,而且战争、商业竞争等惨祸,也能够在世界上绝迹了。
舍己为群

集合众人而成为群体。群体,是用来谋求每个人都需要享有的公共利益的。但是,如果群体遇到危险,而又没有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来保护它,那么这个群体将会灭亡。于是,由因迫不得已,我们就有了舍己而为群体的义务了。

舍己而为群体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身在群体中,如果群体灭亡,那么自己也会随之灭亡。现在舍己而救群体,群体果真不亡的话,那么自己也就未必会灭亡;即使是群体不灭亡,而自己先灭亡,那也比群体和自己都消亡要强。这种对生存的看法,包含了个人的考虑。二是处在群体当中,来看群体中的一个人,个人的价值必然小于群体的价值。牺牲一个人而可以救众人,为什么不去做呢?一个人这样想,那么就会有舍弃自己而为群体的一个人;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就会有舍自己而为群体的众人。这种对生存的看法,没有包含个人的考虑。前后两种看法,虽出发点不同,但舍己而为群体的决心则是一样的。

我们以事实来证明这一点。一是从军。战争是罪恶的,然而有时候受到敌人的野蛮进攻,为自卫而战,这是不得已的事情。例如比利时受到德国的攻击,奋起而抗敌,即使战死也在所不惜,谁说不应该呢?二是革命。革命没有不流血的。不革命,而忍受残暴政府的奴役,那么即使活着也跟死了差不多。所以人们才会不怕流血而去革命。例如,法国一七八九年的革命、中国这些年来的革命,在革命前由于倡导革命而逮捕、杀害了不少人;在革命战争中,因战斗而死伤的也有很多人,他们都是出于舍己为群的考虑才这样做的。三是暗杀。暗杀,是实行革命最简单的手段。消灭罪魁祸首而原谅从犯,杀一儆百,流血不超过五步。古代的如荆轲行刺秦王嬴政;最近的如索菲亚暗杀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这都是其中的事例。四是为真理而牺牲。真理,是体现和平精神的,然而却被教会、君主、政党、贵族所忌讳,所以没有舍己为群的精神就不敢公开谈论真理。比如苏格拉底对哲学进行了创新,结果被捕入狱而后被杀害;哥白尼创造了新的天文学说,结果被教皇所仇视;巴枯宁主张无政府主义,结果被囚禁、放逐,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其他的如进行飞机试验、南北极探险等,在今天看来,仍是需要敢于做出牺牲的事业。虽然其中不乏好奇者和争强好胜者所为,但也包含有为了群体谋利益的动机,所以在这里也一并列出来。
注意公众卫生

古语说:“千里不唾井。”意思是说,人将要去千里之外的遥远地方了,虽然不会再从这口井里打水,但也不敢向井里吐唾沫而妨碍别人打水。商朝法律规定,把灰抛撒到路上的人将受到惩罚,是害怕灰尘、灰烬飞扬而蒙住了路人的眼睛。孔子说:“君子不丢弃破旧的帷帐,而用来埋马;不丢弃破旧的伞盖,而用来埋狗。”这是说,对已死的狗和马都要埋掉,不让它们暴露在外而传播恶臭之气。古人注意公共卫生的程度便已然如此了。

今天的公共卫生设施与古代相比齐备多了,就卫生而言,清洁是第一标准。个人所能做到的,只是洗澡、换衣服、打扫房屋而已。如果周围的环境恶劣,污水留滞、废物堆积、充满了腐烂的落叶和死兽、空气中弥漫着传染病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人都确保自己的身体、衣服和房屋是洁净的,但讲究卫生的目的仍然不能达到。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公共卫生的设备。例如,地上必然有水沟水渠、厕所里必然会滞留污水,而道路的扫除、废弃物的搬运有专人定时去做;对传染病的治疗,也有专门的医院。这都是解决那些个人无力应对的问题的方式。

我们在得益于公共卫生环境的同时,也不能随意破坏那些公共设施,以免害人害己。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把污水泼在沟渠之外、不要把废弃物乱扔到公共道路上。若不幸患上传染病,应马上主动隔离,暂时停止与他人交往。比较严重的,须尊医嘱留院观察,不要私自混在大庭广众之间。这是我们对于公共卫生的义务。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以前,园林亭榭的胜景、花鸟鱼虫的娱乐,是有财力的人自己经营、自己欣赏的。而现在,则有公园供普通民众游玩休闲;有植物园、动物园等,作为欣赏及研究的资源。以前,数量多且种类全的图书、雕塑及绘画、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有财力的人才能得到并收藏,不会轻易拿出来给人看。而现在,则有图书馆供众人自由阅览书籍;有各种博物馆,可以培养人们的美感,并从中积累知识。另外,公园之中、大路旁边,栽树而成荫,设置座位供人们休息,一些地方还备有免费饮用的清水。这些公共设施,是我们共同享有的利益。

我们既然有这种共同享有的利益,那么也就有共同爱护它们的义务。我们对公共设施的爱护,要超过对自己的住所及器物的爱护。公共设施一有损害,就很不高兴很失望,这是因为把公共设施当自己的东西一样看待。

所以我们在道路上行走,在公园中游玩,不要因为花木可爱,就轻易地折取它们的枝叶;不要弄脏了座位,也不要踩踏刻画它们;不要手持木棍去骚扰猛兽,也不要扔石块惊吓鱼鸟;进入图书馆诵读文章,如果抄写,那就要小心地保护书籍,不要使它们有一点损坏脏污;进入博物院,对于所有陈列品,都是可以看,但不可以用手去触摸。如果有触摸的举动,即使侥幸逃脱了守护者的眼睛而没有遭到责备,但我们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则是不能幸免的。
尽力于公益

凡是我们所共同享有的利益,我们都有共同爱护它们的责任,这些在《注意公众卫生》及《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等篇里都说过了。对于已建成的公益事业,我们应当倍加珍爱;对于还没有建成的公益事业,我们尤其要建立。

从古时候起,我们中国人对于建桥、铺路、建粮仓、设学校之类的事情,大多不等待政府去经营,而是私人集资来做。近来,更有以自己的力量建设学校的人,例如浙江的叶澄衷先生,以小贩起家,晚年积累了数百万资金,于是拿出了其中的十分之一来建设澄衷学堂。江苏的杨锦春先生,以木匠起家,到晚年积累十多万元资金,于是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三,来建设浦东中学。这两个都是最著名的例子。

虽然例子是这样,但举办公益事业,并非一定要富了之后才去做。山东的武训先生,讨饭来奉养母亲,对自己失学而沦为乞丐深感遗憾,立志积累资金来建设一所学校,使孤儿及穷人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他坚持不懈十多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像他这种乞丐,都能尽力于公益事业,何况有职业的人呢?

英国人翰回,是一个商人,自己非常节俭,但非常乐于做慈善事业,曾经铺设伦敦大道。他感到自己国家的育婴院不完善,于是到法国、荷兰等国考察,回国后写书叙述自己的见闻,使英国的育婴院得到改良。他死后,遗留的财产不到二千英镑,都散给了孤儿和穷人。英国的沙伯,是织麻工人,后来成为一个炮厂的书记,立志于解放黑奴。他曾经为了给黑奴辩护,研究民法,最终精通;后又与志同道合的人开设了一个解放黑奴公司,黑奴由此而被释放的有很多人。英国的菜伯,是一个钢铁工人,同情被释放的犯人由于无业而再次犯罪,于是想对他们进行救助。他一年的收入不到一百镑,通过细心的分配,一家吃穿费用需要多少,教育子女的费用需要多少,剩余的就用以救助刑满释放而没有工作的那些人。他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工作,剩下的业余时间及休息日,就替被释放的人谋职业。这样做了十年,被他救助的共有三百多人。由此看来,只要有志于公益事业,那么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没有达不到目标的,只要勤勤恳恳地去做就行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啊?”孔子说:“有,那就是宽恕啊: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又有一天,子贡说:“我不想让别人施加给我什么,我也不想施加给别人什么。”这是根据孔子的告诫而引申的言论。西方的哲学家说:“人人都是自由的,而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这些话的含义是相同的。比如我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不想受到他人的干涉,那么我也不能干涉他人的思想及言论自由;我有保卫身体的自由,不想受到别人的伤害,那么我也不能伤害别人的身体;我有书信秘密的自由,不想让别人窥视,那么我也要谨慎地不要窥视他人的秘密;我不想受别人的欺骗,那么我就要谨慎地不要欺骗别人;我不想受到别人的欺负怠慢,那么我就要谨慎地不要欺负怠慢别人。事情不管大小,互相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不但有消极的戒律,也有积极的行为。如果由前面孔子说的那句话,而引申这句话:“自己想要的,就施加给别人。”可以吗?答案是:不完全这样。人的欲望,有时会因为遗传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有不合于道德和法律的地方。如果把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强行施加给别人,那么可能不会有好处,反而有坏处。例如腐败的官僚,喜欢下属阿谀奉承,于是就对上司阿谀奉承,可以吗?迷信的乡下人,喜欢听传教士乱说,于是也像传教士一样向亲人乱说一通,可以吗?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有时候也会有错误,如对不好的名声、直言等等就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如果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直言相劝,而是以婉言代替直言,也还是可以的。

对于积极的行为,孔子固然也说过:“自己想要立业,就要让别人立业;自己想要成功,就要让别人成功。”立,就是在社会上站住脚;达,就是使人能够成功。施加给别人的,一定要以“立”和“达”为原则;不要施加给别人的,则以自己不想要的来概括。如果真的能终身都这样做,那就没有什么弊端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