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118.8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HK$
75.9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HK$
173.8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HK$
49.5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就是在这座城,已经开始发胖的乔治?桑在贵族沙龙上遇见苍白消瘦有着一双极其修长美丽的手的肖邦。
就是在这座城,大学考试第一名的年轻的萨特携着考第二名的波伏娃在咖啡馆温暖幽暗的地下室里听着jazz跳着tango在便笺本上写下一个个优美的文字。
就是在这座城,孑然一身的可可?香奈儿从红磨坊一直舞到了香榭丽舍大道让每一个名门贵妇都拜倒在“香奈儿五号”的神秘气息之下。
就是在这座城,第一次参与电影演出的伍迪?艾伦被这座到处都是街边咖啡馆、美酒和音乐的城市迷住于是在40年后有了《午夜巴黎》。
|
關於作者: |
刘文Tracy
80年代末生于江南水乡。现居香港。
18岁那年,高考之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专业会计,19岁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21岁赴有“欧洲第一商学院”之称的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交流。
大学之后开始做起了背包客,一个人背着相机,去到二十余个国家。睡过机场,睡过火车站,被人扒掉过钱包,还遇到过老流氓。徒手登山,潜水,冲浪,滑雪,受过大大小小的伤,遇到过有惊无险的困境,但也因此发现了世界中种种令人惊叹的美丽,并且认识了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好朋友们。
|
目錄:
|
《如果在巴黎,一个旅人》目录
préface 跋涉彼时彼地
épisode 1 巴黎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浪漫的夜曲
épisode 2 流浪是一种生活姿态
流浪的姿态
旅行的意义
épisode 3 岁月,不过是相遇又别离
巴黎的流光
相遇又别离
épisode 4 一期一会
旅行的开端
独爱的巴黎
épisode 5 写给巴黎的情书
巴黎的肖邦
给巴黎的情书
épisode 6 忆起跳舞的凡此种种
épisode 7 法兰西,一场饕餮盛宴
每个法国人都是食物的国王
法兰西的味道
épisode 8 自巴黎一路向南
香港到巴黎
巴黎以南
再见,巴黎
épisode 9 春天与樱桃树
épisode 10 甜食情结
épisode 11 城市的秘密声音
你的城市
罗马的年龄
圣托里尼的蓝色博物馆
布拉格狂想曲
世界的中心在巴厘岛
开往巴黎的地铁
|
內容試閱:
|
法国社会课的教授说,法国是一个芝士、面包和红酒的国度。如果想要在走马观花的同时品尝到法国菜的精髓,这条金科玉律绝对应该像小抄一般随身携带,不过相较于在超市里就应有尽有的芝士,随便进一家面包房都不会令人失望的面包,红酒的尊贵和高雅是她的天然屏障,让一切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无处遁形。
只要能够称得上餐馆,在请客人点菜前,必先上一张酒水单——能够免费喝的只有自来水。依云、薇姿虽然作为矿泉水足够出色,搭配法餐精致飘逸的味道却显得寡淡;可乐、橙汁通常情况下并不便宜;法国啤酒则要让德国人比利时人捷克人摇头叹息、恨铁不成钢——几经筛选之后,便会发现,原来用葡萄酒配法餐,是一件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法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但是品酒的门槛却也不低。相较于美国、澳洲浅显易懂地用葡萄的品种作为酒的名称,法式酒则用产地名和酒庄名作为名称。从波尔多到勃艮第,最有名的三大红酒家族和两大白酒家族,哪一年雨水丰沛葡萄甜美,什么样的主食需要搭配什么样的甜度,我的法国同学们个个如数家珍,比在课堂上Presentation还对答如流。但是外国人看到酒单便是两眼一抹黑,与文盲无异,若法文还不过关,那就算是最亲切的侍应生也帮不了你。听说因为门槛太高,法国葡萄酒的销量在最近几年一度败给美国和澳洲,但是早已将产地名和酒庄名申请产权保护的法国人显然并不愿意做出改变。
为了伪装体面,初到法国,我就去波尔多参加了当地旅游局办的品酒学校。学会了喝酒那“一闻二摇三看四品”的基本步骤。知道了轻晃杯中酒液可以让隐藏在酒中的香气散发出来,而正如中国人饮茶最忌“牛饮”,品酒的第一要诀便是只能喝一小口,要让酒在口腔中充分滚动,在丝绸般的触感里,等待那带有强烈感染力的香味淹没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才可以缓慢咽下,感受那香气滑落喉道时充满身体每一个毛孔的快感。我是一喝酒就会面红耳赤的体质,所以几杯不同年代的佳酿我也只是浅尝辄止,未曾想却因此被蓝眼睛的法国老师夸奖,原来真正的品酒师,每品完一口都要吐出来——贪杯者自有疯狂甚至癫狂的派对可去,在餐桌上,保持风度才是第一要义。
当然,我虽然自以为学得皮毛一二,但遇到真正的法国人还是要甘败下风。他们喜欢苦艾酒、茴香酒、波特淡酒这些味道并不见得平易近人的东西,若不是被法式大餐滋润已久的胃,怕是也消受不起。我还记得我初到法国的时候,几个国际学生用喝茴香酒作为“大冒险”的惩罚,后来被法国人笑了好久,而我直到离开法国,也不过能喝下小小一杯茴香酒而不当场失态。
回国之后,爱赶时髦的姑娘们一个个都过来向我学习法语,捏着喉咙学习发小舌音。我才知道法语如今成了小资和时尚的代名词,无论是时尚杂志还是年轻女作家的小说里,时不时就冒几个法语单词出来,好好的咖啡店要说成是café,普普通通一个rose也要发出小舌音来。只是我学法语的过程颇为无奈,大多是被自己贪吃的嘴和体积庞大的胃给逼出来的。
好的餐厅都在民间。这句话我亲身实践了许多回。在阿尔萨斯州乡下的某条长满了樱桃树的小路上,我发现了一家米其林餐厅,而一套餐竟然只要十几欧元。但问题是很多法国餐馆都是没有英文菜单的,尤其是那种深巷里的家庭式餐厅,面积不过比普通的客厅大上两三倍,侍应生是半老徐娘的家庭主妇,厨师是笑呵呵满面红光的男主人。来吃饭的大多是周围邻居,想必开店也是因为主人家的厨艺方圆百里都很出名。相熟的主人早就知道食客们各自的口味与偏好,很多人连菜单都不用看,只需点头示意,若是误打误撞进来的游客,只好硬着头皮看法文菜单。负责点菜的阿姨经常一句英语都不会,只好大声问周围的人有没有会说英语的,运气好的话,会有一个好心人把菜单从头到尾翻译一遍,而那人的英语水平如何,是不是听完了仍一头雾水,就只好拼人品了。
在刚到法国,法语水平只够说“谢谢”“你好”的时候,我每次吃饭都会救命般翻到“主厨推荐”那一栏,看顺眼的就点上。推荐菜式虽然不会是压箱底的宝货,但是起码也是拿手菜,无论是材料新鲜度还是烹饪手法都不会出太大差池,若非挑剔的食评家,绝对可以就着相配的红酒大块朵颐。
后来熟能生巧,点菜的本事练得得心应手。除去黑松露、上等鹅肝之类只有在凡尔赛宫油画里才能一见的Haute
cuisine(高档菜肴),一般的鲱鱼、扇贝、青口、牡蛎、油封鸭腿、马赛鱼汤、勃艮第蜗牛、圣米歇尔蛋卷,这些单词称得上是应用自如。中国菜名含蓄,讲究的是文采,一道“蚂蚁上树”里面可以既没有蚂蚁也没有树;法国菜名却直白粗俗地紧,“茴香拌扇贝肉浇奶油汁配法式香芹”,看完之后,简直能想象出菜肴端上来的时候是什么模样,虽然失去了猜测菜肴内容的乐趣,却多了一份对扇贝鲜美肉质的期待。
后来有人告诉我要点名字尽可能长的菜肴,毕竟,敢于把那么多看似水火不相容又可能非常昂贵的原料混在一起,不怕毒死人还敢端上桌给你吃的厨师,怎么着也是有些水平和创意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