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62.8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HK$
65.8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HK$
85.8
《
大模型推荐系统:算法原理、代码实战与案例分析
》
售價:HK$
97.9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售價:HK$
64.9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1、世纪文景“贺麟全集”最新品种(第八卷)
2、“东方黑格尔之父”——著名哲学家、翻译家贺麟生前最后一部黑格尔相关译著,以八十岁高龄与弟子倾力合作完成
3、所收《民众宗教和基督教》《耶稣传》《基督教的权威性》《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及《1800年体系残篇》等论文是了解和研究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
內容簡介: |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贺麟全集”第八卷)是著名哲学家、翻译家贺麟的重要译著之一,以八十岁高龄自诺尔编黑格尔著《早期神学著作》的德文原版翻译而成,并参考诺克斯与克朗纳的英译本。本书也是身为译介黑格尔至中国第一人的贺麟先生,生前最后一部黑格尔相关译著。其中收入黑格尔著《民众宗教和基督教》《耶稣传》《基督教的权威性》《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及《1800年体系残篇》等五篇论文,是了解和研究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
關於作者: |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国内外久享盛名的西方哲学专家、翻译家,于黑格尔哲学无不精通,论述遍及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他翻译的《小逻辑》,学术界公认为是继严复《天演论》之后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中译本;对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贺麟在中国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1930年代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体系,是现代早期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译著还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等。
|
目錄:
|
题记
..................................................................................1
译者序言
..............................................................................3
民众宗教和基督教
......................................................................7
耶稣传
...............................................................................80
基督教的权威性
......................................................................152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272
1800
年体系残篇......................................................................384
附录.................................................................................394
|
內容試閱:
|
民众宗教和基督教
第一章
宗教是我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当儿童时我们已经被教导喃喃对神明作祈祷,我们已经学会合上小手,举起来向最崇高的存在敬礼,我们的记忆里被装进去一大堆当时还不了解的命题,以便将来运用并作为生活中的安慰。
当我们变得年长一些的时候,宗教事务充满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甚至在许多人那里,他们整个思想和情意的范围都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就象车轮的外圈与中心联系在一起那样。除了其他特定的节日外,我们把每个星期的第一天奉献给宗教,这一天从少年时起比所有别的日子都显得对我们更美好,更有节日的光辉。我们看见在我们周围有一特殊阶级的人,他们完全把为宗教服务作为职业。人的生活中与个人幸福攸关的一切大事和行动,即如诞生、结婚、死亡和葬礼都夹杂有某些宗教的东西。
人到了老年,总要反思他的整个存在的本性和特质,特别是要反思外部世界同他的整个存在的关系,而他的整个存在就是他的一切感受所指向或归趋的那个东西。人的本性总是倾向于这样:凡是在上帝的教义中带实践性的东西,凡是可以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可以成为义务、知识的源泉和生活安慰的源泉的东西,就很容易为人的天真无邪的意识所接受。——而且我们自少年时起所受到的有关宗教方面的教育、概念,以及一切与之有联系的和一切曾给予我们深刻印象的外在情况,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它们都同人们的精神的自然需要相联结——常常是直接相联结,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可惜也只是通过任意的纽带,既不基于灵魂的本性,也不基于由概念本身创造和发展出来的真理而联结起来的。[1]【这以下手稿脱落了四页。——诺尔注】
理性对人类提出的崇高要求, 在于推动人们的生活[ 前进][2]【加[
]号的话是中译者根据黑格尔的主旨加上去的,下同。——中译者注】。——理性要求的正当性我们常常全心全意地承认,特别是当我们内心充满了理性要求的时候。然而天真和聪明的人出于一种纯洁美妙的幻想所作的引人入胜的种种描写,我们却决不应为它们所支配,以致我们希望[真的]可以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它们,或者相信这儿、那儿[真的]在现实里看到或经历到这种空中楼阁。——这样我们的心志就可以对现实中所碰见的东西,较少地为不满和厌烦的情绪所笼罩。因此当我们相信我们必定会发现,在人的一切行动和努力中感性或情欲是主要的因素时,我们不要吓坏了;要区别开决定意志的根据究竟是单纯的机智打算抑或是真实的道德观念,那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只知道从好的一面去估计,承认欲望的满足是以幸福作为生活的最高目的,则按照外表看来,当然也就会产生同样的后果,就好像理性规律决定了我们的意志似的。在一个伦理学体系里,越是严格抽象地(in
abstracto)把纯道德和感性[1]【这里以及下面,感性(Sinnlichkeit)主要指情欲或肉体的冲动要求。——中译者注】分割开,那么就会越是使道德下降为感性—那么我们在考察整个的人和他的生活的时候,就不应给他的感性,他对于内在天性和外部自然的依赖—亦即对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和他的感性嗜好及盲目本能的依赖,予以[过分]优先的考虑。人的本性之为理性理念所浸润,只是象盐之渗透在菜肴里一样,如果调味搞得好,你决不会在菜里面找到整块的盐,不过盐味却渗透在整盘菜中,或者说,正如光明浸透一切、弥漫一切并发挥其作用于整个自然中,可是又不可被说成为一种实体,但它却能分布其自身于不同的事物中,使物类得呈现其形象,使得清新空气从草木中沁发出来。同样,理性的理念也使人的情欲的整个机构活跃起来,从而以它自己的特色,给予人的行为以影响,但它自己很少表露其原形,而其作用却浸透一切作为一种精微的物质,并且给予每一嗜好和欲望以一种特有的色彩。
宗教的概念本身内即包含宗教不仅仅是关于神的知识,关于神的特性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神的关系、世界与神的关系和人的灵魂不灭等等的知识,这类的知识总是或者通过单纯的理性可以得到,或者也可以在别的方式下为我们所知悉。换言之,宗教不仅只是历史性的或者理性化的知识,而乃是一种令我们的心灵感兴趣,并深深地影响我们的情感,和决定我们意志的东西。一方面因为我们的道德义务和规律从宗教那里获得一强有力的敬畏之情,从而被我们看作神圣的义务和规律;另一方面因为上帝的崇高性和至善的观念使我们内心充满仰慕之意以及卑谦和感恩的情感。
因此宗教提供给道德和道德动因以一种新的崇高的振奋,并对感性冲动的势力给予一种新的强烈的阻碍。在感性的人们那里,宗教也是感性的。所以为了能够对感性起作用,宗教上做善事的动力也必须是感性的。这样一来,宗教动力诚然丧失了它们通常具有的尊严,因为它们变成了道德的动力。可是由于这样,它们就获得了一种人性的威望,并使得自己适合于我们的感觉或情感,以致我们的心情被美妙的宗教幻想所吸引而感到兴奋,从而常常容易忘记冷静的理性是不赞成那样的想象的,或者甚至于反对哪怕是仅仅谈说幻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