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影响全球史的中国谋略--孙子兵法(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30年,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 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 )

書城自編碼: 203777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国学普及读物
作者: 徐瑜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730632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3-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5/170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7.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8.2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7.2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8.2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71.3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0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
+

HK$ 71.0
《哲学的天籁--庄子(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
+

HK$ 71.0
《隽永的说辞--战国策(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
+

HK$ 71.0
《华夏的曙光--尚书(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
+

HK$ 71.0
《儒者的良心--孟子(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
+

HK$ 71.0
《国家的秩序--韩非子(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
編輯推薦:
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
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
余秋雨倾力作序,10余位文化名人隆重推荐
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
畅销三十年,辐射五大洲华人圈
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
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內容簡介: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影响全球史的中国谋略·孙子兵法》叙述了孙子的身世和孙子一生事迹,使读者对于孙子其人,有较清晰的轮廓。重点对《孙子兵法》做了进一步分析,就战争原理和战略原则两方面研究孙子军事思想。同时附上《孙子兵法》的原文,及《古代的攻城器械》、《古代的守城器械》、《古代的火攻器械》,就古代作战时各项攻守武器作一分类说明,使现代的读者对古代战争形态有所认识。
關於作者:
徐瑜,淡江大学中文系硕士。曾任政战学校教授,现已退休。著有《创制复决两权之研究》、《兵学的智慧》、《梁溪随笔》、《梁溪杂语》等。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孙子的故事
第二章 吴楚的七十年争战
一、吴国的兴起
二、申公巫臣的图谋
三、楚国势力的扩张与衰颓
四、吴楚初期之争战
五、吴楚中期之争战
六、吴楚后期之争战
第三章 孙子、伍员、阖闾的三角关系
一、伍员奔吴
二、伍员与阖闾
三、孙子与伍员
第四章 孙子辉煌的一战
一、大战前的准备
二、作战计划
三、初期三战
四、决定性的两战
五、破楚入郢
六、申包胥乞师救楚
第五章 孙子的战争原理
一、慎战原理
二、先知原理
三、先胜原理
四、主动原理
第六章 孙子的战略原则
一、大战略原则
二、国家战略原则
三、军事战略原则
四、野战战略原则
附录
一、古代的攻城器械
二、古代的守城器械
三、古代的火攻器械
下篇
第一章 决胜于庙堂之上——《始计》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二章 速战速决——作战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三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四章 胜兵先胜——军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五章 正合奇胜——兵势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六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七章 以迂为直——军争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八章 为将之道——九变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九章 处军相敌——行军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章 地道将任——地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一章 胜敌之地、主客之道——九地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二章 以火佐攻——火攻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三章 知敌之情——用间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
內容試閱
第四章 孙子辉煌的一战
一、大战前的准备
自伍员、孙子共同制定及执行“三分疲楚”的战略后,楚国深受其苦。吴王阖闾三年时,就想用兵入楚疆,但是为孙子所劝阻,孙子考虑军旅战力未足,而且战前的形势安排未成,不宜用兵深入,因此仍然采取长期消耗的办法。所以自阖闾三年之后,无岁不有吴师,楚国确已被扰乱至精疲力竭的地步。吴军则一面搅扰牵制,一面又乘楚军不备时,夺取重要据点。其最大的收获是豫章之役,豫章在汉江淮水之间,即光州与寿州之间,是大别山区的出入通道。
吴王阖闾七年,吴人先引诱桐国(今安徽桐城)叛楚,再利用舒鸠(安徽省舒城县)人密报楚国,说吴国诱使桐人反叛,留下军旅防守,但是兵力不强,可以乘机袭取,同时还建议楚军水路、陆路并进,以水师迎战,以陆军断其后路。楚令尹囊瓦居然采用此建议,在这一年秋天出兵攻吴。
楚令尹囊瓦率水军,公子繁率陆军,水陆并进。不料吴人早知其作战部署,先虚放舟船溯江而上,牵制楚国水师,再以陆军埋伏舒鸠附近。公子繁之楚军中伏大败,逃到巢邑。吴人再以得胜之军攻囊瓦水师,抢到楚人舟船,囊瓦败逃,然后吴军围攻巢邑,捉住公子繁而归。这一役之后,大别山麓以东,汉水、淮河一带,全为吴国所有,各小国及东夷部落全部臣服,只要越过桐柏山、大别山,就可深入楚境了。
第二年,楚之属国唐、蔡叛楚,引起北方诸侯会盟。唐之国君唐成公,蔡之国君蔡昭侯,原来都臣属楚,以楚为霸主。两位国君来朝时,蔡侯有二佩二裘,以一佩一裘献楚昭王,另一佩裘自用,但是令尹囊瓦见佩裘俱为极品,向蔡侯索取,蔡侯不允,囊瓦便扣留在楚。不准蔡侯回归。唐成公入朝时,驾车双马为“肃霜”名种,囊瓦也想得到,唐成公不允,同样也扣留在楚,唐蔡两君在楚三年不得回国,于是左右私下盗马献给囊瓦,囊瓦就先放了唐成公。蔡侯看见唐成公已回国,便献出佩裘,也释放归国。蔡侯归国后,怒气填胸,矢志谋楚,于是奔走列国之间,并以世子元押在晋国为质,要借兵伐楚,晋定公且诉告周天子,于是在次年大会诸侯,准备与楚一战。
阖闾九年三月,晋、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齐、小邾,以及周天子之卿士刘卷,会于召陵(河南漯河郾区),准备进军。但是主帅是晋国士鞅,优柔寡断,各路诸侯又各怀二志,所以扰攘一阵便各自退兵,会盟便无疾而终。蔡侯自然大失所望,引军回国时,经过沈国(今河南汝南东南及安徽阜阳西北一带)时因为怨愤沈不会盟,就袭击沈国,虏其君而杀之。这件事激起楚国之怒,兴师伐蔡,包围蔡邑。蔡昭侯看晋国不可恃,转向吴国求援,愿意以次子干为质,请吴王阖闾出兵,于是吴国伐楚入郢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二、作战计划
蔡侯求援的消息传到,吴王阖闾便召伍员、孙子商议。阖闾说:“当初你们说还不能伐楚,现在的情形如何?”伍员、孙子回答说:“楚国主政的囊瓦,为人贪婪,唐、蔡都深为怨恨,君王如决定要攻楚,可以先结纳唐、蔡两国。”于是阖闾下决心“大伐”(大举进兵),一面派使者通告唐、蔡,并征调两国之军;一面拜孙子为大将,伍员、伯嚭为副,阖闾之弟夫概为先锋;另外以公子波留守都城以备越国;倾全国之兵,出发攻楚。
吴军在孙子筹划之下,其作战计划是分两路进兵。南路一军是主力,由潜邑越过大别山区,经峻山密林之地,由柏举(湖北麻城)进入汉水地区。北路一军乘舟渡淮水,在淮汭(安徽霍县)一带舍舟登陆,先行救蔡,再会同蔡国之军,越大隧(河南与湖北交界之大胜关)、直辕(武胜关)、冥厄(平靖关)三隘口,进入汉水地区,以与南路军会合,然后进入郢都。
至于楚军之作战,并没有预定计划。令尹囊瓦见吴军救蔡,便解蔡之围而退兵,并且向楚王告急,楚昭王即派沈尹戌率军支援。沈尹戌来到后与囊瓦商议,由囊瓦率主力在汉水西岸采取守势,沈尹戌自己则快速绕道至淮汭一带破坏吴军留下的舟船,然后退到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口,塞住吴军去路,成包夹形势,再由囊瓦以主力南北夹击。沈尹戌之计划是以吴人舍舟登陆,必然是以步兵为主,行动速度慢为依据的,所以计算行程必能抢在吴人之前,控制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口。而且楚军也不清楚吴兵南路已进入大别山区,以为北路军是主力,所以整个战略部署上完全是被动状态。
就地理形势而言,楚国占其地利,吴军伐楚只有四条路线可供取舍:一是溯长江而上,直达郢都;二是由潜、六、鸡父等大别山隘口入山,由柏举一带出大别山,进入江汉平原;三是由淮河西上,经桐柏山、大别山之间的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口,渡汉水,入郢都;四是渡淮河,经陈、蔡,取道申、吕(河南南阳),入襄阳,直达江汉一带。这四条伐楚的路线,第一条溯江而上,虽然便捷,但是水师力量有限,不解决楚国陆军,随时有被切断后路之可能;第四条路线需要绕道楚国北方,而楚国为对付中原诸国,常屯重兵于北方,而且借道陈、蔡、申、莒诸国,军旅难以保持其隐秘行踪。所以孙子决定并采第二、三条作战路线。
在当时而言,大别山区狉獉未辟,森木密布,是一个原始的未开发地带,仅有少数夷族往来。因此楚国亦未在大别山区屯驻重兵防守,总以为天险难越,不料俣军在孙子指挥之下,由不虞之道,行无人之径,其主力部队由潜邑(安徽霍县东北)进入大别山区,即是采取奇袭的手段,待楚人发觉后,吴军已至柏举(湖北麻城)。仓促应战,自然不敌,柏举一失,吴军便长驱直入郢都了。况且,越大别山入楚是孙子早已计划的战略,自阖闾三年起,吴军便不断扫荡潜、六、巢、鸡父、舒邑这一带地区,务使完全掌握,楚人优势形态已不存在,又不知依大别山布防,被吴人轻易度越,所以在交战之前,楚国已屈居劣势,再加上战术失当,自然非败不可了。
三、初期三战
吴国依照其预定计划,自淮汭舍舟登陆后,快速向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口推进,而楚军主帅囊瓦也照着和沈尹戌的约定,在汉水西岸列阵。不料吴军行军速度惊人,很快就穿越三隘口。《吕氏春秋?孟秋纪》上说:“吴阖闾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擅长行走者)者三千人,以为前阵,与荆楚战,五战五胜。”可见吴军是选拔一批勇健士卒,突击三隘口,先占地利,大部队随之而进,与楚军隔汉水对峙。
形势至此,若完全依照沈尹戌的计划,囊瓦之楚军坚守不出,待沈尹戌绕道其后,夺回三隘口,吴军归路切断,仍有胜利之可能。但是两个因素改变了囊瓦的决心:一是他听说吴之南路一军已度越大别山,直向柏举而来,所以囊瓦心中不定;其次是大将武城黑及史皇均向囊瓦建议,吴军翻山越岭而来,其势必然困疲,可以乘机迎击,而且若等沈尹戌塞住三隘口夹击,则功劳全为沈尹戌所有。于是囊瓦决定置当初夹击计划不顾,单独挥军与吴作战。
另一方面,吴军为诱使囊瓦移动,其北路一军向东移动,一面与南路军会合,而囊瓦认为吴军不渡汉水,必然因深入楚地而心怯,于是下令追击。吴军沿小别山退到大别山区的举水(湖北麻城东)以东下寨,吴军南北路已经会师,囊瓦始终以为吴之北路军是主力,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估计错误,但为时已晚。
自阖闾九年出兵伐楚,到吴楚列阵举水,已经是十一个月了。吴军深入楚地三个月之久,南北两路分进,会师之后,合击的态势已成,便开始向楚军发动攻击。吴军前锋夫概以坚木为棒,直冲楚军,楚人未曾见过这种打法,前军一乱,吴军乘势一拥而上,楚军败了第一仗。
其后楚军乘黑夜来劫吴人大寨,结果反遭吴人埋伏,大败而退,依柏举山区一带防守。囊瓦连败之下,颇为烦恼。这个时候,楚昭王知道吴人已入楚疆,恐战阵失利,派大将薳射率兵来援。薳射与囊瓦意见不合,囊瓦主张与吴军决战,薳射则主张依照沈尹戌的计划,坚守不战,以待其塞住三隘口后会师进击。囊瓦自认是楚之令尹,责薳射不听号令,薳射则瞧不起囊瓦贪鄙无能,双方便各自分开立寨。名虽互为犄角,但是相去有十余里,正好给予吴军各个击破之机会。
吴军先锋夫概看出楚军将帅不和,正是破楚良机,于是便以本部五千人马,攻入囊瓦营寨,其余主力随之攻入。囊瓦见势不妙,乘乱脱逃,奔往郑国而去。大将武城黑、史皇均战死,囊瓦这一部分楚军全遭消灭。当囊瓦营寨受攻击时,薳射不动,亦不救援,只是收编囊瓦残部,重整军容。吴军见薳射军严阵以待,也勒兵不进,双方又各立营寨,对峙数日,初期三场作战,暂时告一段落。
四、决定性的两战
薳射与吴军对峙数日,吴军不攻,楚军亦不敢妄动,但是长久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薳射想到逐次后退之法,希望把兵力往后撤,等沈尹戌自北方回来会师,再作打算。于是以其子薳延先行,自己断后,慢慢退到清发水(湖北安陆西之涢水)东岸,列阵以待,准备背水一战。吴军多主张乘胜进攻,但是夫概反对,认为困兽之斗,徒耗战力,待楚军半渡时,再发动攻击。果然,薳射见吴军不战,便下令渡河,楚军渡过十分之三、四的兵力时,吴人发动攻势。楚军到这个时候,背水列阵的气势已衰,士卒一心只想抢着过河,无心恋战,军士争着上船,一片混乱,薳射只有弃军而逃,被夫概一戟刺死。
已渡河之楚军,由薳射之子薳延率领,撤退到雍澨(今湖北省京山县)附近,人困马乏,正埋好锅,煮熟了饭时,吴兵已经追到,楚军弃食而逃,吴兵正好饱餐一顿,继续追击,包围薳延之残部。这个时候,沈尹戌的军旅从三隘口赶来,吴军暂退列阵,准备最后决战。
沈尹戌本来是照计划行事,先至河南方城一带调取驻守北疆之楚军,先南下至淮汭摧毁吴人舟船,再塞住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口,断吴军后路。不料吴军先过三隘口,沿大别山山麓与其南路吴军会师。等沈尹戌得知这个消息后,中途折回,不及一个月的时间,楚军的形势已无可挽回了。沈尹戌赶回后,在雍澨一带列阵,他已经看出情况不妙,所以命薳延回郢都通报楚昭王固守城池,一面下决心死战成仁。这一战是吴楚的最后一战,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战,双方都竭尽全力搏杀。沈尹戌存必死之志,所以双方接触时,吴军不敌其锋,往后稍退。
调整阵势后,吴军再度发动攻势,以强弩在前,短兵在后,全力冲杀。吴军因深入客地,唯有求胜才能生存,楚军则身居散地,士卒思归,虽然沈尹戌身先士卒,但是在冲杀之中,身负三创,楚军见主帅重伤,气势大衰,吴军则声威大振。楚军不敌败退,沈尹戌的部将吴句卑保护他冲出重围,这时沈尹戌已伤重卧于车中,为免被吴人掳去,便命令吴句卑割下他的首级,向楚王回报。沈尹戌一死,楚军大乱,士无斗志,吴军遂获得全面的胜利。雍澨一战,楚国全部主力均被消灭,吴军渡过汉水即可长驱直入郢都了,楚国的命运到此也已经决定了。
初期三战中的前两战,楚帅囊瓦败于心怯、贪而无勇、受顿挫而生胆怯。其后薳射来援,双方又不能合作,各自为战,这一点囊瓦固然应负责任,但薳射按兵不动,眼看友军被消灭而不救援,也难辞其咎。其后,列阵坚守,以逸待劳,原不失为良策,但是守而不能久,等不及沈尹戌的援兵赶来,就往后撤退,以至于遭吴军半渡而击之,一败不可收拾。等到沈尹戌率军赶到,楚军的失败形势已难挽回,虽奋勇力战,一鼓作气,暂时击退吴军,可是再而衰,三而竭,终不能抵挡吴军的声威。雍澨大会战兵败身死,楚国无险可守,无兵可用,只有坐待吴军围郢都而已。
五、破楚入郢
楚军兵败的消息传来,楚昭王君臣惶怖不安,国事由异母兄子西、子期决定。楚国之郢城外,另有麦城及纪南城为犄角,于是派将军斗巢守麦城,派将军宋木守纪南,准备作最后顽抗。吴军先取麦城,再决漳江之水灌入纪南城中。水势直淹郢城之下,吴军自山中砍竹造筏,乘水直攻郢城。楚昭王看麦城与纪南均失,郢都早晚难守,于是弃郢而逃。楚国军旅见国君出亡,无心守城,吴军遂得破城而入。这一天是十一月庚辰日,楚昭王十年,吴王阖闾九年,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
自十一月庚午日,吴楚战于柏举,破囊瓦之军,到同月庚辰日入郢都为止,共计十日。吴军一路追击,战线之长,追击之猛,是春秋时代所未有。春秋时代的大战,如城濮、殽、邲、鄢陵诸战役,都是会战于一地,决战一日即告结束,从没有这样猛打猛追的,也没有决战十日之久的。孤军深入敌国,转战千里之遥,还能发挥无与伦比的战斗力,柏举、清发水、雍澨三战,几乎歼灭楚国全部军旅,也是前所未有的战例。若不是一代兵学大师孙子担任主将,吴军不可能有如此优异之表现。难怪司马迁在《史记》上称赞说:“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郢都城破,楚昭王携其妹季芊,由大夫针尹固驾舟溯江西奔。为防止吴军追来,于是放出楚宫中的象群,在象的尾巴上系住火把,纵之向吴军奔去,遂得以脱逃。这个以火驱兽奔敌的方法,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百余年后的田单火牛阵,极可能是以火象阵为蓝本的。
吴军入郢之后,楚国君臣各自逃散。由于仓惶逃出,家室都不及带走,吴君臣分别住进楚君臣之宫府。《左传》上说“以班处宫”,即是吴王入楚王之宫,吴大夫入楚大夫之府,吴诸将入楚诸将之舍,其余吴军亦乘机大肆抢掠,郢都宝货财物尽为吴军所有。吴先锋夫概与公子山为争夺囊瓦之宫府,几乎互相用兵攻战,可见吴人入郢后之种种暴行。孙子对吴军之行为自不赞同,亦曾苦劝吴王,但是吴王不听,一心贪恋楚国之宫室美女及宝货财帛,占据郢城九个月之久。但是,楚国虽败,在这一段时间中,却没有一个楚国臣子投降吴国。吴军虽强,能破楚而不能治楚,最后不得不退回吴疆,楚之君臣这一次的表现,还是相当有气节的。
吴军入郢后另一件大事是为伍员报仇。伍员之世仇楚平王在吴军入郢时,已死去十年之久,但是伍员之积恨难消,找出平王之棺,拽出尸身,鞭尸三百。伍员这种报仇之手段,逾出常情,为当时人所不谅解,所以楚大夫申包胥使人对伍员说:“你的报仇手段,不觉得太过分了吗?你曾是楚平王的臣子,侍奉过平王,现在竟做出毁尸侮辱之事,岂是合乎道理的做法?”伍员听到后说:“日暮路远,就算我是倒行而逆施之于道好了。”可见伍员在当时已经达到疯狂之状态。司马迁在《史记》上说:“怨毒之与人,甚矣哉!”一切礼法约束都不在伍员眼下,申包胥的劝告当然是听不进去的,于是申包胥北上秦国,请兵救楚。
六、申包胥乞师救楚
申包胥,姓公孙,因为曾受封于申,所以叫申包胥。在伍员没有出奔楚国前,两人是至交好友。伍员逃亡之时,曾对包胥立誓灭楚,申包胥说:“子能覆楚,吾必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十余年后,伍员带着楚军打入郢都,楚国已在覆亡之边缘了,因此申包胥在最后劝告伍员无效后,赶赴秦国求援。
当时的秦,与楚国有姻亲关系。楚昭王之母,即是楚平王夺自太子建的孟嬴,孟嬴是秦哀公之妹,因此申包胥奔赴秦廷哭求。秦哀公原来不许,但是申包胥在朝廷上痛哭,七日七夜不止,秦哀公受他的感动,答应出兵,以兵车五百乘(约三万六千余人)救楚。
吴军在郢都烧杀掳掠,早已引起楚国人的反感,楚国诸大夫出亡在外的,都分别召集楚人抗吴,像斗辛、王孙圉、王孙由于、宋木、斗怀、薳延、子西等,各自与吴军交战,虽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吴军的干扰很大。申包胥自秦借兵回来后,便与这些力量结合在一起。
吴王阖闾十年,楚昭王十一年,即吴军破郢后第二年的六月,秦军由子蒲、子虎为将,在楚人引导之下,进入楚境。吴王阖闾令夫概率军迎战,双方交战于沂(今湖北枣阳东)。吴军入郢七个多月,士气斗志都消磨在掳掠之中,楚人则悲愤填膺,秦军又是新锐,所以一经接战,夫概就大败而退。夫概兵败后,恐怕回去受阖闾责罚,另外再盘算形势并不乐观,不如及早抽身而退,于是弃下阖闾不顾,带领自己的人马潜归吴国,同年的九月在吴国自立为吴王。
阖闾听到夫概潜回吴国自立,才感觉事态之严重,楚国既不肯臣服,秦军又已直迫而来,乃急急撤兵东归。秦、楚联军乘机反攻,在公壻之溪(湖南岳阳东北)追上吴军。吴军无心恋战,败了一仗,不过吴军虽败,仍是训练有素的劲旅,秦、楚联军也无法消灭吴军。照伍员等人的意思,还想再找机会决战。伍员说:“楚人虽胜了一仗,但是我们还有足够的战斗力,未曾受损。”但是孙子劝告他说:“我们破了楚国国都,逐走昭王,又挖了平王的墓,毁了尸体,这样也实在是够了。”于是吴军终于退出楚国。阖闾回国后,引兵攻夫概。夫概逃走,投靠楚国,楚国居然也收容了他,封在棠溪(今河南省遂平县西),用以牵制吴国。
破楚入郢是阖闾一生霸业的巅峰,也是伍员扬眉吐气的时刻。但是就孙子来说,整整一年的征战对他的思想看法必然有很大的影响。孙子不是主张杀伐无度的人,相反,他是力主慎战的。吴军进入郢都后,种种作为必然引起他的感慨,阖闾贪恋楚国的宫室宝货,伍员戮墓鞭尸的行为,想来也看在孙子的眼里。六年的策划部署,千里转战攻伐,只为了宣泄私人的怨恨和烧杀掳掠一番吗?这决不是写出十三篇《兵法》的孙子所愿意看到的。在吴国君臣陶醉于胜利中时,只有孙子能体会出盛极而衰的道理。所以吴军归国之后,孙子就引退求去,隐居终老。
破楚入郢后,吴国威震诸侯。阖闾十一年,即吴军班师回国后第二年,楚国为报破国之恨,以水陆并进,攻伐吴国,结果水军败于长岸一带,陆军败于繁阳(河南省新蔡县)。楚国大感恐慌,为防吴人再度入侵,因而都于鄀(今湖北宜城),国势一蹶不振,终春秋之世,没有与吴抗衡的能力,但是吴国也受越国之牵制,而致沦亡越人之手。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