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HK$
109.8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HK$
132.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中国经济改革警示录》是在我国经济改革经历了35个年头且进入深水险滩并走向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背景下,由全国部分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和专家型官员联合撰写的一部专著。这部专著精心选择了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若干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本着以史为鉴可以明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内外兼蓄可以识途的原则,逐一分析研究过去国内外改革的利弊得失、逐一总结汲取改革历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逐一谋划提出推进我国改革攻坚的重要方略。以求起到推进改革不走邪路、走好正路的警示作用,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到一份责任。
|
關於作者: |
历以宁,1930年11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江苏仪征)。1955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1983年起任教授。1985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2004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曾任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担任《证券法》起草小组组长、《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著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资本主义的起源》、《工业化与制度调整》等著作。
石军,1952年11月生于山东省利津县,法学博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党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山东省经委科长、副处长、处长、副主任,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市委书记,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的教授或研究员。1993年提出“推进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搞好企业的基本路径,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升为“三改一加强”指导方针;2001年提出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的观点。著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培育和运作》、《世纪抉择》等书籍,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山东省成绩卓著经济学家”称号。
|
目錄:
|
第一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不能动摇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和基本支柱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制度选择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步推进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梦”
第三节 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沉痛教训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成功之路的经验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深化经济改革的要求
第三章 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结合与互动
第一节 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具有多重关系
第二节 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规律性
第四章 经济发展方式不快转不行不配套转也不行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历程和经验教训
第十五章 电力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和对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
第一节 电力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
第二节 电力体制改革对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
第三节 能源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四节 能源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十六章 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避免“发展制度陷阱”
第三节 避免“社会危机陷阱”
第四节 避免“技术陷阱”
第五节 没有信心,就谈不上发展优势的创造
第六节 中国完全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七节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提出为今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第十七章 经济发展中必须警惕通货膨胀
第一节 谨防投资冲动怪圈的重演
第二节 不可低估通货膨胀对经济和民生的危害
第三节 综合性通货膨胀条件下总量调控的局限性
第四节 治理通货膨胀应当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兼用
第五节 治理通货膨胀时,货币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第六节 货币流量正常水平的判断
第七节 今后较长时间内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对策
第十八章 腐败必须标本兼治
第一节 当前反腐败面临的形势
第二节 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原因
第三节 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根源
第四节 切实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第十九章 法治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制度和法治体系的统一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的进程与问题
第三节 法治体系、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第四节 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十章 精心谋划经济体制转型顶层设计
第一节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搞好经济体制转型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 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分析把握经济体制转型相关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以敢涉深水险滩的勇气,探讨安排经济体制转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四节 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坚持中检验并创新完善经济体制转型的指导方针
第五节 以善驭全局的能力,切实用好拉动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驾马车”
第六节 以抓铁留痕的力度,制定实施经济体制转型的落实措施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二节 我国宏观调控的艰难
历程和经验教训
一、曲折的道路,辉煌的成就
回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国家的宏观调控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的简要回顾
宏观调控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之后从国外引入并正式提出的。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的生产、流通、定价,人财物的配置,基本上都按国家计划进行,市场调节的比重很低,所以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但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者调整也是非常频繁的。从1953年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起伏。1953年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过热,当年经济增长15.6%;1954年进行调整,当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4.2%。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下半年经济再次出现明显的过热;1957年进行调整,开展了当时所说的“反冒进”。1958年提出了经济建设要“大跃进”和“超英赶美”等口号,全民大炼钢铁,当年经济增长21.3%,整个经济建设出现了空前的过热,经济平衡严重失调。1959年本应进行调整,但由于当时对“左”的倾向造成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以及其他原因,却开展了反右倾斗争,继续坚持“大跃进”,加上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受到重大破坏,全国人民吃饭都成了问题,不少地区出现严重饥荒。1960年到1962年经济产出分别比上年下滑0.3%、27.3%和5.6%,经济从大起转为大落。1962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经济初步恢复到1960年的水平。商品零售价格从1963年到1972年几乎一直是负增长。从1966年开始的10年动乱,我国经济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些年内,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过程。当时,我们别无选择地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缺失,社会经济活动基本上完全由政府主导,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也是通过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来实施的。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下,从1953—1977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8%,集中力量办成了许多大事,初步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各项事业都获得了较大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