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9.7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93.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4.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102.4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5.4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編輯推薦: |
杨建昊、朱玉岭、周红、田平、孙书鸿编著的《保障性工程理论与应用》共分7章。第1章概论,主要介绍保障性工程产生的背景及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章装备系统采办与运行,主要阐述装备采办过程、装备系统工程方法及装备保障性分析技术与应用;第3章确定保障性目标,主要阐述保障性要求的分类、内容、确定程序和方法;第4章实现保障性目标,主要描述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应用及为实现保障性目标而开展的相应保障规划工作;第5章保障系统建立、完善与改进,从全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保障系统建立与完善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保障系统改进的必要性与装备维修改革的经验做法;第6章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分别阐述可靠性、维修性、保障要素试验与评价以及战备完好性评估的方法与实施;第7章保障性管理,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分列了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保障性工程活动及军方应发挥的职能作用等。该书是作者在近十多年来装备保障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装备保障性工程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强调了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和系统优化,可供装备管理机关、论证部门、研制生产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保障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杨建昊、朱玉岭、周红、田平、孙书鸿编著的《 保障性工程理论与应用》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
结合近年来装备论证及保障工作实践, 阐述了保降性及保障性工程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 包括对保障性、保障
性要求的论述,提出和分析了保降性目标及实施途径 ;深入探讨了保障系统 的建设、改进与完善;系统论述了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以及保障性管理,并结 合我军20世纪80年代以来维修改革经验及保障工作实 践,对保障性工作 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保障性工程理论与应用》可供从事武器装备论 证、研制、生产以及使用、维修、管理的工程技
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 校装备管理、维修、保 障工程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錄:
|
第1章 概论
1.1 系统思想及相关概念
1.1.1 系统的定义
1.1.2 系统的特性
1.1.3 系统的类型
1.1.4 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2 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1.2.1 装备全系统的概念
1.2.2 装备寿命周期过程
1.2.3 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实施
1.3 系统保障性
1.3.1 保障性的系统特性
1.3.2 保障性的内涵与界定
1.3.3 保障性要求与保障性目标
1.3.4 系统保障性与作战适用性
1.3.5 保障性与装备质量
1.3.6 对保障性定义不同理解的分析
1.4 保障性工程的背景
1.4.1 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1.4.2 维修工程学科的发展
1.4.3 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1.4.4 美军采办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4.5 装备保障发展的要求
1.5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1.5.1 装备战斗力的形成机制
1.5.2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
1.5.3 保障性工程的研究内容
1.5.4 当前推行保障性工程的意义
第2章 装备系统采办与运行
2.1 装备系统采办
2.1.1 采办准则
2.1.2 采办目标
2.1.3 采办类型
2.1.4 采办过程
2.1.5 采办策略
2.2 装备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
2.2.1 装备系统工程概念
2.2.2 系统工程方法
2.2.3 装备系统采办中的系统工程过程
2.3 费用-效能分析
2.3.1 装备寿命周期费用
2.3.2 效能的度量及模型
2.3.3 费用-效能分析应用
2.4 装备保障性分析方法及技术运用
2.4.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2.4.2 故障树分析
2.4.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2.4.4 修理级别分析
2.5 装备系统运行
2.5.1 装备运用
2.5.2 装备使用中的故障
2.5.3 装备维修
2.5.4 装备技术运用过程的控制
2.6 装备使用与维修保障策略
2.6.1 维修保障手段
2.6.2 维修新技术引进与应用
2.6.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6.4 装备保障建设的发展
第3章 确定保障性目标
3.1 保障性要求的内容及确定程序
3.1.1 任务需求
3.1.2 作战适用性要求
3.1.3 系统保障性要求
3.1.4 装备保障特性要求和保障系统的要求
3.1.5 要求确定的程序
3.2 保障特性要求的分类
3.2.1 装备系统与作战适用性相对应的要求
3.2.2 装备系统及各分系统的要求
3.2.3 装备整机要求与重要零部件的要求
3.2.4 定量要求与定性要求
3.2.5 使用参数与合同参数
3.2.6 使用指标与合同指标
3.2.7 关键参数
3.3 保障特性要求的基础与约束
3.3.1 寿命剖面与任务剖面
3.3.2 保障方案
3.3.3 装备的寿命时间结构
3.3.4 故障判别准则
3.4 保障性要求确定的依据与要求
3.4.1 确定保障性要求的依据
3.4.2 确定系统保障性要求的原则
3.5 确定保障性要求的方法
3.5.1 确定任务需求
3.5.2 确定系统保降性要求的程序和步骤
3.5.3 可用度要求确定示例
3.5.4 使用要求向合同要求的转换
3.5.5 在综合论证中确定保障性要求
3.6 保障方案
3.6.1 保障方案的类别与编制程序
3.6.2 保障方案的内容
3.6.3 保障方案的编制
第4章 实现保障性目标
4.1 可靠性工程应用
4.1.1 概述
4.1.2 可靠性工作项目
4.1.3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4.2 维修性工程应用
4.2.1 概述
4.2.2 维修性工程的特点
4.2.3 维修性工作项目
4.2.4 维修性工程方法的应用
4.3 保障规划
4.3.1 概述
4.3.2 规划保障的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
4.3.3 确定保障要求
4.3.4 制定保障计划
4.3.5 规划保障资源
4.4 软件质量管理
4.4.1 需求分析与管理
4.4.2 软件工程方法
4.4.3 软件RMS
4.4.4 软件过程改进方法
4.5 系统安全与人素工程
4.5.1 系统安全工作的目标与措施
4.5.2 系统安全性工作
4.5.3 人素工程
第5章 保障系统建立、完善与改进
5.1 概述
5.1.1 保障系统的含义
5.1.2 保障系统的任务
5.1.3 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中的保障系统
5.1.4 保障系统与保障体制
5.2 保障系统建立
5.2.1 装备系统的部署保障
5.2.2 保障系统建立的时机与条件
5.2.3 保障系统建立的方法
5.2.4 保障系统建立的标志
5.3 保障系统的完善
5.3.1 保障系统完善的必要性
5.3.2 保障系统完善的准则
5.3.3 保障系统完善的途径与方法
5.4 保障系统的改进
5.4.1 保障系统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4.2 20世纪80年代的装备维修改革实践
5.4.3 装备维修改革要点
第6章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6.1 试验与评价的目的、分类与实施
6.1.1 试验与评价的手段
6.1.2 试验与评价的功能和目的
6.1.3 试验与评价的分类与实施
6.1.4 试验与评价在装备采办各阶段的应用
6.2 试验与评价的规划与管理
6.2.1 试验与评价过程
6.2.2 试验与评价的规划
6.2.3 试验与评价总计划
6.2.4 试验与评价计划
6.2.5 试验保障计划
6.3 可靠性试验与评价
6.3.1 可靠性试验与评价的目的与分类
6.3.2 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的统计试验方案
6.4 维修性试验与评价
6.4.1 维修性试验与评价的目的与分类
6.4.2 维修性试验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6.5 保障要素的试验与评价
6.5.1 试验与评价要点
6.5.2 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的评价
6.5.3 保障资源的试验与评价
6.5.4 保障演示与样机分解
6.6 战备完好性评估
6.6.1 战备完好性评估的实施
6.6.2 使用可靠性评估与改进
第7章 保障性管理
7.1 概述
7.2 保障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7.3 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7.3.1 军方的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7.3.2 承制方的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7.3.3 保障性联合管理组及职责
7.4 保障性工程接口及接口管理
7.4.1 保障性工程接口
7.4.2 保障性工程接口管理
7.5 保障性工程的管理方法
7.5.1 系统工程管理
7.5.2 并行工程
7.6 装备寿命各阶段的保障性工程活动
7.6.1 项论证阶段
7.6.2 总要求论证阶段
7.6.3 工程研制阶段
7.6.4 定型阶段
7.6.5 使用阶段
7.6.6 黾役处置阶段
7.7 保障性评审
7.7.1 概述
7.7.2 保障性评审的类型
7.7.3 保障性评审应注意的问题
7.8 装备保障性管理中的军方主导作用
7.8.1 当前制约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因素
7.8.2 军方在保障性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