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91.8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9.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80.5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8.8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8.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91.9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9.8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刘雨虹先生追随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曾于南先生七十寿诞之时编成《怀师》一书,后又于一九九九年四月撰成《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在该书中,她娓娓而谈,讲述了追随南先生三十年间(1969-1999年)亲历、亲闻、亲见的一些故事,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彰显人物性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收集了近百幅珍贵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南先生那些年经历那些事时的风采。她声称:这本书是仅凭我自己的记忆,以粗略的线条记述了追随南老师左右三十年的一些边际故事。然而,纵有吉光片羽,仍难表述南老师行踪于万一。唯一可以告慰的是,这本书里所说的,都是我亲历、亲闻、亲见,真实不虚。
|
內容簡介: |
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9年,她收集资料撰成该书,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间亲历、亲闻、亲见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书中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一生我行我素、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品格,对广大读者了解南怀瑾先生多有裨益。
|
關於作者: |
刘雨虹先生,1921年生,祖籍河南开封,曾追随南怀瑾先生40多年,任台北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主编,负责整理南怀瑾先生的著述。1988年,她曾结合友好各自撰述从学南怀瑾先生的心得,编辑整理成《怀师》一书,贺南先生七十寿诞。
|
目錄:
|
前言
余教授的话
三十年的追忆
四川才子谢无量
叶曼与袁行廉
广钦?老虎?南老师
日本之行
两岸文化的动荡
成立东西精华协会
李登辉教授的五百元
旁听生与特别生
张学良与维摩精舍丛书
张其昀与吴怡
蒋经国与“张老师”
来学中华文化的外国人
朱文光的故事
杭纪东的茶匙
琼瑶?平鑫涛?人文世界
奔波的人——李淑君
徐立功和周勋男
悟一游说妙然
四楼的岁月
大学的课程
多才多艺的人——孙毓芹
喊口令的人——林中治
刘修如的梦
背后的人们
五十五岁感怀
闲话胡适与铃木
为什么是禅宗
基辛格和第一本书
单传长子的绝技
话说《论语别裁》
钟先生与钟居士
美国大学的禅风
佛光山的七日
打嘴巴公案
新书出版
不见面的吐丝人
唯识?熊十力?牟宗三
老古出版社成立
阴阳五行
美国的禅宗
如何修证佛法
台北的监狱
般舟三昧?唐伯虎与
白骨禅
被法国人难倒了
惊变的社会
洗尘法师与十方
唯一的第一
朋友是什么
一流人才何处去
复青大厦遇老乡——
王启宗
盗印官司
超然洒脱的人——周梦蝶
十方书院时代
特别班和博士班
草山
王修女的圣母玛利亚
禅定功夫测验
谁放得下
另一个放下
洛杉矶之旅
天台传人——显明法师
卡普乐与李约瑟
离台赴美
一脚踢的人——陈世志
真正的行者
华府岁月
一张古董床
晴天霹雳
再说朱博士
兰溪行馆
经国先生之死
初到香港
另一页开始
老古?兰溪?华侨们
复旦?商务?北大
闫修篆与《易经》
两个女菩萨
金温铁路
厦门之行
禅堂和妙老
彼得?圣吉造访
南著译介西方
儿童读诵经典诗词
羽毛
凌峰和贺顺顺
王教授和王先生
《大学》?《中庸》?
《佛律与国法》
可叹之人
吃的趣事
外丹
社会责任
接棒之谜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说自话 作者的话
这本书是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写完的,当即将书稿带至香港,交给老师过目,老师就叫宏忍师在餐桌上念给大家听。
由于老古公司多由老师指派同学们代为帮忙管理,所以常有变动;因而此书在老古出版时,只签两年合约,以后并未续签,也就没有再印了。
这本书出版不久,又授权在大陆印行简体字版,因出版者自行附加不相干的数据文字,内容也有改动,老师看了颇为不满,所以也就没有再续约了。
在我写这本书时,老师也提供了重要数据;涉及其他同学及友朋们的部分,也都已先请各人过目无误。所以此书的内容是真实不虚的,唯一的不同,是李登辉的名字,在第二次印刷时,改成了李谦光。现在再行出版,仍用原始书稿,恢复李登辉的名字。
自从老师谢世半年以来,太多的朋友们,读者们,追念老师,想了解老师为文化而努力奋斗的过程。这本书记载了与老师有关的那些年,那些事,以及我所知道的或参与的事,现在重新印行这本书,希望稍能满足读者们的期待和大家的关心。
刘雨虹 于庙港
二○一三年三月
余教授的话
天下许多事往往由一些偶发的原因而造成,这本书也是这样。一九九八年四月七日这一天,就与这本书的诞生颇有关系。
那天我住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新松公寓,这是专供外国留学生住宿的公寓。
因为这里环境清静,出外办事方便,加上往来无白丁的感觉很好,故而每次来北京都住在这里。
晚饭后正在收拾行囊,因为第二天就要走了。
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李音祚编辑打来的,问我愿不愿意与一位余一彦教授见面。
这位余教授与她的夫婿潘峰教授,都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二人又双双留学法国。他们在法国都得到了博士学位,结婚后仍然回到大陆,在他们的母校武汉大学任教。余教授现在从武汉到了北京,她的另一半潘峰教授去了法国讲学。
这对年轻的夫妇学者,虽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形而上的学问颇有兴趣。余教授最先看到南老师的著作,是在加拿大的一所图书馆里,后来又连续看了许多南著的书籍。
因为北师大出版社也曾出版过南著几本书,故而与我比较熟稔。李音祚编辑在电话中说,余教授正好到北京来了,也住在北师大校园内。
既然都在这个校园内,那就见面吧!所以余教授就来了。
就是这位余教授,就是那天晚上的谈话,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
说起来真是奇怪,我和余教授谈着谈着,谈到一个问题:因为大陆出版南著的书籍已有廿余本之多,销售总计也超过了两百万册,读者着实不少。许多人看了南老师的书,不免渴望了解南老师这个人。
对于这个问题,余教授发表了她的一些高见。她认为:南老师除了传统文化各家学术的学养外,他还是禅宗大师。一个人如果没有涉入一些禅宗的知识或修养的话,恐怕是很难描述南老师的。
接着她又很认真地说了一句话:“离开禅宗来说南老,会变成误导!”
这句话真够严重!使我暗自吃惊。
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位青年,名叫马宏达,任职西藏驻京办事处。那天他刚好来送书给我,碰见了余教授在此,大家就一起聊了起来。
就是余教授这句严重的话,撩起我写这本书的念头。但读者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我自认懂得禅宗之学。
说实在的,我对禅宗的学问和修养,只是一个旁听生而已;充其量也只能说是爱好罢了。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却要自不量力来撰写这本书呢?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第一,我虽只是禅宗的旁听生,但我得识南老师已有三十年之久。在这三十年的岁月里,南老师推动的许多文化工作,我多少也曾参与过一些。如能把我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应该算是有关南老师的部分真实记载了。这些记录虽然仅仅是我个人所经历的,并非南老师的全面,但却不是道听途说。
第二,趁着三十年来与南老师有关联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正是动笔的好时机。如待来日人去楼空,往事只能回忆时,则真假莫辨,反而真的成为道听途说,死无对证了。
第三,十几年前,曾结合友好各自撰述从学南师的心得,编成《怀师》一书,为志南师七十之寿。当时我正好是个闲人,故而勉强担起了编辑工作。之后几年,每每有人倡议编写南师传记,或八十寿诞纪念文集等,以使前次向隅者得能共襄盛举,但谈谈说说,各自忙碌,又加上南师风闻后极不赞成,故而始终没有结果。这次与余教授一席谈后,回到香港及台北,把我的想法告诉众友好,公认此书一定要写,并且要快写。但到底由谁执笔,大家推来推去,最后我只好义不容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