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9.4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91.8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9.7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93.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
編輯推薦: |
本书观点准确、说理透彻、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者了解中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集中反映了新华社围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主题开展的重大调研成果,既有对我国城镇化历史和成就经验的回顾总结,也有对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思路的概括提炼,还有应对城镇化挑战、增强城镇化内生动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思考建议,站位高、视野广,立意远、思路清,总结深、分析透,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我国城镇化进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好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
本书由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担任主编。
|
目錄:
|
序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李从军
第一篇背景与现状
第一章 新中国城镇化历程及阶段性成就
第一节 新中国城镇化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取得的阶段性成就
第三节 我国城镇化进入国际“敏感区间”
第四节 正确看待发展形态找准我国城镇化“新定位”
第二章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暴露出的部分问题
第一节 人口吸纳能力低城市服务功能低
第二节 高消耗高污染
第三节 失衡的区域布局、“量级”结构和发展管理
第四节 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实践中出现偏差
第三章 国际国内视角下的新城镇化战略
第一节 我国传统型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我国新城镇化的三大特点
第三节 城镇化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第二篇 理念与路径
第四章 为什么是新城镇化战略
第一节 新城镇化:发展再平衡的“牛鼻子”
第二节 传统城镇化模式亟须转型
第五章 如何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节 基层干部对推进城镇化的担忧和困惑
第二节 城镇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发展
第三节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实践须迈过“三道门槛”
第一节 农业转移人口如何有序市民化
第二节 “农民进城”成本如何分担
第三节 如何统筹推进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篇 探索与借鉴
第七章 依托软硬资源“撬动”城镇化
第一节 生态资源与城镇化并非矛盾体
第二节 教育公平是城镇化新突破口
第八章 城镇化的两翼:农业现代化与产业支撑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托起新型城镇化
第二节 “产城融合”破解城镇化三难
第九章 制度创新推进人居和谐城镇化
第一节 创新——华明镇的示范意义
第二节 社会管理力促人的城镇化
第十章 就地城镇化——基于中国国情的第三种选择
第一节 小城镇建设的“临沂实践”
第二节 就地城镇化的“诸城模式”
第十一章 东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探索与困惑
第一节 本地户籍与外来人口“比例倒挂”地城镇化进展仍待深化
第二节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之惑
第四篇 蓝图与红线
第十二章 欲建新城,先破“围城”
第一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第二节 完善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
第三节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四节 推进县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节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 新型城镇化需要“多轮驱动”
第一节 科学规划求“内涵发展”和“精明增长”
第二节 利用产业转移“孵城”实现产城融合
第三节 以“四化同步”推动城镇化内生发展
第四节 维护失地农民群体稳定促农民工向市民转型
第五节 补齐城市、社会管理“短板”
第十四章 新型城镇化之路需科学设定红线
第一节 耕地红线是“不可触摸的网”
第二节 设置三级资源环境承载阀值
第三节 设立制度和群众监督的“红外线”
|
內容試閱:
|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当前,“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热词”,聚焦着世界目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无不表明,依托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现代化,是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从较低起点以超大体量实现高速发展,成就卓著、世所罕见。我们仅用30多年时间就达到英国200年、美国100年和日本50年才能实现的城镇化水平。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已从1978年的1?72亿人增加到6?91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变,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实现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历史性转型。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深刻改变着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步入中速增长期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城镇化被普遍认为是扩大我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解决发展失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联合国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每年新增数量相当于一个东京或布宜诺斯艾利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将“中国的城市化”与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一道并列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中国城镇化必将以惊人之笔写下更为辉煌的篇章。
当然,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比如,城镇化模式比较粗放,不少地方土地城镇化蔓延,“摊大饼式”扩张,主要依靠廉价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低成本土地征用、低水平公共服务推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发展不相匹配,农民向市民转型艰难,“重物轻人”“重速轻质”“重短期轻长期”“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严重存在,特别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城市发展已超出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顺应城镇化和现代化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走发展成果由城乡居民共享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化人本发展;妥善处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平衡各方面关系,实现城镇化进程平稳、和谐、有序发展;更加注重城乡互动,走城乡统筹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城镇化道路,实现产城协同发展;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化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现在搞城镇化,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协同作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一重要指示着眼于国家发展大局,指出了我国城镇化方向所在,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我国实际、顺应人民意愿的城镇化道路。我们相信,有着无穷智慧与勇气的中国人民,只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一定会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变成“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把中国梦变成中华大地上最为美好的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