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編輯推薦: |
创业者提高经营管理效果的实用工具书。
解答经营者在公司做大做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内容翔实,案例丰富。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丰富多彩的商战实例为素材,融深刻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于一体,讲述了中小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常见的180个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最终目的是希望公司不仅都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活得更健康,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英,公司的经营者有责任分析其他公司亏损的原因,重视本书提出的这180个最常见的问题,研究对策,趋利避害,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本书适合中小企业经营者以及有志于经营中小企业的人员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福振 投资人,企业发展战略专家,专栏作家。长期从事企业案例研究,撰写并出版经管畅销著作多部。
|
目錄:
|
第一章 谈谈管理
1.领导者与管理者有哪些区别
2.领导者的权威应该体现在哪些地方
3.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4.为什么说倾听是领导必须练习的基本功
5.为什么说领导者更要多与同行交流
6.公司壮大后,老板与雇员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7.你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8.管理者在某个时间段应做好哪些事情
9.怎样管理好团队中的精英
10.怎样授权安全系数高
11.授权中需要掌握哪些诀窍
12.公司里需要政委吗
13.怎样进行目标管理
14.是家长制管理还是经理制管理
15.公司在各个时期如何制订制度
第二章 谈谈竞争
1.为什么要为自己物色一个竞争对手
2.怎样让竞争对手为我所用
3.与同行做朋友还是做冤家
4.为什么说要尊重你的对手
5.怎样用好、用活位次竞争思路
6.怎样用好、用活市场跟随者竞争思路
7.怎样用好、用活市场补缺者竞争战略
8.如何用概念区隔与强势对手的正面竞争
9.成熟行业的竞争环境有哪些特征
第三章 谈谈决策
1.为什么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2.如何确定公司的使命
3.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失控
4.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5.决策者的致命弱点有哪些
6.大势不好怎么办
7.发展过程中发现路走不通怎么办
8.哪些情况会让公司痛失良机
9.市场占有率大一定是好事吗
10.为什么决策经常会失败
11.资金投入失误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制订投资计划时要了解哪些情况
13.要研究“经济政治学”还是“政治经济学”
14.“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对投资行为有哪些影响
15.怎样判断一个项目的好坏
16.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7.风险投资的原动力在哪儿
18.怎样才能避免掉进合资陷阱
19.危机事件发生后先做哪些事
第四章 谈谈用人
1.什么样的人才是公司想要的高级人才
2.怎样让员工在不符合岗位要求时平稳地退出来
3.用家人还是用外人
4.怎样把职业经理人变成自家人
5.公司内出现派系怎么办
6.为什么说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凝聚力
7.营销部门员工为什么流动性比较大
8.员工跳槽前有哪些前兆
9.让员工长时间地忠诚于公司有哪些措施
10.怎样培养得力助手
11.为什么说有冲突并不可怕
12.公司执行力不佳是谁的错
13.员工为什么常常做事不到位
14.为什么要从“人治”走向“法治”
15.纪律要不要人情味
第五章 谈谈沟通
1.沟通能解决什么问题
2.沟通过程中常见的障碍有哪些
3.为什么要鼓励健康的争执109
4.为什么要尽量使在场每个人均参与其中
5.怎样让人从心眼里服你
6.一时不能说服对方怎么办
7.为什么说正式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第六章 谈谈研发
1.哪些办法可以延长产品的寿命
2.怎样让好产品获得二次生命
3.嫁接理论有哪些实用技巧
4.怎样确定产品的内涵和外延
5.为什么要寻求差异
6.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脱颖而出
7.如何找到“饱和市场”中的空隙
8.“爬北坡”还是“爬南坡”
9.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搞创新
10.如何让新产品更快入市
11.怎样与科研院所成功联姻
第七章 谈谈质量和价格
1.为什么说售后服务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品与牌,哪个更重要
3.确立优势,拼质量和拼价格哪个更靠谱
4.怎样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5.顾客为什么抱怨
6.如何让客户无可挑剔
7.不合格的产品要不要收回
8.怎样防止“质量过剩”
第八章 谈谈营销
1.代理商是不是越多越好
2.如何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
3.现代营销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4.出色的营销方案是怎样制订出来的
5.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
6.市场发展的各个时期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和价格策略
7.怎样应对价格战
8.什么是“快速突破”营销法
9.谁是世界上最能干的推销员
10.成功的公司怎样做促销
11.地域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12.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后,怎样进一步造势
13.什么情况下要抢市场,什么情况下要让市场
14.如何对付索要好处费的人
15.如何应对“货到地头死”
第九章 谈谈库存
1.为什么说管理好库存的前提是管理好代理商
2.什么原因会导致经销商大量退货
3.为什么说组织生产不能忽视政策的影响
4.怎样控制库存
5.怎样克服“牛鞭效应”
6.怎样打开积压产品的销路
7.为什么说处理库存要讲“快、狠、准”
第十章 谈谈财务
1.财务主管人员为什么要加强管理意识
2.现金风险有哪些
3.管好用好资金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4.避免流动资金短缺应注意哪些方面
5.财务部门建立怎样的财务管理新思路
6.融资时最忌讳什么
7.怎样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筹资效果
8.哪些筹资方式常用又实用
9.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合理
10.现金流问题一旦发生应该怎样应对
11.为什么说要谨慎为别人做贷款担保
12.求助银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3.求助政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一章 谈谈催款
1.怎样减少不良应收账款
2.怎样防止呆账、死账的形成
3.怎样用活“欲擒故纵”催款计
4.怎样用活“以逸待劳”催款计
5.怎样用活“杀一儆百”催款计
6.怎样用活“釜底抽薪”催款计
7.怎样用活“笑里藏刀”催款计
8.如何对付不温不火的钉子户
9.怎样减少因客户赖账而导致的应收账款
10.为什么要及时对账
11.哪些催款方式不能用
第十二章 谈谈谈判
1.怎样应对犹豫的谈判者
2.怎样应对死板的谈判者
3.怎样应对热情的谈判者
4.怎样应对冷静的谈判者
5.怎样应对霸道的谈判者
6.谈判中哪些事情要尽量避免涉及
7.谈判中有哪些禁忌
8.为什么说谈判需要足够的耐心
9.谈判时要注意哪方面的细节
10.怎样更容易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11.如何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平衡点
12.怎样破解对方设计的价格策略
13.什么样的回答最安全
14.回答对方的问题有哪些技巧
15.怎样避免陷入对方“故布疑阵”的谈判陷阱
16.怎样避免陷入对方“浑水摸鱼”的谈判陷阱
第十三章 谈谈法律
1.经营者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
2.求助法律有哪些途径
3.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还是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4.一场官司可以毁掉一个公司吗
5.怎样反收购
6.怎样才能有效防止合同不履行
7.货物提存期间的货物风险谁来承担
8.定金和订金的区别
9.双方都违反合同的,责任如何界定
10.合同解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1.如何认清合同书上的骗局
12.得知合作方失踪或死亡后怎么办
13.专利权行政诉讼案件归哪级法院管辖
14.企业可以以行政机关侵犯经营自主权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吗
15.哪些进出口(境)货物、物品可以减免关税
16.如何预防反倾销的暗算
17.怎样合理利用规则
第十四章 谈谈形象、品牌、风气和文化
1.为什么说公司竞争力的最高层次是公司文化
2.公司文化对公司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公司文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怎样认识公司形象
5.公司经营中的大型活动该如何举行
6.如何通过展览会向外界展示公司的形象
7.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在哪里
8.品牌维系你做了吗
9.公司品牌你管理了吗
10.你的公司需要几个品牌
11.怎样进行产品种类延伸
12.有的品牌为何“长不大”也“死不了”
13.子品牌与副品牌区别何在
14.怎样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15.如何改变公司内互相拆台的风气
16.如何改变公司内浪费的风气
17.如何改变怕得罪人的风气
18.如何改变新员工中的浮躁风气
19.如何彻底根治公司内的官僚作风
20.忙碌就一定有高效率吗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1.为什么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公司中,85家是因为公司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因为它是龙头,“头”开错了,难以挽回,一错皆错。
梅塔格公司是美国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公司。多年来,梅塔格在市场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1970~1980年,梅塔格一直持续占有美国洗衣机市场15%的份额,其利润几乎是同类竞争者的两倍。1991年,梅塔格公司总裁克鲁姆以10亿美元买下了芝加哥的胡佛公司,收购之后,胡佛公司当年并没赢利。梅塔格因为自己的这一决策失误背上了5亿美元的债务。
1992年8月,胡佛公司推行了一项极具诱惑力的促销计划,即凡在1993年1月底以前购买梅塔格公司的产品价值超过100英镑者,可以享受两次免费欧洲旅行;购买额超过250英镑者,可以享受两次免费纽约或奥兰多的旅游机会。
受这一巨大诱惑的驱使,当地人立即兴起一阵购物热潮,顾客们争相购买胡佛公司的产品,因为他们计划了一下,支付这些地方旅行的费用远远高于买东西所花的钱。几天之内,胡佛公司生活用品商店里的真空吸尘器被一抢而空,公司在康伯斯兰和苏格兰的工厂原来每周只有三天生产真空吸尘器,现在改为每天24小时生产。如此看来,胡佛公司策划的这次促销活动应该说是大功告成了。然而,公司的经理们却忧心忡忡。他们从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积极响应,原来他们预期有资格参加旅游的人数最多不超过5万人,而且许多顾客有可能参与这一促销活动而不一定具有旅游的资格,而现在不仅有20多万人响应了公司的促销活动,而且都有资格参与免费旅游。最后,只有6000人在四月中旬获得了旅行的机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根本没有看到什么旅行票,也没有得到任何邀请,有的人申请了几个月也没有得到公司的回音。公司专门开通了顾客热线以接受顾客的抱怨,每天顾客打来的投诉电话就达2000多次。
紧接着,顾客怨言四起,并指控胡佛公司有欺诈行为,他们纷纷要求赔偿。梅塔格公司迅速组织主要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免进一步危害顾客与公司的关系。胡佛公司这一失败的促销活动给梅塔格公司的财政带来了很大损失。1993年第一季度,梅塔格公司支出了3000万美元以解决因胡佛公司促销事件带来的问题,最后的支出实际超过5000万美元。
如果这一超出计划的促销行动能增进梅塔格公司及胡佛公司与顾客的关系,提高公司的形象,这些支出还算没白花。但实际结果是,在支出巨额的费用之后,梅塔格公司还是根本无法平息公众的不满情绪以及撤销他们的指控,由于信用丧失,公司终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事实上,造成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的决策失误。梅塔格公司收购胡佛公司,这一决策结果使总公司背负了巨额债务,而胡佛公司实行购物免费旅游,又以自己的营销决策失误使公司受到了几千万美元的意外损失。
2.如何确定公司的使命
通过对数百家“长寿公司”的调查发现,这些公司能够如此“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使命的基本部分从未发生过变化,这就为公司在变幻莫测的惊涛骇浪中找到了一根“定海神针”,使得它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竞争与变化。
使命是公司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即回答我们干什么,和为什么去干的问题。如在微软中国公司的网站上开宗明义的便是微软的使命:“在微软,我们的使命是创造优秀的软件,不仅使人们的工作更有效率,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乐趣。”
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我们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实现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美好的人生理想作为激励,一个公司的成长更需要远大的目标作为动力,而我们认为公司崇高的使命感是一个公司的发展之源。
公司都应当有使命,但有些公司的使命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有些公司的使命则隐含在公司的行为中。下面是几家著名公司的公司使命:
(1)中国移动: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2)蒙牛乳业:强乳兴农,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3)联想集团: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
(4)微软: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
(5)宝洁:提供名优产品,真正改变客户的日常生活。
(6)索尼:改变生活状况,引入新的娱乐方式,提供新时代的技术和数字概念。
(7)松下:制造像自来水一样丰富的价廉物美的产品。
一个公司要想持续完善和发展,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1)内容方面:
①对未来的观点。
②对于未来公司业务所处的运作空间中政府法规、竞争及经济环境的展望。
③竞争领域。
④公司将参与的业务及地理范围。
⑤竞争优势的来源。
⑥公司为实现远景目标将开发重点倾斜利用的技能,一份对公司如何取得成功的说明。
(2)作用方面:
①保证整个公司经营目的的一致性。
②为配置公司资源提供基础或环境。
③建立统一的公司风气或环境。
④使公司员工认识公司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防止他们在不明白公司目的和方向的情况下参与公司活动。
⑤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以及向公司内各责任单位分配任务。
⑥使公司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并将这些目的转化为目标,以便使成本、时间和绩效参数得到评估和控制。
⑦调节分歧。
(3)原则方面:
①用简单、明确的语言界定公司要做什么。
②让员工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它。
③不能定得太“低”,否则容易犯上“近视症”,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④不能定得太“虚”,模棱两可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⑤基于对今后三年、五年及十年的市场、行业与公司发展去向和理想的认真考虑和分析。
缺乏使命意识,使一些创业者和公司成为市场的投机者和赌徒,而在市场投机和设赌,注定要被市场抛弃。三十几年来,在中国市场冲杀出来的成功公司和企业家名单中我们发现,那些曾经大红大紫、靠投机取巧红极一时的公司已经在成功名单中逐渐消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