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大学,成为越来越多人思考的问题。到底教师是否应该参与到大学管理决策中?教师究竟又该如何参与管理决策?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尤塔默沙伊恩专著的《大学治理与教师参与决策》从理论、数学建模、实证三个方面,以德国大学为例,对教师参与大学决策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
|
內容簡介: |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承担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才能治理好 一个大学,成为越来越多人思考的问题。到底教师是 否应该参与到大学管理决策中?教师 究竟又该如何参与管理决策?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尤塔默沙伊恩专著的《大学治理与教师参与决策 》从理论、教学建模、实证三个 方面,以德国大学为例,对教师参与大学决策这一问 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井提出了诸多 政策建议。
《大学治理与教师参与决策》不仅适合管理科学 和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阅读,也非常适合作为广大大学 管理者、 政府管理者和相关政策研究者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
目錄:
|
1 引言
1.1 目的
1.2 本书重点和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提纲
第一部分 理论分析
2 理论框架调查
2.1 引言
2.2 新制度经济学基础
2.2.1 引言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假设
2.2.3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分支
2.3 委托代理框架
2.3.1 引言
2.3.2 委托人、代理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构
2.3.3 委托代理问题的确定因素
2.4 治理理论
2.4.1 组织治理的必要性
2.4.2 公司治理机制
2.5 结论
3 大学是一个经济机构
3.1 引言
3.2 大学是一个分析目标
3.2.1 定义和分类
3.2.2 为什么大学作为组织存在
3.2.3 大学的特殊特征
3.2.4 大学绩效的概念
3.3 大学相关参与者及他们的冲突
3.3.1 参与者
3.3.2 成员倾向性
3.3.3 参与者间的冲突
3.3.4 概要
3.4 大学治理作为协调机制
3.4.1 大学治理的定义
3.4.2 大学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应用
3.5 教师参与作为大学治理的一个方法
3.5.1 引言和定义
3.5.2 教师参与作为治理机制的理由
3.5.3 教师参与的正效果
3.5.4 教师参与的负效果
3.5.5 概要
3.6结论
第二部分 经济模型概述
4 经济模型概述
4.1 引言
4.2 经济模型的基础
4.3 大学的经济模型
4.3.1 引言
4.3.2 教师模型
4.3.3 组织模型
4.3.4 任期模型
4.4 结论
5 教师参与大学决策模型
5.1 动机和概述
5.2 战略授权的相关模型
5.2.1 引言
5.2.2 阿侬和泰罗Aghion&Tirole,1997
5.2.3 贝克尔、吉本斯、墨非Baker. Gibbons,M1arphy,1999
5.2.4 巴卡特、格罗姆、帕南兹Barkart. Gromb,Panunzi,1997
5.2.5 大纲
5.3 一个初始基础模型案例
5.3.1 建立
5.3.2 模型
5.3.3 内在催生模型的大纲
5.4 一个建议模型的扩展
5.4.1 建模思想
5.4.2 建立
5.4.3 模型
5.4.4 建议模型的大纲
5.5 结论
5.6 附录
5.6.1 初始模型的条件
5.6.2 初始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5.6.3 建议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6 实证研究的方法
6.1 引言
6.2 实证研究背景
6.3 实证研究的建立
6.3.1 研究问题
6.3.2 研究目标与方法
6.3.3 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6.4 数据收集
6.4.1 定义样本
6.4.2 专家采访数据采集方法
6.4.3 选取访谈对象
6.4.4 调查问卷数据采集工具
6.4.5 数据采集
6.5 定性研究的评估和阐释
6.6 小结
7 大学决策的实证认知
7.1 引言
7.2 治理体系现状综览
7.3 教师参与效果
7.3.1 综览
7.3.2 对学术工作环境的影响
7.3.3 对学术质量的影响
7.3.4 对管理专业化的影响
7.3.5 上述影响总结
7.4 各变量的解释力
7.4.1 “教师”因素的作用
7.4.2 “大学管理者”因素的作用
7.4.3 “决策结构”因素的作用
7.4.4 其他因素的作用
7.5 教师参与内在原因的首次分类
7.5.1 条件及影响因素和效果问的关系
7.6 结论
8 结束语
8.1 概要
8.2 局限性
8.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