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跳重置
》
售價:HK$
60.7
《
云中记
》
售價:HK$
78.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8.3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6.7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7.3
《
收尸人
》
售價:HK$
74.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91.8
|
編輯推薦: |
丹尼尔卡尼曼、赵汀阳、姜奇平、叶檀、胡泳、涂子沛、罗振宇、秦朔、刘建位盛赞推荐,“这本书应该出现在每一个有思想的人的书架上!”
畅销书《黑天鹅》作者、杰出思想家塔勒布将《反脆弱》一书视为毕生杰作,继“黑天鹅”之后,塔勒布大胆提出并定义了“反脆弱”一词,正在掀起一场社会思想的重大革命,他主张: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既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脆弱的事物,例如大银行和股市,在压力下会崩溃。但是,塔勒布认为,世界上存在一类事物,它们不仅能对抗压力,而且能从不可预测的和不受欢迎的刺激因素中获得成长、坚强和获利。塔勒布看到了不同程度的反脆弱性,从禁食、希腊神话、计划经济、技术、文化到生物体系。塔勒布在书中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这本充满了激进思想的书着实能让我们大吃一惊,这本书中的启发性观点多到可能超过我们读过的任何一本非虚构类书籍。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
|
內容簡介: |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正如人体骨骼在负重和压力下反而会越发强壮,谣言和暴动在遏制和镇压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物也会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中受益。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向我们揭示了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的事件如何潜伏在世间万物的背后,而在《反脆弱》中,他极力为不确定性正名,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反脆弱性是一个超越复原力和强韧性的概念。复原力只是事物抵御冲击,并在重创后复原的能力;而反脆弱性则进一步超越了复原力,让事物在压力下逆势生长、蒸蒸日上。
此外,反脆弱性能对预测错误免疫,也可以免受有害事件的影响。为什么城邦制国家优于集权制国家?为什么负债会置你于不利境地?为什么我们所说的“效率”并未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效率?为什么政府行动和社会政策总是保护强者而伤害弱者?为什么你应该在开始工作前就写好辞职信?为什么“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本书涵盖了诸多议题,包括试错法、生活中的决策、政治、城市规划、战争、个人理财、经济体系和医学领域。除了布鲁克林的胖子托尼的市井智慧,源自古罗马、古希腊、闪米特与中世纪的声音和经验也如历史遗珠般贯穿全文,闪烁着令人深省的智慧之光。
本书是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
關於作者: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畅销书《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随机生存的智慧》作者,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
塔勒布倾其一生研究不确定性、概率和知识的问题。在2006年成为一个全职作家和学术研究者之前,塔勒布做了20年的商人和交易员。现在他受聘于纽约大学理工学院,任风险工程学特聘教授。大部分时间他都喜欢待在书房中闭关研习,或者在咖啡馆里像漫游者一样冥思。他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在不透明环境下的决策”,为引导我们如何生活在一个我们并不理解的世界中提供指南或原则。
塔勒布的书已被译为33国语言在全球发行。
|
目錄:
|
章节概要与阅读导图 XI
前 言 XV
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3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 3
请砍我的头 5
反脆弱性的原型 8
领域独立就是领域依赖 10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12
如何在跑马比赛中取胜 14
论暴乱、爱和其他意料之外压力受益者的反脆弱性 18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24
压力源即信息 26
针对儿童的犯罪 31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35
反脆弱性的层级 35
错误,谢谢你 41
为何整体厌恶个体 44
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 45
第二卷 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53
两种职业 53
自下而上的变动 57
远离极端斯坦 60
12 000年 63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69
饥饿的驴 71
一枚名叫“稳定性”的定时炸弹 74
在这里,我们把什么叫作现代化? 76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79
干预和医源性损伤 79
大规模的神经过敏 92
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 95
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 98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101
第三卷 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109
懒惰的朋友 109
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 112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117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125
破损的包裹无法恢复原状 125
塞内加的杠铃 127
第四卷 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137
选择权与不对称性 138
泰勒斯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 143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150
苏联哈佛鸟类学系 156
副现象 159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164
压力在哪里? 165
绿色木材谬误 169
混为一谈 172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177
医疗领域的案例 189
反“火鸡”问题 194
江湖郎中、学者和爱出风头的人 197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199
生态与游戏 199
反脆弱性的(杠铃式)教育 201
第17章 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206
《欧蒂弗罗篇》 206
胖子托尼对话苏格拉底 208
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 210
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的区别 215
第四卷小结 217
第五卷 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223
发现脆弱性的简单法则 224
更多就是不同之处 232
小的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 234
预估与预测 238
强调“效率”的地方偏偏缺乏效率 241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245
如何识别谁将破产 245
如何失去了祖母 249
现在来谈炼金石 251
第六卷 否定法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263
从西蒙尼德斯到詹森 263
学习做减法 265
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 270
一些心理偏差 273
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症 277
把科学变成新闻 281
应该会消失的东西 284
先知与现在 285
恩培多克勒的狗 287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288
如何在急诊室中辩论 290
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经验主义 291
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 292
埋藏证据 295
大自然的不透明逻辑 299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307
预期寿命和凸性 307
如何吃掉自己 317
第七卷 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323
汉谟拉比 327
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 329
古人和斯蒂格利茨综合征 339
选择权、反脆弱性与社会公平 344
反脆弱性与大公司的伦理 347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353
专业人士和集体 355
大数据与研究者的选择权 361
集体的专制 364
第25章 结语 366
后记 369
|
內容試閱:
|
把科学变成新闻
因此,我们可以把脆弱性和强韧性的标准应用到信息的处理方面这种情况与技术类似,脆弱的东西就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所以,最好的过滤性启发法,就是看书籍和科学论文的流传年数。只出版一年的书籍通常是不值得一读的(它具有“流芳百世”的质量的概率非常低),不管炒作得多么厉害,或者它们看上去是多么“惊世骇俗”。所以在选择读什么书时,我以林迪效应为指导:已经流传10年的书将再流传10年;流传了2 000年的书籍还将流传更多时间,以此类推。许多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并未将其应用到学术工作中;学术工作的许多现代实践,与新闻工作没有多少区别(除了偶尔的原创作品)。学术工作因为有寻求关注的倾向,所以很容易受制于林迪效应:想想看,数以百万计的论文不管在出版时如何大肆宣传,本质上也只是噪声。
判断科研成果或新的“创新”是否真的是突破,问题在于我们需要去看相关观念的所有层面而且仍有一些迷惑需留待时间去解决。很多人像老鹰般盯着癌症的研究成果,我却喜欢引述下列事实:曾有段时间,犹大福克曼的研究工作令大家兴奋不已。福克曼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抑制血液供应治愈癌症(肿瘤需要营养,而且往往会制造新的血管,就是所谓的新生血管)。这个想法表面上看起来无可挑剔,但大约15年时间之后,我们得到的唯一显著成果是找到了缓和黄斑变性的方案,与癌症完全无关。
同样的,看似无趣而可被忽视的结果,在10年之后却可能被证明是行业的突破。
所以,时间可作为噪声的清洁剂,把所有言过其实的作品都扔进时间的垃圾桶。有些组织甚至把此类科学生产变成了廉价的观赏性竞技运动,比如评选出直肠肿瘤领域或诸如此类的子学科下的“十大热门论文”。
用“科学家”取代上文中所说的“科学成果”,我们也常常会看到相同的新事物狂热症。对“40岁以下”的明日之星科学家的授奖简直是种病态,这种病蔓延到了经济学、数学、金融等领域。数学领域比较特别,因为其成果的价值是可以马上看到的,所以对该领域我就不作批评了。但对于我很熟悉的领域,比如文学、金融、经济等领域,我则非常肯定,向40岁以下的人授奖恰恰是其价值最好的反向指标(这很像交易员们屡试不爽的经验:在杂志的封面或者在《从优秀到卓越》等书籍中被誉为“最佳”的公司往往最终业绩不如预期,做空它们的股票一定会让你赚得盆满钵满)。设置这些奖项最糟糕的后果是,将没有获奖的人置于不利地位,将这些领域降级成为竞技场。
如果我们要设奖的话,就应该为“流传百年以上”的成果设奖:人类花了140年来验证朱利荷纽的贡献,后者发现了可选择性,并从数学的角度将其绘制出来,同时他还发现了我们所称的炼金石。但是,他的作品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
现在,只要看看你高中和大学时感兴趣的基础教材任何学科都可以,你就会同意我所说的科学领域充满了噪声的观点。随机翻开一个章节,看看其中的想法如今是否仍然重要。哪些观念有点儿枯燥,但仍然具备现实意义,或者非但不枯燥,还很重要。它们可能是著名的1215年《大宪章》(英国历史)、恺撒的《高卢战记》(罗马历史)、对斯多葛学派的历史介绍(哲学)、量子力学概论(物理),或猫与狗的基因树(生物学)。
现在,请尝试找到5年前有关某一受关注主题的随便一场会议的会议记录。你可能会发现,它与5年前的新闻没有多大区别,甚至可能更无趣。因此,从统计上来看,出席一个会议可能与买一张彩票一样浪费时间,回报很小。一篇论文在5年后仍然重要且有趣的概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由此可见科学的脆弱性!
与一名高中老师或者不成功的大学教授的谈话,可能也比最新的学术论文更有价值,而且这种谈话会较少地遭到新事物狂热症的侵蚀。我最酣畅的一次哲学交流是与一位法国的公立中学教师进行的,他热爱哲学,但没有兴趣靠写论文投身这个行业(在法国,他们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教哲学)。不管在哪个领域,业余爱好者往往都是最优秀的,如果你能够接触到他们的话。与业余爱好者不同,职场专业人士奢谈知识就好像妓女奢谈爱情。
当然,你可能会幸运地在一些地方遇到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但总体来说,在最好的情况下,与学者谈话就像与管道工谈话一样,有时候情况更糟,他们就像喜欢聊娱乐新闻的看门人:他们所聊的话题无外乎一些无聊的人(其他学者)和其他琐事。当然,顶尖科学家的谈话有时会令人着迷,这些人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谈论某个相关话题游刃有余,因为这些主题与他们的整个研究领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太罕见了。
我想用以下故事来结束本章。我的一个学生(他偏偏是学经济学专业的)问我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可读的书。“尽量不要读过去20年里出版的书,除了不是写过去50年内历史的历史书。”我脱口而出,而且颇有些不耐烦,因为我最讨厌这样的问题:“你读过的最好的书是什么”或“你能否列出十佳书籍”我心目中的“十佳书籍”的书名在每个夏末都会改变。另外,我一直在推荐丹尼尔卡尼曼的书,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其34~40年之前的研究心血经过精心筛选和现代修订后的呈现。我的建议似乎是不切实际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这位学生形成了一种阅读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哈耶克等人原著的习惯,因为他相信这些书籍即使到他80岁的时候也会时常引用。他告诉我,在定下这个书籍选择规则后,他意识到他的同龄人读的往往都是最及时但很快就会过时的书籍。
应该会消失的东西
2010年,《经济学人》杂志邀请我参加一个专栏的写作,主题是想象2036年的世界。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知道我一向拒绝预测未来(从《黑天鹅》一书中得出的结论),因此他们的意图是把我当作反方作者,驳斥那些数不清的想象性预测,以实现对立观点的“平衡”,因此,他们满心认为,我会像平时那样生气、不屑和气急败坏地进行驳斥。
结果,两个小时的散步之后,我一气呵成地写了一系列的预测,并将文稿发给编辑,让他们着实吃了一惊。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我跟他们玩了一个恶作剧,或者某个人误收到了他们的邮件,于是冒充我写了回信。在概述了脆弱性和不对称性(在错误面前呈凹性)后,我解释说,我预测未来还可以看到靠着一整面墙的书架、被称为电话的装置、手工业者的崛起,等等。我的预测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大多数存活了25年的技术应该还能再存活25年再次声明,我指的是大多数,不是全部。但脆弱的事物将消失,或者被削弱。现在,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脆弱的呢?大的、优化的、过度依赖于技术的东西。脆弱的事物过度依赖于所谓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经时间验证的启发法。今天的大型公司到那时应该都消失了,因为它们将规模视为自己的实力,结果却被规模所误:规模之所以是公司的敌人,是因为它会导致公司在“黑天鹅”面前呈现不相称的脆弱性。城邦制国家和小型公司更容易在未来幸存,甚至茁壮成长。集权制国家、印发货币的央行,以及那些被称为经济部门的机构,名义上可能仍然存在,但它们的权力将被严重侵蚀。换句话说,我们在三元结构图“脆弱类”一栏中所看到的东西将消失取而代之以其他脆弱的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