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美国五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职业“圣经”
出版从业者案头必备书 中文新版完整呈现原书全貌
对编辑来说,爱一本书像爱一个人,
没有一种爱不必负担起相应的责任,没有一种责任无需坚忍不拔的精神。
★编辑是一份让人生充实的职业,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教育,你不但可以领到薪水,还能在学识和心灵上获得无法衡量的满足。
★一位有创造力的编辑最大的喜悦和至高的特权,是有机会接触到人生的各个方面,发现那些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找到最好的作者来满足这些需求。
★最佳的编辑方式并不是改动得最多或最少,而是恰到好处,能让作者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编辑与作者的最佳关系应是相互肯定、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并且在才能上互补,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上乘之作。
|
內容簡介: |
《编辑人的世界》自一九六二年问世,分别于一九八五年,一九九三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本版据一九九三年第三次完全修订版翻译。收录了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出版人撰写的三十八篇文章,从编辑行业性质、职业素养,到如何策划选题、编辑稿件、打造畅销书;从编辑大众市场类图书,到专门化类型读物……《编辑人的世界》将为你揭开编辑的神秘面纱,带你领略千变万化的出版行业。
|
關於作者: |
格罗斯(Gerald Gross)
一九五三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曾任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编辑,创造了哥特小说、哥特推理小说等普及版平装书类型,主编过《编辑人的世界》《出版人的世界》等在编辑出版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权威著作。一九八七年,他成为格罗斯联合事务所的合伙人,开始以编辑顾问的身份与作家、出版社合作。此外,他还经常出现在美国各地的作者大会上,举办各种有关编辑和出版的研讨会。
|
目錄:
|
"第一部 理论
第一章 威廉斯什么是编辑? 11
第二章 阿伦森从拍卖会到电子盛会—编辑学在美国的演变 19
第三章 舒斯特给有志于编辑工作者的一封信 33
第四章 柯蒂斯我们真的需要编辑吗? 41
第五章 桑顿和我最喜欢的经纪人共进午餐 53
第六章 戈金破灭的信念—一则出版寓言 57
第七章 霍华德典范在夙昔—珀金斯精神死了吗? 73
第八章 韦德做得好,还要做得对—编辑工作的伦理道德 91
第九章 马雷克如何选书—影响编辑决定的因素 101
第二部 实践
第十章 梅伦如何审阅出版提案和手稿—影响编辑决定的因素 113
第十一章 塞德曼你将不再孤单—参加作家会议 123
第十二章 莱文当编辑扮演谈判者时 133
第十三章 托马为基督徒市场编书 141
第十四章 费特曼为犹太市场编书 151
第十五章 麦卡锡一种创造性的合作关系—策划编辑 161
第十六章 席尔瓦作者的好帮手—文字编辑 171
第十七章 韦克斯曼观察入微的探索者—文稿编辑 181
第十八章 佩因理性建议的艺术—如何当个优秀的文稿编辑 199
第十九章 佛奇为编辑打点一切的学徒—编务助理 205
第二十章 格罗斯为你的书找个良医—与外审编辑、编辑顾问合作 213
第二十一章 斯派塞窥探人性阴暗面—编辑真实犯罪故事 223
第二十二章 凯文制造悬疑—编辑犯罪小说 231
第二十三章 帕克编辑普及版平装书的苦与乐 243
第二十四章 冈珀茨步人中年的编辑人与步入中年的大众平装书 257
第二十五章 沃尔夫编辑非虚构类图书的“政治正确性”问题 269
第二十六章 丹尼编辑虚构类图书—关于“政治正确性”问题 283
第二十七章 伊赛与专家结为盟友—如何处理学者的著作 293
第二十八章 沃克与小出版社共舞—回归传统出版方式 303
第二十九章 塞尔雕琢艺术品—编辑小说 311
第三十章 弗里德曼一个变化万千的天地—编辑非虚构类图书 325
第三十一章 西尔伯萨克一种充满革命意味的文学—编辑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 337
第三十二章 福格尔曼改变孩子一生的书—编辑童书 353
第三十三章 莫尔斯提供系统化的知识—编辑参考书 365
第三十四章 戴维森人生的编辑者—编辑传记 377
第三十五章 伯班克编辑大众心理学和励志自助类图书 389
第三十六章 马罗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编辑言情小说 399
第三十七章 托宾一场精彩的探险—编辑男性逃避主义小说 409
第三十八章 布林达莫、卢柏延伸阅读—有关编辑出版的参考书 419
"
|
內容試閱:
|
"什么是编辑
每个人眼中的编辑都有不同面貌,因此我们几乎无法用寥寥数语来概括“什么是编辑”。此外,编辑的分类方式简直不胜枚举,如个性、体型、背景、兴趣,甚至像眼睛颜色这样毫无意义的特征都可成为分类标准。如果外在形式的分类令人迷惑,那么我们不妨从作者对编辑恐惧或期望、厌恶或欣赏、鄙视或尊敬的种种素质着手吧。
出版社编辑基本上同时扮演着三种不同角色。首先,他们必须多方搜寻,挑选可以出版的好书;第二,他们还得进行编辑(没错,不管你听到多少编辑面临财务压力、受到财团的无情干预,以及商业目的压倒文学品味等种种事情,他们依然要做书稿编辑工作);第三,他们在作者和出版社之间,扮演着“杰纳斯”的角色,在作者面前代表出版社,在面对出版社时又代表作者。
编辑的首要角色—搜猎者,是他能否建立声誉获得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尽管每位作者收到编辑的拒信时,都会深感屈辱,但编辑的职责本就不是毕恭毕敬地接纳每一部被交到手中的作品。编辑渴望拿到好书,如果拿起一部作品时没有丝毫期待,或许他就不该继续待在这一行了。无论筛选的过程延宕多长(据统计,每五十份初稿或出版提案中只有一份会被接受),职业生涯中最振奋人心的时刻总是发现一本好书,或买下一部好作品时。
作者都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发掘的,但并不清楚编辑们搜寻的触角伸得有多长。经纪人自然是首先跃入脑海的,事实也正是如此。过去五十年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众图书都是由经纪人代理的。众所周知,找到一位好经纪人和找到一个好出版商同样困难,因此,胸怀大志的作者就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但是不要忘了,经纪人有许多潜在的市场出路,而编辑只是其中一种,因此经纪人比编辑掌握着更多的出书机会,也更具才干。
曾经有一位著名出版商在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幅精美的刺绣,上书:“出版商和经纪人的关系,恰如利刃之于喉咙。”这已是许多年前的事。如今编辑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经纪人打交道,我们不应该再把这种交往看成是夙敌间的决斗,反之,如果把编辑和经纪人看作三角形的两个支点,那么作者自然就是那个顶点了。没有任何一位编辑的交际图能覆盖所有经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都会倾向选择曾合作成功、更为志同道合的对象。是的,双方的关系往往通过已被滥用的商业午餐来建立,因为这时候不会被电话或传真干扰。
当然,编辑撒下的网必须比纽约和加州的经纪人圈子更大。作家研讨会、写作班、大学校园、文学杂志和通俗杂志、旗下作家认识的其他作家、为挖掘新人进行的国内外旅行以及外国出版商—这些都只是编辑需要耕耘的一部分。运气自然不可或缺,但促成编辑与作者的碰面,直至签订版权协议也需要一些合乎逻辑的“意外”。拿我来说,不过因为在大学城居住多年,就结识了好几位令人赞赏的作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一旦开始出书,往往就会在出版商建议下很快地签订一位经纪人,因此,经纪人也在扮演着搜猎者的角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由编辑构想生发的作品,尤其是非虚构类图书。出版圈里常有传言:某位作家正在寻找创作灵感,而某位编辑正好握有适合的传记题材或当下热门的争议性话题,或者是编辑已有最初的构想,正在试着寻找适合的作家继续生发。麦克米伦出版社(Macmillan)的编辑斯科特(Cecil Scott)建议的写作题目后来演变成著名作家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作品《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便是一个很著名的例子。系列作品是诱使作者签下意外之约的又一法宝,它们往往出自编辑或出版商创意无穷的头脑。著名编辑艾普斯坦(Jason Epstein)在双日出版社(Doubledays)任职时,因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大众平装书”而备受赞誉。
的确是有编辑会议、带来惊人灵感的论坛、雅典式的交谈、相互的支持,但同样有诽谤中伤、哗众取宠、看似恭维实则不加掩饰的奚落。这些秘密会议通常很短,严格来说非常令人厌烦。但除了必不可少的日程议题和会议记录外,正如众人皆异,每个出版社的编辑会议也大不相同,从高层正式作决定的会议,到让相当一部分人参与谈论行业八卦的自由会议,无论性质如何,他们都以自己独有的特性来界定编辑,尤其是根据他们选择在会议上呈现什么提案、建议和观点。共同之处在于,编辑会议会谈论很多有关出版社的情况,关于给编辑部门和编辑个人施加的重压、给予的信赖、作决定的过程、出版社的风气和斗志。与会者本质上很谨慎,除了邀请营销部、版权部、公关部和其他部门的同事,理论上只许编辑参加,将来有望合作或有抱负的作者若想知道更多关于出版社的内幕,只能自己细心查访。
编辑的第二个角色是扮演不断找茬的治疗师或化平凡为神奇的魔术师。无论你怎样看待,编辑所做的或者说应做的,是作者的亲友、甚至配偶都没有能力或不愿去做的事。他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作品,给出详尽而坦率的评价和中肯的修改建议。这时,编辑就化身第一位真正客观的读者,他不仅要为作者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也在无形中道出了将来书评家、读者和市场对这本书(尤其是非虚构类作品)可能的反应,为作者提供修改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