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90.9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5.2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张一兵编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第3版)》有效利用了MEGA2的最新文献,把对一大批马克思早期经济学笔记的解读与哲学理论分析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创新点。这是一项由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践行的艰难的理论工程,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语境将因之从一种全新的理论视域中呈现出来,它的出版也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哲学系资深学者,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列宁、海德格尔文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构境理论。代表性论著:《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
|
目錄:
|
作者的话(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导言
一、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及其哲学评估
三、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三个理论制高点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初次面对经济学的支援背景
第一节 被遮蔽的线索一: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
1.政治经济学是从怎样的感性经验出发的
2.早期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隐性社会唯物主义前提
3.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进展中的社会唯物主义原则
4.科学抽象视域中的现代社会存在本质与运动规律
5.李嘉图与社会唯物主义的深层语境
第二节 被遮蔽的线索二:黑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认同与超越
1.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
2.劳动:人创造自己并建构社会历史的外化活动
3.经济的盲目性与自发性:市民社会背后的理性的狡计
4.颠倒的哲学逻辑与颠倒的经济世界: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第三节 被遮蔽的线索三:对资产阶级社会直接冲击的经济哲学逻辑
1.一种经济学浪漫主义的主体性审判
2.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抨击
3.赫斯:哲学层面上被凸现出来的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异化
4.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经济学哲学批判
第二章 经济学语境中哲学话语的沉默与凸现
第一节 从《克罗茨纳赫笔记》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青年马克思与《克罗茨纳赫笔记》
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文本解读:再审马克思第一次思想转变的缘由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论犹太人问题》
第二节 《巴黎笔记》的文本结构与写作语境
1.《巴黎笔记》的文本结构
2.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认知背景
3.《巴黎笔记》的具体阅读语境与内在研读线索
第三节 《巴黎笔记》的摘录性文本研究
1.一个沉默的开端:从萨伊到斯密
2.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初识
3.李嘉图:话语转换前的一种思想激活
第四节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经济学批判中的人本学话语之凸现
1.《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的解读语境
2.理论建构A:政治经济学的哲学评判
3.理论建构B:经济关系颠倒之经济学哲学反思
4.理论建构C:劳动异化逻辑的初步设定
5.走向总体批判:一种社会主义的结论
第三章 人本学劳动异化史观与走向客观经济现实的复调语境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情况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般评述
第二节 走向社会本真的人学现象学批判
1.第一笔记本的文本结构与总体逻辑构架
2.第一笔记本第一部分中的两种话语
3.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史观
第三节 权力话语与复杂的隐性逻辑悖结
1.经济哲学:第二笔记本开始的新视域
2.第三笔记本:一个总体评价
3.经济学中的现实历史
4.哲学共产主义
5.青年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6.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探讨
第四节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第二次批判
1.青年黑格尔派的逻辑误区与费尔巴哈的批判方法
2.两种现象学: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蔽与遮蔽
3.客观地扬弃异化:对黑格尔意识对象克服论的批判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前夜的实验性文本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理论联盟
1.政治经济学前提与方法的再批判
2.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第三次批判
3.社会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结合的重新审视
4.马克思思想中逐步强化起来的新唯物主义倾向
第二节 无策略:人本主义逻辑的亚意图颠覆
1.《布鲁塞尔笔记》A的前期摘录与研究
2.李斯特与经济发展中的“德国特色”
3.《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文本情况与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
4.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一种哲学逻辑解构
第三节 马克思走向哲学革命的非常性思想实验
1.马克思的《黑格尔现象学的结构》解读
2.令人费解的《笔记本中的札记》
第四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格式塔变革
1.马克思哲学新视域中的实践意味着什么
2.马克思认知构架的质变
3.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科学方法论之最初建构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新视域建构的重要理论参照系
第一节 马克思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布鲁塞尔笔记》B与《曼彻斯特笔记》的文本研究
2.马克思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特定语境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的联结
1.物质生产特别是劳动创造了一切社会财富和知识
2.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也可以承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3.对劳动价值论的肯定与逻辑翻转
4.能否发展生产力:反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客观依据
第三节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1.施蒂纳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一般理论逻辑一
2.费尔巴哈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之证伪
3.施蒂纳为什么同时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
4.“打倒一大片”的施蒂纳到底想要什么
第六章 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与话语结构
1.《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特定对象性语境
2.《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及其文本的一般情况
3.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手稿的文本结构
4.《德意志意识形态》复杂的话语重组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新视域中的历史性存在及本质
1.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话语和历史规定
2.人类历史性存在的四重原初关系
3.现实的个人与历史性生存
第三节 分工与现实的世界历史:一种经济学的现实批判话语
1.马克思科学批判话语中分工的地位
2.分工与历史发生的四种社会所有制形式
3.一个简短的理论评述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后视域
第一节 科学批判理论的新基点
1.《马克思致巴维尔瓦西里也维奇安年柯夫》的写作语境
2.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历史情境
3.能有:一种逻辑与现实的科学联结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接合
1.蒲鲁东与《贫困的哲学》
2.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学观点的批判
3.马克思对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批判
4.分立与缝合:哲学话语内居于经济学语境
第八章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伦敦笔记》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伦敦笔记》与马克思的第三次经济学研究
2.《伦敦笔记》时期马克思的初步理论所得
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结构
第二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逻辑定位
1.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2.历史认识论与科学的抽象
3.科学的批判的历史现象学
第三节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
1.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投射
2.马克思第一次讨论经济学科学研究方法的语境
3.科学劳动规定的现实历史抽象
第九章 经济学语境中的历史现象学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与现象颠倒的逻辑和历史分析
1.劳动货币与“筛子接公牛奶”
2.价值抽象在交换过程中向货币实体的转化
3.“三大社会形式”与社会关系颠倒的历史前提
4.社会关系事物化和颠倒的历史性发生
5.抽象成为统治:历史现象学与精神现象学的不同答案
第二节 资本:交换背后的真实关系
1.从交换中生发出来的形式上的平等与自由
2.深层解蔽:流通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3.从主体向度出发的批判逻辑:资本和劳动与对象化劳动和活劳动
4.异化:一个重新确定的客观颠倒关系
第三节 《资本论》:一种历史现象学的成熟表述
1.倒立跳舞的桌子与商品拜物教
2.一般社会财富与货币拜物教
3.能生钱的钱与资本拜物教
附录一 “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
附录二 文本解读与哲学创造——张异宾教授访谈录/刘景钊
附录三 马克思重要学术研究及文本年表
附录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介绍
要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