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內容簡介: |
由BibekRay雷伊和ArunBhunia布恩亚合作编著的《基础食品微生物学第4版》作为国际上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经典教材,已修订再版多次。
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为食品微生物简介、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有益作用、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食品中的微生物控制、微生物检验与食品安全。各个章节安排逻辑性、系统性极强,叙述流畅,简单易懂,概括了食品微生物学方面几乎所有的知识点。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同时,微生物学、公共卫生学、营养学、兽医学等学科的学生也会学习这门课程。对于食品科学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而言食品微生物学方向除外,此课程可以为之构建一个了解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知识基础;而对于食品微生物学方向的学生而言,该课程是唯一一门描绘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课程。《基础食品微生物学第4版》旨在研究食品生物加工、食品腐败以及食源性病原菌等领域中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因此,该教材适用于多种专业下食品微生物基础的教学。另外,食品以及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人员也可使用本教材获取相关信息,如在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食品工业、食品咨询、食品销售领域的相关人员。
|
關於作者: |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出生,长汀新桥人。1955年长汀中学高中毕业。1959年于南京农学院牧医系毕业,先后在北京国家农垦部干部学校任助教,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任助教、讲师,团总支副书记、党总支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兽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食品科学系系主任,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南京农业大学食品资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畜牧医学会禽病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食物与营养理事会专家分会理事、江苏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微生物学会名誉会长、日本生物资源科学学会会员。曾以高级学者的身份赴澳大利亚、日本访问,开展合作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国家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计13个项目的研究。“鸡新城疫NDV,D—10的免疫学试验”、“不同毒株的新城疫病毒对胚体的感染性”、“高温型丹贝生产菌RT-3的分离、筛选和鉴定”、“丹贝异黄酮研究”、“纳豆(Natto)和纳豆菌研究”、“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等100余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中国畜禽传染病》、《化学分析》、《微生物学通讯》等杂志,10篇发表于国外刊物。其中三篇论文被国际著名杂志“CA”,“AGPIS”摘录,八篇论文分别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刊入论文集(英文版)。丹贝的研究等七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获二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94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新型高蛋白食品—丹贝的研究获南京优秀论文二等奖。著作有:参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生物学卷)、大学教材《食品原料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等,主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性和质量控制》、《食品免疫学导论》等。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目錄:
|
第一部分 食品微生物简介
1 食品微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1.1 引言
1.2 微生物的发现
1.3 微生物的来源
1.4 微生物的作用
1.5 早期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公元1900年以前
1.6 食品微生物学:现状
1.7 食品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家
1.8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 食品中主要微生物的特性
2.1 引言
2.2 微生物的分类
2.3 微生物命名方法
2.4 食品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5 重要的食品微生物
2.6 食品中重要的细菌群
2.7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3 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
3.1 引言
3.2 动植物中来源不同的主要微生物
3.3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4 食品中常态微生物的状况及其重要性
4.1 引言
4.2 鲜肉和即食肉制品
4.3 鲜乳和巴氏杀菌乳
4.4 壳蛋和液态蛋
4.5 鱼和贝类
4.6 蔬菜、水果和坚果
4.7 谷物、淀粉和树胶
4.8 罐装食品
4.9 糖和糖果
4.10 软饮料、果蔬饮料、果汁和瓶装水
4.11 蛋黄酱和沙拉酱
4.12 香料和调味品
4.13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
5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5.1 引言
5.2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3 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性质
5.4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6 食品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6.1 引言
6.2 内在环境食品内环境
6.3 外在因素食品贮藏环境
6.4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7 食品成分的微生物代谢
7.1 引言
7.2 生长过程中的呼吸和发酵作用
7.3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7.4 食品中蛋白质的代谢
……
第三部分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有益作用
第四部分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第五部分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第六部分 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
第七部分 微生物检验与食品安全
附录A:食品和设备表面附着的微生物
附录B: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预测模型
附录c:美国监控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管理机构
附录D: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