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从文化上讲,“张启晨这张‘南广名片’的标杆意义大于走向一线舞台的倪妮们”!时间的流逝枯黄了一片片落叶,属于经典的色彩却从不曾褪色。品读大家之作,思考人生变幻,这一刻,请把时间留给自己,留给阅读,留给《我为读书狂》。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张启晨 精诚创作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演艺学院院长林晓鸣 强力推介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月亮,全国著名演讲家、中国国际语商学会秘书长李易真先生 倾情作序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 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荀德麟 亲笔题词
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理事长、台湾法蓝瓷有限公司全球总裁 陈立恒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卫江
浙江大学教授 留美博士、长江学者 唐睿康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许苏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唐德才、
南京理工大学成教院副院长 陆汉栋
淮安电视台首席主播 丁华中先生
淮安电视报资深编辑 龚逸群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淮上四杰”之一 冯勇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周薇
联袂题词推荐
这是
一个90后大学生的文学专著
一位青年评论家的赏析理解
文字 把耳朵叫醒
青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一切的思考结论来自于个人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本全新的读书笔记,倾注了一个“90后”作者对于社会、对于人生、对于文化的思考。
这是一本另类的评论集,评论作者、时代、方向都迥异的两本书中的一个共通的主题。
这是一种全新的讲述,讲述浩繁卷帙里潜藏的现实文化意义。它会告诉你,读书有更多的可能,思考有更远的角度,解析有更新的元素。
21世纪风起云涌,变化万千,这个时代更需要年轻人的声音,不仅仅是通过“中国好声音”的歌曲来展示,现在,就请静下心,品读一个90后文学青年对于人生的思考!
|
關於作者: |
张启晨,92年生于运河名都淮安,自幼喜爱读书,读后偶有所感,落笔成文,于近年加入淮安作家协会。
大学就读于六朝古都南京,不甘人生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终日苦读诗词歌赋,名家典籍。在学习之余,热心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曾获全国德艺双馨江苏银奖,全国演讲大赛优秀奖,江苏“韩泰杯”征文成人组三等奖等等奖项,并有数篇文章发表于杂志报刊,获得业界人士和普通读者的称赞和支持。
经过多年的苦读和参悟,在朋友师长的鼓励下,在家人的支持下,奋而起笔,潜心完成了《我为读书狂》一书。
|
目錄:
|
梦想因一个人而开始
解读韩寒《就这么漂来漂去》和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的梦想动力
英雄何在!
解析金庸《鹿鼎记》和都梁《亮剑》背后的信仰缺失
素颜
探索《小王子》和《山楂树之恋》唯美的简单情怀
哲学家的散步是个脑力运动
追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哲学人生
生存的尊严
从《山羊不吃天堂草》和《活着》中找寻生活的真谛
一见钟情的喜悦
寻觅卞之琳的《断章》和康白情的《疑问》的痴情记忆
情诗是爱的最美表达
追忆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和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情诗过往
情爱是世间最纠结的怅惘
感受徐雉的《孤独者的苦闷》和王志瑞的《偏是》的相思年华
爱是最不平等的交换
品析岩井俊二的《情书》和海岩《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的唯美付出
从庄之蝶到菊治,上帝死了!
探究贾平凹《废都》和渡边淳一《爱的流放地》中的理想崩溃
属于沉思者的孤独
从蒋勋《因为孤独的缘故》和太宰治《人间失格》体会孤独的本质
家庭是心不变的港湾
品读杨绛的《我们仨》和周国平的《宝贝,宝贝》
欲望是灵魂坠落的大染缸
剖析德莱赛《美国的悲剧》和埃里奇《爱情故事》
时间的维度
感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刘心武《钟鼓楼》对于时间的思考
心灵的出走,家园的回归
剖析莫言的《檀香刑》和门罗的《逃离》的独特表现手法
|
內容試閱:
|
一见钟情的喜悦
寻觅卞之琳的《断章》和康白情的《疑问》的痴情记忆
那时,我突然遇见了你,只一眼,一生就决定了方向。一见钟情,是世间最美丽的遇见。
某天走在街上,我见着了一个姑娘。她长得可真美,是我心中想象的那个样子,举手投足,都带给我无尽的悸动。可是我说不出我的爱,尽管我很喜欢她,只一眼我就喜欢上了。但是,我实在无法对一个只见了一面,还不曾说过话的女孩表白,于是我跟着她走了很远,直到追不上她了,才悻悻地离开。但我心中没有一丝的埋怨,只充满了无尽的欢喜,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仍旧为那个姑娘而心动不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就像村上春树在《遇见百分百女孩》中写的,他幻想自己曾经对不期而遇的百分百女孩表白,尽管只是幻想,尽管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尽管那个女孩可能只是自己的百分百女孩,换作其他人就不会认为这姑娘有多么美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说出这份爱来。那种哪怕得不到回答,更得不到爱的决绝,是爱情萌芽时最美丽的瞬间。
人生有时是需要风景的,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你的风景,但就是这种互相间不知道的美丽邂逅,让你无形中成了别人最美的风景。或许你们一句话也没有说,或许你们今后再也不会见面,但就是那一瞬间的感动让你成了他或她生命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就像《断章》中所写的那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很短小,却让人有一种深深的震撼,仿佛在一个月挂枝头的日子,你静静地在桥上行走,找寻着月夜在小河中留下的痕迹,而我在不远处的楼上,轻压下窗帘,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你。你一句话不说,为着无声的月夜而深深地陶醉,而我也不发一言,为着月夜中的你而沉醉。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仿佛醉了,我们都缓缓地置身于梦中,月笼轻纱,人影迷蒙,你永远记住了月,而我永远记住了你。
这时的你并不知道,我已悄悄地把你放入我的心中。那一瞬间,如果你回眸一笑,我就会整个地呆了。若你贝齿轻起,我的梦就会震颤。若你有什么要求,哪怕我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会不顾一切地去完成。只因为你是我最美的风景。然而这一切你并不知道,你不知道有一个男孩的心正在为你而颤抖不已。可这不怪你,因为那个男孩其实没有勇气把这一切都告诉你,只无奈地看着你一点点地走远,直到消失,都毫无动作。可能,今后,在茫茫人海里再也遇不到你……
像康白情的《疑问》所描述的:
花瓣在潭里,
人在镜里;
她在我的心里,
只愁我在不在她的心里?
我很感谢康先生在最后用的这个问号,我什么也没说,所以没人知道如果我表白了我的爱,接下来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说不定我和女孩心目中的百分百男孩也是八九不离十,我们会在第一眼互相喜欢上对方,甚至对方可能也看到了我默默地凝望,也想回应我,却也因为不好意思而迟迟不做声,又或者她会因为女孩特有的矜持而期待我的主动。但是,这一切成了个永远的谜,再也无法解开。或许爱情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哑剧,因为不开口,因为没有剧情,所以反而拥有了无数个剧情,拥有了无数种可能和想象,默默地喜欢就成了一种遥遥相望的美好。这个女孩成了我永远的梦,她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不是我人生伴侣的选择,远离了生活的她那么的不真实,那么的虚幻,却也正因为她不是我的生活,她才美得迷离,美得安静,才让我的记忆一直保有最初的心动。
这个世界只容得下最真实的生活,平凡必定是大多数人的必然归宿。但是,幸好这个世界还有诗歌,让你在某一日,某一时,某一刻,拥有一瞬间的怦然心动后,在不知所措中猛然地会心一笑!
家
不知道在大家心里,家是什么样的概念,又有着怎样的记忆、怎样的情感地位。反正我印象最深的是,如果小的时候犯了错,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回家,而最想做的一件事也是回家,那种矛盾的感觉随着年龄增大,已然消失不见,但那种矛盾的记忆,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里。
记得有那么一句诗,叫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小的时候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一天天长大了,却深深地感觉到了诗中充斥的无奈和叹息。外出的游子怎么可能不思念家乡,怎么可能不想回家,但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远大抱负的,都是怀揣着梦想出去的,如果最后是灰头土脸地回来,那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啊!
所以项羽说了,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什么意思,你出去跑江湖,打拼得有出息了,混得好了,你就可以回家了,回家干什么,显赫门楣,光宗耀祖啊!至于混得不好的,你也要假装混得很好。所以,我常常在过年回老家时,看到有这么一群人,在外面给别人做小工,当服务员,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平日里是低声下气、尘垢满面的。但回家时,一定是西装革履,大包小包,表示自己在外面混得还不错。我们不必嘲笑他们怎样的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这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家的爱,毕竟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孩子的发展好坏,就是一个家族的“脸面”,就是一个家庭的兴衰希望啊!
所以我想,虽然每个人对家的感受不同,但是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的。就像监狱里面的犯人,就算是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行,也不能剥夺他被亲人最后探视的权利,因为亲人的探视,就是一种对于家的回归,一个人在外面是凶神恶煞、为非作歹的,但是一旦回了家,他心里一些最真最善的东西就被唤醒,那种教育意义,是远甚于法律上的一切强制手段的。法律可能是用暴力手段对人进行教化,而家和亲情,是从道德上,乃至于从心灵层面,对于犯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洗礼。
现在每个人似乎对家的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浓烈了。年轻人外出打拼,一年到头难得回几次家,回家的欲望也没有过去那么强烈了,长年累月地在外面工作打拼,就算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也要考虑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这些事,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基本上也就不回去了。只留下自己的老父母,守在家乡的田野里,日日夜夜地期盼着自己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老了,才感觉到有迫切的欲望,想要回去看一看。可是,那时,关于家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作为一片落叶,再也找不到根的踪迹,只能从过去的模糊记忆,或者是一些散落的残留建筑,寻找淡淡的关于家的味道了。
素颜
小王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小王子,一个人静静地在属于他的星球上守望。老三永远是那个痴迷、专注于爱情的老三,在那一棵山楂树后,永远为心爱的女孩儿守候。
而属于我们的梦,只能在夜阑人静的梦中一点点地浮现,而在白日的晨曦里一点点地褪去它的色彩。所以,每一个少年人都像我一般,在万分憧憬爱情的年月里,用一首首小诗来倾诉着自己简单的梦。
那天
那天
我偷吻了你
紫蝴蝶在
丁香花上害羞地拂过
它平复了
少女
一颗
颤抖的心
好学生?坏学生?
韩寒在自己的那个学校,我想绝对是个典型的坏孩子。身为一名学生,不认真上课,几乎所有的功课都不及格,这样的孩子,不管哪个老师遇上都十分头疼。
我听说在韩寒成名后,他曾经的学校也很火。但是韩寒坚持在自己的学历一栏很诚实地填上初中毕业,因为自己确实高二没学完就退了学,而且我想他在的整个高中生涯也几乎是什么也没学到。其实,这里有一点很讽刺,就是现在的教育不断地在改革,但是实际的效果是离实际越来越远,离操作越来越远,离社会越来越远,成了绝对的“空中楼阁”。几年的学校教育,不仅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强有力的竞争手段,却几乎让学生变成了白痴。不是生产了一批做题机器,就是创造了一堆沦落在游戏、恋爱、打架等等的怪圈中无法自拔的高新人类。
我是个比较老实地读完高中的人,至少没犯什么大事,我想中国大部分学生也都是这个情况。但是在现在,我们在大学里待了几年之后,猛然发现,除了自己课外学习到的一些东西以外,自己过去的十来年似乎很是浪费。数学最顶用的就是小学的加减乘除法和幼儿园的识数记忆;语文就是认字还能有点用,现在五笔什么的更实用,动手打字也不一定非要汉语拼音;英语几乎残废,除非是要过四六级,或者学英语专业的还能拿得出手。其他各门课,物理学了多年,装个灯泡都没有简单的用电判断能力,手一碰就担心触电;地理,连看个城市地图都费劲,出去基本全指望GPS。真正学习好的,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出去做兼职时,在上岗环节比较能够吸引那些三流家教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但是这些高材生的讲课水平,自己感觉是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尚能应付自己的学生,其实下面的学生大部分一头雾水,还不如用个电子阅读器播读南通、黄冈、北师大等畅销全国的参考书来得更实在。
我这个调调的论述,大家或许早就觉得不新鲜了,从网络普及开始,从考试中出现的弊端日益增多时,就不断有人传播和讨论,不过真正把它放在台面上引起巨大的轰动的,还是韩寒的出现,更确切地说是韩寒个人成功的出现。
毫无疑问,韩寒是个彻头彻尾失败的学生。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最少在我们进入大学之前,对于学生的好坏判断仅仅是用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成绩好,这就是全班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当之无愧的班级的中流砥柱,老师特别关注的人员,可以享受到极为特殊的关照;成绩不好,就是二等残废,隔离关押人员,属于三不管状态。印象中,在我小的时候,这样的现象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现在,这样的状况已经蔚然成风。学生的成绩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还和老师的职称、工资、待遇,甚至是名声、面子这样的指标挂钩,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哪一个老师不想自己手下的学生是能给自己“长脸”的好学生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原先对教育有一些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的年轻教师,也会在这近乎疯狂的利益驱动下而一点点地麻木,最后是随波逐流了。
可是韩寒的存在否定了这样一个答案,他在用自己的行动现身说法,去挑战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应试教育。对,我的成绩是近乎一塌糊涂,但是,我存在其他方面的专长,而且我有能力用自己的这些专长为自己赢得其他更多的东西,可是这种能力并不是学校培养的,相反学校的现行教育并不能给我任何帮助,如果不是“新概念”大奖赛这次意外的机会,可能我就是千千万万个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被耽搁的一员,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生也就平平庸庸了!这个挑战是非常成功的,现在的韩寒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其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峰。并且,在那之后,他的成功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特长生和艺术生的关注和思考,各大院校开始理解和容纳一些有艺术专长的学生了,也确实为中国的艺术界吸收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可是在中国,却始终存在这么一种无奈的现象。制度是好的,一旦执行一段时间,问题立马就出现了。当艺术生变成一项制度在实行了若干年后,各种速培的机构风起云涌,只要你不差钱,哪怕你进来时画个乒乓球都抽象得好像一个鸡蛋,在经过众位考试专家的反复训导,以及考前的突击训练,你一定会很顺当地作为一个美术生考进大学。而各种应付考试的书籍以及各大学的培训班也是层出不穷,原本一个很好的招收特长生、艺术生的制度,到头来不过是让经济上比较宽绰的家长,用更便捷的道路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我想,有些真正热爱艺术、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可能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接受很好的培训,结果就被完全埋没了。毕竟这个世界能有几个人像莫扎特、王勃、甘罗这些人那样,几岁的年纪,就表现得那么超凡入圣呢?即使有些爱好、特长,也是要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的,也是需要机会去发现、去表现的,就算是韩寒,也是在经历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最终才在“新概念”中脱颖而出,可是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对于应试教育下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们,这样的机会又会有多少?他们又能否脱离苦海,挣扎出自己真正的人生呢?
所以,我想我们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叛逆”这个词。当现行的社会压抑一个人的成长、禁锢个人的思想追求时,叛逆其实是一项自发的运动。比如在文学上的一种写实主义的探索,在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都是在主流文化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状态时,进行的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上的挣扎。所以,有时对于这样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我们要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现在教育者们,更重要的是教育规章的制定者们,你们不能总是抱怨学生们不能理解你们所谓的良苦用心,你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教育到底哪儿出了问题?我们是不是在“糟蹋”一些很重要的人才,是不是在培养一些类似于“工厂化磨具”的所谓尖子生,而遗漏了很多个性化的成长、很多特色化的人才?
而像韩寒这样一两个突出的反叛者,其实是在提醒大家,教育真的出现问题了,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韩寒,我想更多的原因是,韩寒并不满足于自己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并不只顾享受自己现在的成绩,他用自己来现身说法,去发现抨击教育界一个个可笑的现象,去攻击应试教育之下可怜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这样单纯的攻击可能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但是正因有他的存在,才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存在的问题。要知道,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只有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认识,才能推动解决问题的进程的发展。而在历史上,每一场革命,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才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他的叛逆,只是因为他是作为一个觉醒者,以及一个呼吁者,去推动一场教育革命的发展,而通常这两者都是站在一个有异于常人的高度,去看待社会和人生,所以他也必然成为一个绝对的孤独者而骄傲地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