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HK$
93.5
《
黄河大系?戏曲卷
》
售價:HK$
888.8
《
大模型与超级平台
》
售價:HK$
75.9
《
数学通俗演义
》
售價:HK$
60.5
《
中国古代小说学史
》
售價:HK$
184.8
《
中国海域史·南海卷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指出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
內容簡介: |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之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浩一编著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
關於作者: |
野村浩一,1930年生于京都,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1966年任立教大学教授。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中国革命的思想》、《人民中国的诞生》、《近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毛泽东》等。
|
目錄:
|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鉴三、北一辉
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
三 内村鉴三
四 北一辉
五 结语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及其实态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
三 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
四 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
五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
六 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
七 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
八 尾声
第二部
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
一 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
二 官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
三 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
四 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
五 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 滔天的“欣慕”与“悔恨”
七 从辛亥革命到大正时代
八 愤怒与警告
九 “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
十 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关系性构造
十一 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
十二 滔天的回归
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
一 序言
二 中国研究的方法论
三 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想
四 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
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
一 序言
二 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
三 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
四 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
五 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
六 “国民革命”的冲击
七 “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
八 “日中战争”——光与影
九 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
后记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我们在探讨大隈、内村、北一辉三人以及他们的使命观时,或许可以从内村或北一辉所设想的路线——二者的内容、意义虽然截然不同——中感觉得到一种可怜或是凄惨。这种可怜或凄惨,可能来源于他们在近代日本所处的困境下无论如何都想面对现实寻找这个国家的前进道路这一点上。他们对东、西两方的对立,不把它看成是单纯的表面的文化融合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将这一课题放在作为东方国家日本的生存逻辑与生存伦理这一高度上来思考,然后,在这一基础上试图再将问题升华。这时,他们将东、西对立外在性的存在转化成了内在性的紧张关系。这样,正是由于这种转化,为了实现这一使命,不仅仅要对外作战,而且同时也要对内作战。他们的使命观,没有停留在仅仅提示了外在活动的目标,而是始终强调为实现这一使命的内部的革新与内发性的能量。换句话说,即通过这一使命观的提示,在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矛盾上,他们试图与近代日本的所谓文明开化过程对立,并推动了这一对立面的发展。
我们最后仍然有一个问题必须附加说明一下,那就是,如果实现这一国民使命必须由内发性的能量来支持的话,那么,这个能量最核心的部分就应该是由国民组成的这个国家的传统,除此以外,恐怕别无他物吧。章炳麟所说的“使帝国主义群盗厚白惭悔”,就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还有,孙文在面对帝国主义的“强权”,主张“公理”时,可以说,他的心灵深处蕴藏着“天道”,或者是中国传统的“和平主义”。他们在这种传统的基础上,从保护弱小民族的伦理中去寻求中国的天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