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6.7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9.4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12.7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3.7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內容簡介: |
《西汉人口地理》是作者葛剑雄于1983年8月通过答辩的博学位论文,经修改完善后于1986年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葛剑雄在《西汉人口地理》中重新提出了研究中国古代人口地理的特殊意义,分析了西汉两百年间的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其认为,人口的迁移和分布,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人口数量不仅反映这个社会的物质财富,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力量。当时,中国人口史方面没有任何中文专著,外文也只有一些论文和某一阶段的专著,《西汉人口地理》完成以后成为国内第一部人口断代史,开启了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先河。
此后,葛剑雄的关注扩大至整个中国人口史、移民史,乃至人口对现当代中国的影响,《中国人口发展史》是作者首部全面研究中国历史人口地理的拓荒之作,带世人更清晰地正视“人口”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亿兆斯民》出版后广受到国际学界重视,既因其是国内第一手资料原创,同时又因其最先吸收了国际人口学研究的先进成果。《中国人口发展史》包含了历史人口调查制度与现存资料研究,历代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变化特点,囊括自秦汉、三国至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至近代各个时期的人口分析,还有横向层次的人口构成、再生产、分布、迁移研究。
《葛剑雄文集 :亿兆斯民》特别收录《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节选:人口分布的变迁),探讨过去一个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里“人口”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人口的现代化。
|
關於作者: |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1965年当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师从谭其骧教授。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1983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至2007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至2014年3月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
目錄:
|
西汉人口地理
序谭其骧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历史人口地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中国历史人口地理的有利因素
第三节 本文以西汉时期为研究阶段的原因
第一篇 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
第一章 现有研究成果及史料的评价
第一节 关于西汉初人口数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 《汉书地理志》户口数的意义
第二章 从文献记载考察各地区、各阶段的人口变化
第一节 从部分侯国推测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
第二节 部分地区一、二、三阶段的人口增长
第三节 部分地区二、三阶段的人口增长
第四节 部分地区第三阶段的人口增长
第三章 从人口变化规律考察西汉期间的人口增长率
第一节 人口政策
第二节 婚姻状况
第三节 生育状况总生育率及繁殖率
第四节 净繁殖率
第五节 家庭规模
第四章 从农业生产及粮食产量考察人口的增长
第一节 粮食产量与人口的关系
第二节 主要农业区与垦田面积
第三节 农具、耕作制度、水利设施
第四节 粮食亩产的估计
第五节 从三辅地区的粮食产量增长率推测全国水平
第五章 关于武帝、宣帝时期的人口变化
第一节 武帝时“户口减半”的文献记载
第二节 武帝时影响人口变化诸因素的分析
第三节武帝末年至宣帝时户口数的特殊现象
第四节几种误解的剖析
本篇结论
第二篇 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第六章 人口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研究现状的评价
第二节 利用《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汉志》测定人口密度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表及其说明
第四节 人口分布概述
第七章 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自然条件
第二节 经济条件
第三节 政治条件
第四节 历史条件:秦代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第五节 社会条件
第六节 上述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第三篇 人口迁移
第八章 关中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汉初的“实关中”政策
第二节 陵县的设置与徙陵县
第三节 其他徙关中类型
第四节 自关中迁出的类型
第五节 人口迁移数的推测
第六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第九章 西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内地人口徙边
第二节 匈奴人的内徙
第三节 汉人徙入匈奴
第四节 羌人、氐人的迁徙
第五节 汉朝内地与西域间的人口流动
第十章 东南地区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汉初人口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越人内徙
第三节 武帝时徙民会稽辨正
第十一章 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西南地区
第二节 南部地区
第三节 东北地区
第四节 特殊迁徙地——房陵、上庸
结束语
后记
附图
中国人口发展史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空间范围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时间范围
第三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研究和了解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意义
上编 历史人口调查制度与现存资料
第一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
第一节 大禹时的人口记录不可信
第二节 《周礼》的记载并非实际制度
第三节 《国语》所载为最早的人口调查制度
第四节 首次全国性人口调查完成于秦代
第五节 公元2年西汉户口数是现存最早的全国性人口数
第二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 战国、秦、汉的上计
第二节 唐代的记账和户籍
第三节 多头统计的混杂——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
第四节 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和户籍登记
第五节 明代的户帖与黄册制度
第六节 清代:由户口登记向人口普查的过渡
第七节 1911—1949年:有名无实的人口调查
第三章 历史人口资料的评价
第一节 历代户口统计数
第二节 方志记载的户口数
第三节 家谱:官方户口数以外的数据库
中编 历代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变化特点
第四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先秦人口数的估计
第二节 秦时期
第三节 西汉时期
第四节 东汉时期
第五章 三国至隋时期
第一节 三国、西晋时期
第二节 东晋、南朝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
第四节 隋时期
第六章 唐时期
第一节 户口数字分析
第二节 人口峰值推算
第三节 隋唐之际人口谷底推算
第四节 唐后期的人口变化
第五节 唐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估计
第七章 宋、辽、金时期
第一节 五代时期的人口耗减
第二节 宋代户口数的真实含义
第三节 宋代实际人口数的推算
第四节 辽朝人口数估计
第五节 金朝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六节 其他政权、地区的人口估计
第八章 元时期
第一节 史籍所载元代最高户口数
第二节 金、南宋末年人口谷底的推测
第三节 元朝最高人口数的推测
第四节 西藏人口的调查
第九章 明时期
第一节 明代人口数量研究概况
第二节 明代初期人口总数的确定
第三节 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
第四节 明代人口峰值估计
第五节 明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估计
第十章 清时期、近代
第一节 清代人口数量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清代人口峰值
第三节 明清间人口谷底数的推算
第四节 清朝后期的人口耗减
第五节 怎样认识清朝的“人口奇迹”
第六节 1912—1953年的人口变化
第十一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第一节 增长缓慢
第二节 “大起大落”和发展的阶段性
第三节 人口增长的阶级不平衡性
第四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
第十二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 地理条件
第二节 农业生产
第三节 战争
第四节 政治制度
第五节 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
下编 人口构成 再生产 分布 迁移
第十三章 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
第一节 性别构成
第二节 婚姻状况
第三节 家庭规模
第四节 出生率
第五节 死亡率
第六节 民族构成
第十四章 人口的分布
第一节 第一阶段:商、周至东汉末年
第二节 第二阶段:三国至五代时期
第三节 第三阶段:宋至近代
第四节 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
第五节 人口分布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第十五章 人口的迁移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类型、特点和规律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意义
余论
后记
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一八五○年以来)(节选)
前言
第六章 人口分布的变迁
一、瑷珲——腾冲线的由来
二、瑷珲——腾冲线是如何形成的
三、瑷珲——腾冲线是固定不变的吗?
四、如何看待东西部之间人口分布的差距
五、未来的展望
结语:告别马尔萨斯
一、告别马尔萨斯
二、并非只是人口多的问题
三、人口素质——更严峻的课题
四、忧虑和希望
附录
千年人口
人口国策的坚持与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