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內容簡介: |
在上市公司赋予其股东很大程度的民主时,为了应:对通过上市公司管理人体到现出的治理适当性的丧失,场良好的治理实践不可避免。这一实践从美国继而延伸至欧盟。其所适用的法律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股东的权利。在法国,争论呈现出特别之处,因为公司机关之间的平衡更有利于股东,这与大多数其他国家有所区别。这并不妨碍根据良好治理的需要对于现行法进行逐步的修订,但是金融危机是否亦揭露出改革的局限性?
对于危机本质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市场风险,其所产生的限制不足以在良好的治理实践中被考虑。本合著试图揭示出公司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使公司治理找到真正的存在意义,这也构成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首先试图解释治理危机的含义,其次通过金融危机证明这些治理工具的妥适性,最后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提出一个新的观察视角。提出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建立信心,而不是宣扬应赋予股东权利。基于间接民主的模式通过建立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持续性关系的方式,来加强董事会作为公司利益委托人的功能。
|
關於作者: |
韦罗妮克·马尼耶(Véronique Magnier)主编,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亦称为“巴黎南部大学”)教授,查尔斯杜摩兰学院主任。法国公司法领域知名学者,著有《公司法》等专著数部。
|
目錄:
|
序1
前言1
第一部分危机之中的公司治理
第一章公司治理和管理人控制:1932~2008年,
两次危机之间
1.120世纪70年代的伯利Berle和米恩斯
Means:管理主义
1.1.1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1.1.2法律规范的局限
1.2股东管理模式
1.2.1原则
1.2.2股东模式的兴起
1.3幻灭时代
1.3.1危机:从安然公司(Enron)到雷曼
兄弟(Lehman Brothers)
1.3.2股市的低效率
1.3.3对董事独立性的实证研究
1.4如何重建信心
第二章当代银行业的公司治理
——以英国为例
2.1西方银行业的背景和现实环境
2.2理论基础
2.2.1董事会作用和委托代理理论
2.2.2从新古典主义完全竞争到网络竞争
第三章证券监管机构是否有义务作为良好监管的守门人
——基于法国与美国的比较
3.1社会参与者作为良好治理看管人的角色
3.1.1良好治理规则制定者的角色
3.1.2良好治理规则监管中股东的角色
3.2证券监管机构作为良好治理看守人的角色
3.2.1良好治理看守人的制裁作用
3.2.2信息披露作为良好治理看守者的角色
第四章透明度和金融市场
——多边交易系统的情形
4.1现行体系概述
4.1.1法律框架
4.1.2现状概况
4.2透明度义务的适用
4.2.1管理者要遵守的透明度义务
4.2.2所发行的证券在多边交易系统进行交易的发行人要遵守
的透明度义务
第二部分相关治理工具
第一章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
——基于实践经验的视角
1.1关于独立董事
1.2关于专门委员会
第二章公司高管薪酬
2.1现行法规
2.1.1硬法
2.1.2软法
2.2正在发展的规则
2.2.1委员会
2.2.2对高管新身份地位的探寻
第三章上市公司董事会与内部控制评估
3.1评估的实施
3.1.1结果义务的履行
3.1.2方法义务的执行
3.2评估的结果
3.2.1评估的公布
3.2.2评估的结果
第四章公司治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反对建立英国公司董事会规则的立场
4.1阐释公司治理的含义
4.2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4.2.1英国(公司)董事会构成及结构的法律和指导准则
4.2.2英国(公司)以外的董事会结构:罗马—德国案例
4.2.3比较单一结构和双层结构
4.3公司治理的文化和社会方面
4.4结论
第五章金融危机后公司法中的经济保护主义
——以“一股一票”为例
5.1“一股一票”争论与欧洲解决方案
5.1.1欧盟高级组织及欧洲委员会行动
5.1.2学界讨论
5.2公司控制强化机制的存在
5.2.1当前的控制强化机制
5.2.2改革
5.2.3谁来决定变革
5.320082009年危机和发展现状
5.3.1主权财富基金保护
5.3.2未来控制强化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5.3.3契约自由
5.3.4评估
5.4启示
第三部分公司治理之新视角
第一章公司治理和法经济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何种视角
来看待
1.1经济理论对于公司治理的贡献
1.1.1公司治理的范围
1.1.2治理工具
1.1.3治理的框架:倾向于放任观点的选择
1.2金融危机和经济理论对公司治理贡献的测试
1.2.1公司治理目标的修正
1.2.2金融危机和治理手段失败的辩论
第二章法律与治理:行为法经济学的贡献
2.1行为偏差对治理研究的影响
2.1.1主要的行为偏差
2.1.2治理领域中股东管理人关系所反映出的问题
2.2法律在治理中的角色的再思考
2.2.1在纪律和行为视角下法律的作用
2.2.2治理的行为视角下法律的两种介入方式
第三章合规性规则
——一个复杂的方法论文化融合的范例
3.1新型告知义务
3.1.1普遍声明义务
3.1.2特殊解释动机义务
3.2对合规性规则的违背
3.2.1合规性规则的控制
3.2.2违反合规性规则的后果
第四章社会责任投资:对于“绿色”公司治理重要价值的
点评
4.1社会责任投资(ISR)——社会和环境信息的传播媒介
4.1.1社会责任投资基金(ISR)的多样性
4.1.2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的建议
4.2社会责任投资(ISR):股东行动主义的潜在媒介
4.2.1具有社会和环境性特征的解决方式的特点
4.2.2有投票权的咨询机构:一个决定性的角色?
第五章公司治理:目的为何
——再读《上市公司治理规则》的一些思考
5.1《上市公司治理规则》中的公司治理的目的
5.2如何更好地明晰公司治理的目标
后记危机的教训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在上市公司赋予其股东很大程度的民主时,为了应对通过上市公司管理人体现出的治理适当性的丧失,一场良好的治理实践不可避免。这一实践从美国继而延伸至欧盟。其所适用的法律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股东的权利。在法国,争论呈现出特别之处,因为公司机关之间的平衡更有利于股东,这与大多数其他国家有所区别。这并不妨碍根据良好治理的需要对于现行法进行逐步的修订,但是金融危机是否亦揭露出改革的局限性?
对于危机本质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市场风险,其所产生的限制不足以在良好的治理实践中被考虑。本合著试图揭示出公司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使公司治理找到真正的存在意义,这也构成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首先试图解释治理危机的含义,其次通过金融危机证明这些治理工具的妥适性,最后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提出一个新的观察视角。提出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建立信心,而不是宣扬应赋予股东权利。基于间接民主的模式,通过建立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持续性关系的方式,来加强董事会作为公司利益委托人的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