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7.3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90.9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編輯推薦:
《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 王福重 最新作品!
一本让你系统学习经济学的最佳读物!
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通俗而不失深刻、有趣而不失严谨、犀利而不失通达
与《金融的解释》并称为最佳经济学入门读物
经济学并非简单解释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思考、行事,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是人生的必修课。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进而造成不同的经济社会后果。因此,经济学也是国家治理的必修课。
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似乎极其显明,但世人常常忽略和明显违背它们,如需求定律;另外一些原理,表面有些晦涩,但同样是活生生的现实,却被一再否认,如比较优势原理。这说明,经济学的道理,不经过系统的学习,是不会自悟,且更难自觉坚持的。
內容簡介:
以《纯粹经济学》命名本书,是模仿伟大的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éon Walras的《纯粹经济学要义》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表明全书内容的经典和纯粹,是原原本本地讲述经济学原理,而不夹带杂货。
《纯粹经济学》是在《人人都爱经济学》的基础上,修改了几乎所有的章节,替换了大部分案例,几乎修改了原文的每一句话。本书共十九讲,涵盖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
本书的任务,即是完整、系统地讲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认识世界的方式。试图让读者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關於作者:
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
在《金融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基于t-分布下外债利率风险的VAR度量模型 ”“外包对中国软件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计量分析”“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归属性质研究”等。
有专著10余部,包括《金融的解释》《人人都爱经济学》《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公平中国》等畅销书。
主要译著有:《经济学基础》(Essentials of Economics,第4版到第7版),并且为经济管理类畅销图书《思考:快与慢》《凯恩斯革命》《赤裸裸的经济学》《超爆魔鬼经济学》《一切皆有价》《信号与噪声》《当增长停止》《数据化决策》等作序。
目錄 :
自.序 XI
第1 讲.所谓经济学
欲望、稀缺和资源配置 005
效率 009
第2 讲.经济学思维
边际考虑 020
机会成本 028
均衡考虑 032
第3 讲.经济学的假设
伽利略的实验 040
科学的作用 04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043
人人都是自利的 044
看不见的手 046
义利之辩 049
第4讲.供给和需求
分工和交换 056
劳动决定价格吗? 058
葡萄酒的故事:劳动价值论的终结 059
资本和土地的作用 061
边际效用 062
均衡价格 066
理解供给和需求 068
市场为何物 070
第5讲.消费者
吃自助餐的学问 085
另一种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方法 085
效用无单位 087
重新解释“水和钻石”之谜 089
第6讲.厂商
边际产量 098
产量最大的原则 100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101
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部分 103
亏损与停产 105
企业停产的条件 106
短期和长期 108
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08
第7讲.完全竞争和垄断
完全竞争的特点 117
为什么完全竞争最好? 118
小麦市场 120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值 120
完全竞争厂商的决策 121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123
垄断的好处 125
垄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25
第8讲.博弈论
海盗分金 133
什么叫分析问题 135
传统经济学方法的困境 136
博弈论(Game Theory) 137
囚徒困境 138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40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4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43
第9讲.垄断竞争和寡头
垄断竞争 152
垄断竞争和垄断 153
广告 154
垄断竞争的优点和缺点 156
寡头:全新的市场结构 156
主导厂商 157
博弈论的解释 158
第10讲.GDP
GDP的ABC 166
人均GDP 172
GDP的缺陷 172
笑话一则 173
第11讲.总需求
大萧条的警示 180
凯恩斯的解释 181
萨伊定律 183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184
总需求的重要性 185
节俭悖论 186
《蜜蜂的寓言》 187
第12讲.财政政策
公共物品 196
灯塔 198
财政政策 198
税 200
政府开支 201
乘数效应 202
财政政策选择 204
挤出效应 205
政策的短期性 207
第13讲.货币和银行
货币的定义 213
交换 214
货币的出现 215
金银 216
纸币和信用货币 216
干干净净的货币 217
司马迁 218
货币的分类 219
利率 219
假如没有银行 221
银行的价值 224
银行的奇妙之处 225
第14讲.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231
货币政策 233
准备金 235
货币创造 236
再贴现 239
公开市场操作 240
货币政策运用 24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42
第15讲.失业
失业和失业率 247
失业的原因 249
最低工资法 252
减少失业 253
第16讲.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260
CPI 260
恶性通货膨胀 261
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262
隐蔽的税收 264
通货膨胀的原因 265
通货膨胀治理 267
第17讲.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日本的奇迹 275
悲观的马尔萨斯 277
自然资源 279
物质资本 279
技术 281
人力资本 283
制度最重要 285
第18讲.国际贸易
绝对优势 292
比较优势 296
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 300
裤子和飞机的故事 302
幼稚产业 303
关税和配额 303
高科技与自由贸易 305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 305
自力更生不是美德 306
第19讲.国际金融
外汇 317
理解外汇 319
汇率 320
升值和贬值 321
一价律和巨无霸指数 322
购买力平价说 323
购买力平价说的缺陷 324
国际收支说 325
固定汇率制 327
浮动汇率制 329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330
附.录.经济学的99个关键词 335
参考文献 347
內容試閱 :
第1讲
所谓经济学
1978年以后,中国不但经济迅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级的经济奇迹,同时,社会的面貌也与此前的几十年迥然不同,尽管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总体上生机勃勃。
如果要问,中国最近几十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
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比如在航天领域。可是仔细想想,最近几十年内,中国在科学上的进展几乎付之阙如。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微积分、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勘探开采的新手段,也包括航天技术等。
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最近的几十年,中国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时期,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而那个年代,中国很穷。
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技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靠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机制取代原来的计划经济。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经济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民用飞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简单说,是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曾经(八九十年代)出口一亿条牛仔裤给美国,才可以换回一架波音飞机。
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与其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不如早一点就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
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 。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
欲望、稀缺和资源配置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 多年。1776 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
欲望最显著的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终了。
明朝的朱载堉(1536~1611),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
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欲望的手段,叫“资源”。
资源的特点与欲望相反,与人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对穷人来说钱就是稀缺的。富人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样的超级富豪,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资源就是稀缺的。
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总嫌自己的胃太小。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比如,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让所有个人更快乐,快乐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
在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以前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而近代以后的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
但是欲望毕竟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满足,至少是暂时不满足。
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FedEx)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而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弥补高成本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亏损倒闭。
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电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妥当的办法,采用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地进行配置的问题。
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
效率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中效率的含义是指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至少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状态,才是最好的。
经济学上对效率有一个专门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导致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安排。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其核心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
1978 年,在邓小平(1904~1997)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邓小平的名言是: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是对过去多年错误认识的颠覆。
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若干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计划经济既不公平,更缺乏效率。
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比如苏联,就变成了“前苏联”。
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还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中国1978年以来的市场经济实践,是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过去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约束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有效,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而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分叉,就是从此开始的。
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 、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
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从小时候就一直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仅仅是农民“汗滴禾下土”的结果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而日本不生产药?
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经济学,一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转的,如果出了问题又怎么办。
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只需读几页本书,你必能体会。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年出生于苏格兰,是个遗腹子。他先是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时,骑马去牛津学院(非牛津大学)读书。毕业后曾经给贵族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这也是一个崇高的职位。然后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道德哲学》。那时候的道德哲学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全部社会科学,后来的经济学内容也包括在内。斯密担任过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晚年还担任名誉校长,他也做过海关的专员。
其主要著作是1759 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和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正是后者开创了近代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正是经济学之父。
斯密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批判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产业,重商主义则认为商业流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斯密在理论上批判了他们的偏见,认为只要是包含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提出了政府的职能,即建立国防、建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建立并维持必要的公共工程,这被后人称为小政府的标准;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指导各国税收的政策的圭臬。
斯密最为人所知的是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和谐的自然秩序。显然,斯密在哲学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洛克和休谟等人的影响。
斯密的哲学思想和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如李嘉图、马尔萨斯和凯恩斯等。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讲的是“利他”促进社会和谐,而《国富论》又说“利己”促进社会和谐,这被认为是一个矛盾,即“斯密悖论”。经济学家陈岱孙(1900~1997)对此有精湛的论证,他认为,矛盾是表面的,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统一于“利己心”。
斯密口吃,可是演讲起来却滔滔不绝;他钟爱一个姑娘,但却因为近视和这个姑娘在舞会上擦肩而过,终身未娶。
斯密奉母至孝,和母亲相依为命,1790年,仅仅在他母亲去世几年后,他也离开了人世。去世之前,他烧毁了全部未定稿,以免给后人留下不必要的争议,可见其学术品德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