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93.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物种起源》一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早已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为使作品适合青少年阅读,本版本对原著删繁就简,先从进化论中析出四个分论点单独成篇,即进化、竞争、选择、适应。然后在各分论点层级下又立出33个生物进化标志性事件分别予以解说,收到了头绪清晰、论证有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我们还设置了小栏目对原著作延伸阅读,拓宽原作品的知识面。另外章节标题也作了通俗化处理,使之一目了然、易懂有趣。
|
內容簡介: |
就在160年前,人们还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各种生物也是一直保持一个样子不会有变化的,是达尔文写的《物种起源》改变了这一切。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提出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从刚开始的单细胞到最复杂的人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逐渐演化而来。“人类的祖先是猴子?”反对者们这样质疑、谩骂、嘲笑、打击达尔文的学说,但历史的尘埃终究掩不住科学的光辉,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学说科学性让它无疑义地成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从根本上解除许多对于生命的疑惑: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狗狗为什么到处撒尿?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孔雀为什么要开屏?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在阅读经典、扩展知识的同时,我们会感慨于世间万物总有它的规律,大自然已经安排好世间万物的前进轨迹,也给出了我们的前进方向。人类只有在尊重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改造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是正确的适应之道。
|
關於作者: |
原著:达尔文。
改编者:刘行光
男,1980年生,国内知名青少年科普作家。已编撰出版的作品有《化学多大点事儿》、《物理多大点事儿》、《可怕的科学——麻辣科学》、《课堂外的趣味课程》(物理、化学初中版计2种)、《地球资源与保护丛书》(生物、矿产、水力、森林、风力资源大观共5种)、《伴随儿童成长的经典科普书系十万个为什么:神奇自然卷》、《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印刷术、造纸术、丝绸共3种)等。
|
目錄:
|
目录:
进化篇:从单细胞到人类
失去的环节一个接一个地找到了……2
五花八门的返祖现象……9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进化……15
进化使器官形成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功能……21
有的昆虫从小到大会发生面目全非的变化……27
相同环境下的不同物种越长越像……33
习性导致器官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后果……39
竞争篇:生死存亡,汰弱留强
同种个体之间进行的生存竞争最激烈……44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吃到食物……50
生物中的弱者总是被强者吞食……56
动物为了性进行着激烈的争斗……62
生物具有占据、捍卫地盘和领地的习惯……68
不可忽视的外来生物入侵……74
选择篇:趋向有利,去除不利
家养环境下的巨大变异……81
人工选择的魔力……86
生物界的长途旅行家……92
每个个体都努力趋向对自己最有利的状态……98
动物具有保护自己健康的本能……103
生物之间奇妙的依存关系……108
为了其他个体的生存而不顾自身利益……115
不同生物之间的无形巨网不可忽视……121
生物分类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128
物种自身无限壮大会带来可怕的后果……134
适应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各种各样传播种子的方法……141
海岛上的生物是怎么来的……147
预先获得了适应能力的胎生植物……155
生物可通过模拟适应具有相对性……161
适应环境者生存不适应环境者灭亡……167
动物身上的颜色具有惑敌保命的作用……173
生物可通过模拟另一种生物或其他物体获益……179
恐龙究竟是怎样灭绝的……186
物种一旦灭绝就无可挽回……193
|
內容試閱:
|
生物中的弱者总是被强者吞食
达尔文这样说:
我们看到,自然界的外貌焕发着喜悦的光辉,我们常常看见过剩的食物;但我们却看不到或者忘记了那些在我们周围安闲地唱歌的鸟,多数是以昆虫或种子为生的,因此它们常常毁灭生命;或者我们忘记了这些唱歌的鸟或它们的蛋,或它们哺育的小鸟被其他的食肉鸟和食肉动物所毁灭。
嘿!原来就是这么回事:
1906年,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有一片植被茂盛的森林,上千头鹿在这里生息觅食,生机盎然。但从那儿,时常传来一些可怕的消息,在平和的、讨人喜欢的鹿的身后,总是跟随着凶猛、贪婪的狼,因此,常有一些弱小、病残的鹿,成了狼的美食。
这个消息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耳朵里。这位“仁慈”的总统,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无法忘记那些时常受到狼群威胁的鹿。终于有一天,他下令派出猎人去森林打狼,对不讲“文明”、不愿与鹿群“和平共处”的狼进行“专政”。
森林里的枪声就这样响了25年,6000多条狼和其他捕食鹿的动物,倒在了血泊之中。
恶狼被收拾了,森林里再没有动物间的厮杀和鹿的哀鸣。但是,人们没有料到,这样一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些从此和平地生活在森林中的鹿群,转眼之间就繁殖成了有10万名成员的浩浩荡荡的大军。由于觅食困难,森林中一切可吃的绿色植物,包括小树、灌木、树皮等都遭到了饥饿的鹿群毫不顾惜的摧残。森林因此像得了病一样,一片一片地枯黄、死去,绿色在消失。紧接着,灾难也就毫不留情地降临到鹿群们的身上了。经过几个寒冬,鹿群很快又减少到数千头。人们善良的愿望,得到的却是自然界冷酷的报应。
这是为什么呢?
生态学者认为,我们不应该用人类社会的所谓道德、良心,善恶是非的标准,来看待动物世界的一切,动物世界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罗斯福用他那可怜的同情心来制裁狼,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使鹿群遭殃,森林受难。由此看来,狼吃鹿,并不可以用人类社会“残杀”、“凶恶”来评判的。狼吃掉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总数得到了控制,森林就不会被放纵的鹿群所摧残。而且,狼吃掉的鹿,大多是鹿群中的孱弱者,吃掉它们,就可以使鹿群更加健康地生长繁衍。
了解了这些道理,我们再来看动物界的互相残杀与争斗,也就不会觉得心里有什么不安了。
在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透过朦胧的晨曦,突然传出一阵阵可怕的狮吼声。原来,位于大草原西北部的一片低草地上,一只八面威风、长鬃披肩的雄狮傲然而立,正指挥着12只母狮,围攻两头长颈鹿。
狮子与长颈鹿并非初次打交道,它们知道长颈鹿并不是好惹的,它那坚硬的蹄子,能一下子踢碎狮子的脑袋。当然,作为捕猎老手的狮子决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在被围困者中,一头是母长颈鹿,另一头是出生不久的幼鹿,还不具备最起码的自卫能力。眼下它面对十多只饥饿的狮子,吓得惊恐万状直喘气,紧张地等待着大祸临头。尽管母长颈鹿的奔跑速度远胜于狮子,但它不能抛下孩子自己一走了之。为了保护幼鹿,母长颈鹿决心不惜一切与狮群作拼死一搏。
自卫能力:指的是生物自己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能力。
12只母狮匍匐着接近猎物,它们的主要目标是那头不会反抗的幼鹿。随着一声响亮的狮吼,一只母狮突然飞身跃起扑向幼鹿,尖尖的利爪抓破了幼鹿的脖颈,殷红的鲜血顿时从伤口流出。眼看幼鹿就要丧身于狮口,母长颈鹿及时转过身来,用前腿猛踢进攻者,把孩子从险境中救回,并将它藏于自己的两条前腿之间,以便及时加以保护。
狮子们从四面八方轮番发起进攻,母长颈鹿身体团团旋转,力战群狮。它利用强健有力的四蹄,准确地猛蹬狠踢,打退了狮子的一次次进攻。然而这场搏斗毕竟众寡悬殊,母长颈鹿不仅时刻要提防进攻者的袭击,还要照看胯下的幼鹿,不时垂下头,用嘴将浑身颤抖的幼鹿往腹部推去,所以时间一长,便显得有些难以招架。
双方整整对峙了一个小时,狮群在对手的拼死顽抗下,开始放慢进攻节奏,等待猎物体力耗尽。现在,狮群已不指望捕获母长颈鹿,只希望能拖住幼鹿,因为对付幼鹿毕竟不要冒任何风险。果然,狮子的拖延之计获得了成功,那头极度紧张和流血过多的幼鹿,在这生死关头突然支持不住,四腿一软,跌倒在地。这时,狮子见时机已到,立即群拥而上。母长颈鹿再也无力保卫自己的孩子,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它们将幼鹿的身体撕得粉碎。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除了初生的幼仔容易惨遭不幸之外,老弱者同样也容易成为追捕者的袭击目标。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狮子围攻长颈鹿这样的事件天天都在发生。
在寒冷的北方森林地带,雪地上经常能见到狼和驼鹿的踪迹。狼,性情残忍,行动灵活,牙齿锋利。而驼鹿,个头大大超过狼,体重达六七百千克,奔跑异常迅速,强健的四肢能一脚踢死许多猛兽。森林之中,狼和驼鹿经常狭路相逢。
美国几位动物学家花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观察到120次狼群袭击驼鹿的行动。其中有24次,驼鹿看见狼根本不逃,因为它们都是些年轻力壮的成员,狼群在它们的铁蹄迎击下,只能败逃而去。另外96次,驼鹿是逃跑者,其中43只由于奔跑迅速而甩掉追击者,其余53只被狼群赶上。在被狼赶上的驼鹿中,有12只被迫与狼进行搏斗,并将狼群击败,还有34只一边搏斗一边逃脱。只有7只因为力量不够,成为狼群腹中之食。
动物学家从以上的事例中发现,凡是死在狼口之下的驼鹿,都是年老体弱者,这完全符合于大自然的规律——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其实在自然界,时刻发生着这样的事实:生物中弱者总是被强者吞食。这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现象。尽管残暴,弱肉强食法则却是保持生态平衡的最佳办法,也是促进动物进化的方法。强者通过捕食弱者,生命得到了保证,存活下来了,从而使后代获得了强势基因,实现了物种的进化;弱者的淘汰死亡,一方面避免了不利基因的遗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整体的进化效率。
从生物学角度,弱肉强食铁律表现为生物的食物链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实际上,青虾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谚语。这些谚语中就具有食物链的含意。食物链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在弱肉强食的捕食链中,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只吃一种猎物。例如,食虫鸟不仅捕食瓢虫,还捕食蝶蛾等多种无脊椎动物,而且食虫鸟本身也不仅被鹰隼捕食,它还是猫头鹰的捕食对象,甚至鸟卵也常常成为鼠类或其他动物的食物。野猪和熊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仅吃植物的果实,也吃小型的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又如狐既吃鼠类,又吃浆果,有时甚至还吃动物的尸体。许多种鱼也有类似的情况。实际上,绝大多数动物的食性都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单食性的动物是比较少见的。进化历史证明,杂食动物的存活几率确实比单一食性的大。
sp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