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西方建筑小史

書城自編碼: 25732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作者: 陈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39674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1/10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巴拉吉预言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2.1
《探秘中国古建筑》
+

HK$ 70.3
《外国建筑史---中国高等院校建筑学科精品教材》
+

HK$ 262.6
《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西方近现代建筑五书)》
+

HK$ 115.1
《圆顶的故事(营造小史)》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介绍西方建筑的书。它从建筑最本质的特性讲起,沿着时间的脉络,清晰地阐述了西方建筑从远古发祥到后现代兴起的历史演变过程,环环相扣的建筑作品、建筑师与建造故事,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这又不止是一本“介绍”西方建筑的书。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建筑的发展史,就是西方文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史,哲学和科技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会在建筑上找到相应的痕迹。在本书中,建筑不是砖瓦土石、拱顶穹窿打造的死物,而是活在历史中、文化中,成为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的佐证。
內容簡介:
在众多的文化形式中,只有建筑能够将一种文化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哲学和科技——结合在一起。西方建筑的发展史,更是直接反映出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演变历程,其中甚至还包括不同国家、民族间性格与文化的差异。阅读建筑,是了解一种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本书虽为西方建筑史,实际上关心的还是中国建筑。当代中国,特别是在城市,建筑从设计理论到设计实践基本上完全照搬西方,导致我们的城市缺乏风格,没有特色。本书正是从源头出发,理顺西方建筑与哲学、文化发展的共同脉络,于中国建筑而言,亦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關於作者:
陈杰,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现自由职业。兼具理科生的缜密思维与文科生的感性认识,对西方建筑、历史、文学等领域均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尤以对古希腊哲学、戏剧、建筑、历史的独特见解而知名。关注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希望在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目錄
1.史前时期
2.古代埃及和西亚
3.古希腊-罗马时期
4.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时期
5.罗马风与哥特式
6.文艺复兴时期
7.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8.现代派建筑的萌芽
9.现代派建筑
10.后现代建筑思潮
后记
內容試閱
二.古代埃及和西亚
埃及对于古代地中海文明的人们来说始终是个过于神秘的国度,以至于很多原本荒诞不经的传说一旦和埃及挂上钩,在他们心中仿佛就是可以接受的了。现代人恐怕有此感觉的也不少。而神秘埃及的象征,当然是金字塔。
关于金字塔的可笑说法中,最出名的大概是“外星人建造说”了。可惜UFO学者们不知道,在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更古老的雏形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说是比较清楚的,没有什么突变。
最初的法老陵墓叫Mastaba(原意是“凳子”),就是一个大平台,是对法老的平台形住房的模仿。后来他们在平台上再加上几层以显示伟大,一直加上去就成了金字塔(如图4)。
从图5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一定发生了什么意外,导致工程必须很快结束,因为上部收拢的速度明显比下部原定的要快。据专家的推测,这是因为最初设计时发生失误,斜面倾斜的角度太大,就像太陡的雪山容易发生雪崩一样,金字塔如果按照这个角度一直建上去,顶部很可能会坍塌。那些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人面对这个现象恐怕只能承认外星人也会犯简单的计算错误,即使他们已经会造“飞碟”了。
埃及的地形是狭长山谷中的冲积平原,其建筑从一开始就是砖石混用的。到现在为止对石头的加工也远远难于制砖。所以在古王国时期,不论是法老或者平民的住宅都是用砖的,能保存到现在的极少。他们也知道这个,所以像上面提到的几座法老陵墓这样重要的建筑就比较多地应用了石头。到了建造大金字塔的第四王朝,法老的野心导致工程量实在太大,要按照统一的、精确的部署,把几百万块巨石加工得严丝合缝地堆积起来,这也是后人怀疑它们不是人造的原因之一。现在已有学者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用碎石、石灰岩、贝壳等材料人工合成的混凝土。这样就能就地取材、控制形状、现场加工,工程量是当时的力量完全可以达到的。金字塔表面最后被铺上一层白色花岗岩(现在金字塔顶部有少量残余,图6中可见),给人以整体都是花岗岩的感觉。
真正让人感到惊讶的不光是金字塔,还有方尖碑(Obelisk)。这些方尖碑有特定的形制:横截面是正方形,上细下粗,顶上是金字塔形尖端,高度和宽度的比约为10:1。所有的方尖碑都是用整块花岗岩雕成的,有的高达五十余米,也就是二十层楼高。作为法老的记功柱,它们表面刻满了象形文字。西方的强国每次征服埃及时就会拉一块方尖碑回国作为炫耀,比如罗马人和拿破仑。说到纪念物,还不能不提美国的华盛顿纪念碑,很明显是在模仿方尖碑。
后世西方建筑中,追随金字塔和方尖碑脚步的并不多(最有名的是贝聿铭在卢浮宫前的天才设计),所以在建筑史上它们的地位只是奇观而已。真正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埃及的神庙。
以日神荷鲁斯神庙(Temple of Edfu,图8)为例,神庙正面一般是高大的塔门(Pylon,由于其读音,国内有人索性将之译成“牌楼”,个人觉得这太随便了)——巨大的梯形石墙中夹着矩形门洞,石墙上有巨型浮雕。图8里下面两个扁扁的长方形就是塔门。塔门后面是露天的内院,两侧有柱廊。内院后面是大厅。大厅的面积一般很大,但由于这么大的石屋顶需要支撑,大厅里密集地排列着一排排的石柱,所以也叫柱厅(Hypostyle Hall)。图8中上部那些密密麻麻的点就是这些柱子。构成屋顶的石料有多长,柱子的间距就只能有多大。而构成屋顶的石料出于安全的考虑和当时技术的限制,一般都不会很长。这样一来就只能多加柱子了。说得明白点:在当时的埃及人看来,因为大厅很宽,既然没有办法加工出一条整的石料横跨整个屋顶,即使加工出了也没有办法放到屋顶上去(当时没有起重机,把50多米长的石料放到几十米的高空,要比把50多米长的方尖碑竖立起来要难得多),那么屋顶就只能由几根长10米左右的石料共同构成。既然每块石头只有10米长,那么要在它们两端撑住它们,柱子之间的间隔最多就只有10米左右。这样,一个大厅就不得不需要许许多多的柱子。
以著名的卡纳克的阿蒙神庙的柱厅(Great Hypostyle Hall of Karnak,遗迹见图9)为例,大厅的面积为5356(103×52)平方米,竟用了134根巨柱。一方面可以想见当时只凭天窗和火把照明的大厅中这一排排柱子造成的诡秘气氛,另一方面看来埃及人还不会搭建一个大跨度的屋顶,无法构建一个宽阔的、没有柱子的室内空间。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可以说直接引发了西方建筑艺术的产生,诸位看到后面就明白了。
柱厅后面一般是一进一进的密室,屋顶越到后面越矮,给人以越来越神秘的感觉。整个建筑是严格的中轴对称结构。
埃及人这样频繁地使用柱子的结果,就是他们有了一套完整的关于柱子型制的理论。如柱高和柱径的比、柱径和柱间距离的比等等,就是他们首先尝试确定下来的。这对后世希腊神庙的柱式有不小的启示。要知道一直到现代建筑兴起之前,古希腊柱式(经罗马人总结)一直是被神化的对象,是每个建筑师的圣经,对柱式掌握的好坏直接决定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常用的几种柱式的象征意义:如莲花象征尼罗河上游的上埃及,纸草象征下埃及等等。赋予柱子某种象征意义的做法对后世建筑师也有不小的启发。
后期一些埃及神庙的布局与前面提到的类似,不过它们是在一座山中凿出来的,也就是从山的侧面挖进去,内院、柱厅和密室全部是在山的内部。很明显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数量而保证厅的大小。建阿斯旺大坝时为了避免被水库淹没而被搬迁的阿布辛贝勒的阿蒙神庙就是一例(图11)。我们在外面能看见的是照片中的塔门。有关这座著名建筑的故事很多,比如夏至的时候日光可以从门口直射到密室等等。不过我看最重要的是由于搬迁它时显示出的国际合作精神,联合国才提出了“世界遗产保护计划”。
关于埃及建筑最后需要提一下的是所谓“国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图12)与“王后谷”,本世纪最惊人的考古发现之一——图坦卡蒙(Tutankhamun)墓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自大金字塔时代后,历代法老逐渐放弃了那样铺张的陵墓,而是采取了在山谷中挖山成陵的办法。其中最壮观的就位于这两个谷中。这里的建筑样式总体仍然是柱廊加上山内部的密室。

关于古代西亚的建筑,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空中花园”了。其实在古代更有名的是所谓“巴别塔”(Babel Tower)。《圣经》里说这塔原本要一直造到天上,上帝让人类语言不通才得以破坏这计划。这两项建筑的遗址现在都没有找到,但是可以肯定,它们其实都源自同一种西亚特有的古老的建筑式样——庙塔(Ziggurat)。根据后人考证,“巴别塔”其实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时见到宏伟的庙塔之后的一种惊叹和夸张。
庙塔从外观上看很像最初的阶梯形金字塔:四方的平台,上面是数层渐次缩小的平台,层数从3到6层不等,最顶上的一层建有神庙或宫殿(图13)。这样我们就能明白,“空中花园”的灌溉问题其实是通过分级抽水解决的。与金字塔主要用石料建造不同,庙塔是用土坯堆积起来的,土坯墙外贴着装饰用的砖。隔一段距离,土坯墙就像长城的关隘一样突出来一道,这也许是在模仿当时的城墙。庙塔一般都建有可以从正面或侧面拾级而上的长长的坡道。
前面已经提到,西亚建筑的特色就是对砖的应用,对此我们以著名的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王萨尔贡二世(Sargon II,此人因其铁腕统治被希腊人编进了神话中)的宫殿为例。整个宫墙上贴满了彩色的琉璃面砖。萨尔贡宫中著名的五条腿的人首翼牛像(Lamassu)也是在琉璃面砖上雕出来的(图14)。
从现存的遗迹来看,除了庙塔,西亚民族在建筑形式上远没有埃及人那么富有创造力。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前后修建的时间长达12个世纪,却依然遵守统一的对称布局,相比之下,萨尔贡宫的布局缺乏对称性,大小房间分布杂乱(图15)。由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不会处理大跨度空间的问题,王宫里最宽的房间跨度也不超过10米。但是有一个亚述人的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就是拱的发明。
说到拱,可以说这是人类在前一章提到的两竖一横的支撑结构(学名是梁柱结构)基础上的重大进展。大跨度空间的问题靠梁柱结构来解决只能导致如埃及“柱厅”那样的结果,浪费且不可能有宽阔的内部空间。拱的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拱(或者叫券),顾名思义就是弯曲。它对于建筑学的重要性我只需提一下“arch”和“architecture”大家就明白了。总的来说,拱可以分成两种:叠涩拱(Corbel Arch)和真拱(True Arch Voussoir Arch)。所谓叠涩拱其实就是渐次接近的两排砖的系列(图16)。把它按其对称轴旋转得到的三维结构就叫叠涩穹窿。前一章提到的欧洲最早出现的石头房屋其实就是一个叠涩穹窿的结构。很明显叠涩拱能支撑起的重量主要是由那悬空的两排砖决定的。砖的强度(坚硬程度)和砖粘合的程度越强,拱能承受的重量越大,这两排砖的系列也可以往下排得越远,这样就能在叠涩拱的下方造出一个更大的空旷的空间了。
真拱则要复杂得多,大家可以参考图17。请注意真拱的形状不像叠涩拱那样是一段拐了弯的直线,而是一段弧线。构成真拱的砖的粘合线不像叠涩拱那样是平行线,而是放射线。更重要的是,组成真拱的砖不是方形的,而是一段圆环。正因为这样,组成真拱的砖甚至用不着粘合,因为拱上面的重量自动地把这些砖紧紧地压在一起了。凭直觉我们就知道,拱能把它上面的重量按弧形一步步传递到最下面支撑的两块砖上。但这仅仅是直觉,用现代的力学,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拱受到的重量不仅在往下压最下面的两块砖,还在往两边推开它们。古人当然没有我们的力学,他们只有直觉。而种种现在看起来荒谬的直觉理论统治了一代代西方建筑师大约两千年。别以为他们不知道理论有问题。对拱的计算可难倒了包括伽利略这样的大师呢!如何正确地计算拱是促使力学前进的动力之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