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5.7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90.9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
編輯推薦: |
1. 《单读10》继续直面我们身上的“时代病”。在秉承其“记录、探索、批评”之初衷的前提下,本期以“焦虑”为主题选编文章,试图描述在这个一方面飞速发展、变幻无常,一方面又仿佛停滞不前的时代,人们怎么面对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2. 作家拉丽莎麦克法夸尔、纪录片导演范立欣、记者袁凌、诗人张定浩、年轻学者包慧怡等,穿透繁乱的世相,在焦虑的阴影下怀抱热情,极具启发性。
3. 继续推出“全球书情”,以“单读”的不俗品位,向大家推介全球最新出版物,为读者提供最有营养的阅读资讯。
|
內容簡介: |
焦虑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慢性流行病,本期单读试图从不从的角度去表述进而直面这种焦虑。著名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写过著名的《影响的焦虑》,这本薄薄的书几乎撼动了整个文学世界,但晚年的布鲁姆面对现实,却被一种完全不同的焦虑包裹住。张泉用精彩的文学笔法,描写五台山一位信众面对时代变迁产生的种种困惑。年轻的纪录片导演范立欣面对“单读”记者,敞开心扉谈论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兴奋和迷茫。袁凌用一贯冷峻白描的风格,记录了两个老人的死亡。单读系列在本辑中首次刊载诗歌,选的是张定浩的《我热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新天使》《在萨拉乌苏》。
|
關於作者: |
衷声,曾任《城市画报》《人物杂志》记者,现为单向街文化助理出版人、《单读》系列文集执行主编。
拉丽莎麦克法夸尔,《纽约客》撰稿人,曾任《巴黎评论》编辑。
范立欣,纪录片导演,代表作《归途列车》、《我就是我》等。
袁凌,《博客天下》资深主笔。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及《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让沉默之物发声》等作品。
包慧怡,诗人,译者,都柏林大学中古英语文学博士,现居爱尔兰。出版译著《好骨头》《隐者》《爱丽尔》等九种,著有诗集《异教时辰书》和散文集《翡翠岛编年》。
|
目錄:
|
焦虑是焦虑者的通行证
话题
衰落的先知——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性焦虑……拉丽莎麦克法夸尔
失衡……张泉
速度与激情……N+1
小镇青年威廉夏伊勒……萧轶
访谈
“我的怀疑从来不构成恐惧”—— 范立欣访谈……单读
影像
他们直视我们,不在乎未来的惊讶目光……苏文
报道
生死场……袁凌
诗歌
在萨拉乌苏……张定浩
随笔
不存在的白夜……包慧怡
图书馆之死……唐克扬
书评
一部英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史诗……凌越
全球书情……吴瑶
|
內容試閱:
|
焦虑是焦虑者的通行证
标题病了,它看起来就很焦虑。以前这样的句子常见于网络世界,现在它们也登堂入室,逐渐成为印刷品。类似的句式还有:当我们谈论焦虑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不焦虑的厨子不是好作家,你所不知道的关于焦虑的100件事……它们共享一种庸俗的格律,尽管各自携带的内容倒不一定庸俗。
和整个时代的步伐一样,人们说话与书写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二者的边界开始模糊。吊诡的是,一方面我们看到戏谑、放纵、娱乐性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来,另一方面,道德、审美判断上的无所适从,又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虚无感。人们前所未有地感到快乐,投入并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他们时不时抬头望见疾行的阴影,体会到技术带来的恐惧、未知和某种来自本体论的不安全。在焦虑中生活,而不愿臣服于静止、停滞,这是通行证的含义。它可能也代表了我们的态度—— 或者说我们的焦虑来源,因为并不确定,到底是时代的质地真的变了,抑或只是变更了自己的频率。
可以肯定,焦虑不是一项新的发明。奥登就扎根在焦虑的经验中写作,他用《焦虑的年代》来为他的感觉命名。另一位诗人菲利普拉金虽然从未读完这首长诗,但他为同行加冕:“自蒲柏以来,极少数诗人如此忠于时代。”奥登的诗作中充满了具体的时代意象,战争、灾难、工人阶级、法西斯主义、西班牙与中国,还有自身的欲望。“他很反感自己的早年成名,因为他看到了藏在自己公共道德形象背后的复杂动机,以及被崇拜和偶像化之后油然而生的满足感。”(胡桑译)
奥登的形象,如同19世纪末的君士坦丁堡,1913年的维也纳,二战前的巴黎、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构成了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参照物。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像地雷一样铺陈在那里,随时有可能在今天炸裂,并获得震动与喝彩。阅读哈罗德布鲁姆,他对浪漫主义的“过时的”理解,就陷落在时代的泥沼里;回到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在近代史中的作为几乎等同于最时髦的创业;惶惶不可终日的小镇青年们,至今试图通过地理空间的位移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有《速度与激情》这一类的电影,在科技和资本的爆炸中成为宠儿,叫嚣着在续集中永生。这些内容构成了这一期的《单读》。
《单读》也在创业的潮流中,除了维持纸质阅读的品质以外,我们还在新媒体、现场沙龙、读书会中让我们的作者与读者见面。从这一期开始,还将推出《单读》的配套课程。但我们不提供疗愈—— 所有像样的文化产品都不能也不应该提供这些像答案一样确凿的东西。“欲罢不能”,这是那些屡遭嘲笑却畅销无阻的心灵鸡汤和励志成功学的逻辑思维,我们痛恨这个词,但又想不出更好地与这个时代相互袒露的方式。于是转而寻找其他时代的切片,进入焦虑的内部。其中一个发现是,我们大可不必过度沉溺于对自我病症的叙事,此时此刻的作家、诗人、建筑师、纪录片导演与他们的前辈分享着相似的情绪。
全都在别处,大群
大群的驯鹿穿越
绵延数里的金色苔藓,
无声而又快速。
奥登对于《罗马时代》的描述,依然吸引着我们。 诗人的语言最难被时代捕获。但《无名公民》中的句子可能更接近我们今天的状态 (两首诗作均由黄灿然译)——
他自由吗?他快乐吗?这个问题很怪诞:
如果有什么不对,我们早就应该听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