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12.7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102.4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
內容簡介: |
温馨提示: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篆书七言唐诗一百首》是陈威遐兄写的第一本小篆书法作品集。出版前嘱我写序,而我对小篆知之甚少。有感于他的诚意,仔细拜读了原稿,现将我的一些感想写在下面。中国汉文字源远流长。秦始皇兼并天下以后,采纳李斯奏议,实行“书同文”,整理六国文字,以史籀大篆及秦文字为基础演变过来的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汉文字整理,功莫大焉。所以小篆又称“秦篆”。在秦代乃至整个中国汉文字发展史上,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据记载,李斯随同始皇出巡,所到之处刻石篆书,皆为李斯所书,因此小篆也有“斯篆”之称,世传李斯为小篆鼻祖。今秦刻诸石,惟《琅玡刻石》尚存残文,为秦二世时补刻的诏书及从臣题名。学术界以此为斯篆最可信者。秦代之后,随着汉文字的发展,小篆逐渐退出了文字的实用舞台,但它那集个象与抽象之美为一体的鲜活的文字形式,仍然让后书家倾倒。在唐朝,出现了李斯以后的第二位大师李阳冰。他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我们从他写的《般若台铭》和《崔佑甫墓志》篆额来判断,所语不虚。他的小篆书法以李斯为宗,圆劲淳古,结构渐趋匀适,论者有“玉箸”之评,影响深远。在李阳冰之后近千年间,学篆之人多以李阳冰为法而上追斯篆。无奈去古悠远,秦代书迹难以征信,阳冰真迹元明后存世也少。清初学者以翻刻本作为范本临摹,甚多衍误,更何论上攀斯篆?直至清代邓石如出,小篆书法才顿还旧观。因汉承秦制,渊源有自,邓石如独具慧眼,深入学西汉碑额篆,以隶为篆,广收博取,终成为清代大家。在小篆书法史上几乎可与李斯、李阳冰鼎足而立。邓石如的小篆也本李斯,与李阳冰不同的是,在凝练的笔致中更注重提按的变化,多求书写意味,这种写法影响极大,如杨沂孙、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等,无一不受其沾溉。当然,这些书家在受邓氏影响的同时,各自的创新探索也带来了清代书坛百花竞艳的局面。进入民国时期以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二十世纪书坛,小篆书法基本上在以邓石如为主的清篆笼罩之下,能直接问津秦篆者,屈指可数,而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是其中难得的一位,他所书的《说文部目》极具秦篆风韵,我们以秦《琅玡刻石》与之比较,可以立判。因而该帖被学术界推为学习小篆的津梁。
陈威遐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受业于王福庵高足韩登安。韩氏精擅篆隶,又是篆刻名家,课徒时亲自示范,书法、篆刻并重,其时苦于缺少临帖范本,先生以王福庵书《说文部目》为底本,手书一通,赠与威遐,对于弟子期望殷切之情可见。陈威遐不取巧,踏实学习,不断深入,几年后,他拿着习作向在杭的诸暨先贤余任天请教。余氏诗、书、画、印四绝,为人厚道,尤重乡情,见到威遐所书,赞誉有加,当即将一本民国七年上海震亚书局编辑发行的《毛公鼎》字帖赠与他,扉页上有三十年代余氏用隶书题写的“瑰玮雄深,古籀极致”八字。其后威遐转益多师,临习种种碑帖,书艺益进。曾先后得到高络园、阮性山、周天初、刘惜闇、周采泉、朱味辛等名家悉心指导。八十年代初,随着书法热的兴起,威遐以一手精美的小篆书法在全国书法展中获奖,崭露头角。但他不以此为满足,能沉下去,上溯两周金石,下采清人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吴昌硕等诸家之长,欲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写出自我的风貌,这本《篆书七言唐诗一百首》就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果,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作品线质细而不薄,留而不滞,结字因物赋形,多有新意,字形或长或扁,用笔或方或圆,不拘一格,在谨守小篆篆法的前提下,大胆地用籀、玉箸结字法,强调对比变化,整体基调清新娴雅,如入茂林修竹,悠游闲适,心怡神畅,饶有艺术欣赏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