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編輯推薦: |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和理论物理学家李淼首次联手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其中既有精彩的科幻文学故事,又有专业的科学知识解读。书中选取的篇目,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创作的极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作者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之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并兼顾了文学性与科学性,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裨益。
本系列图书每册书中均涉及一部分科学知识或猜想,由理论物理专家李淼加以通俗易懂的精彩解读,让小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了解作者塑造出的科幻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会到科学之伟力,科学之美丽。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爱因斯坦赤道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十亿分之一的文明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孤独的进化者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动物园里的救世主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
|
內容簡介: |
《爱因斯坦赤道》
地核中的奇特生物,经过十万年的文明探索,终于突破了宇宙的屏障,却发现身处另一个更大的宇宙!
天文学家研究出星星的运行规律,却发现星空与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惊人一致!
人类科学家即将发现宇宙的终极秘密,却被外星生命告知宇宙的真理必须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
本书蕴藏了作者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许多奇思妙想,并向人类中那些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人们表达了深深敬意。
《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
一个肥皂泡,竟然挽救了一个因干旱即将消失的荒漠城市!
一个引出了地下魔鬼的恐怖技术,却能在百年后解决人类的巨大能源危机!
一个接到未来电话的人,三次改变了未来历史,却又三次将未来回归原状!
本书将对现实的思索与未来的想象相融合,去探讨人类解决发展问题的另一种可能。
《动物园里的救世主》
为了阻止恐龙文明毁灭地球,蚂蚁文明一夜间毁灭了恐龙文明,然而,恐龙文明留下的神秘武器却让蚂蚁们魂飞魄散!
一颗飞向地球的陨石被路过的宇宙飞船击碎,然而,当宇航员们回到地球,却发现巨大的生物取代人类统治了地球!
外星的艺术家造访地球,要创作史无前例的太空冰雕,人类必须阻止它偷走地球海洋的可怕计划!
本书讲述了因细节导致历史扭转的几个奇异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命运的想象与遐思。
《孤独的进化者》
因为地质情况突变,地层飞船坠入几千公里的熔流,地核中却传来人类的歌声!
“糖衣”技术让人类打通了地球隧道,然而,恐怖的地狱之门也就此打开!
星际战争让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生存还是毁灭,竟取决于一座小山村里的最后一堂物理课!
本书中,作者在宇宙战争、地心探索等宏大命题中,探索了个人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十亿分之一的文明》
来自宇宙的神秘晶体,带来了“吞食星”将要吞食地球的可怕消息,处于技术劣势的人类只能启动最疯狂的作战计划!
几首人类的古典诗歌,让“神族”遭遇了最大的挫折,为了突破“作诗”这一技术难题,神族竟要毁灭整个太阳系!
地球资源即将耗尽,“方舟号”飞向宇宙寻找适居星球,然而,重返地球时,却发现人类已被“细菌人”取代!
本书将视角跳出地球,望向浩淼宇宙,探讨了地球文明面对更强外星文明该如何生存的问题。
|
關於作者: |
刘慈欣,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因为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巨大贡献,于同年获得银河奖“科幻功勋奖”。
刘慈欣的作品兼具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世界科幻文学中树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级的高度。
|
目錄:
|
《爱因斯坦赤道》
《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
《动物园里的救世主》
《孤独的进化者》
《十亿分之一的文明》
|
內容試閱:
|
老人是昨天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的。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帘和音乐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开,但做不到。早年,在大西洋的那一边,当他在狭窄的阁楼上摇着婴儿车,和在专利局喧闹的办公室中翻着那些枯燥的专利申请书时,他的思想却是沉浸在另一个美妙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以光速奔跑……现在,普林斯顿是一个幽静的小城,早年的超脱却离他而去,外部世界在时时困扰着他。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这个由普朗克开始,现在有许多年轻的物理学家热衷的东西,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他最近常常自言自语。而他后半生所致力的统一场论却没有什么进展,他所构筑的理论只有数学内容而缺少物理内容。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那只是一个很小的、很简单的公式,只是说明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事实上,在费米的反应堆建成之前,他自己也认为人类在原子级别把质量转化为能量是异想天开……海伦?杜卡斯最近常这么安慰他。但她不知道,老人并不是在想自己的功过荣辱,他的忧虑要深远的多。最近的睡梦中,他常常听到一种可怕的声音,像洪水,像火山,终于有一夜他被这声音从梦中惊醒,发现那不过是门廊中一只小狗的鼾声。以后,那声音再没在他梦中出现,他梦见了一片荒原,上面有被残阳映照着的残雪。他试图跑出这荒原,但它太大了,无边无际。后来他看到了海,残阳中呈血色的海,才明白整个世界都是盖着残雪的荒原……他再次从梦中惊醒,这时,一个问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礁石一样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已几乎无法忍受了。
楼下的那人是个年轻人,穿着现在很流行的尼龙夹克。老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在听他的音乐。后来的三天,每当老人在傍晚开始拉琴时,那人总是准时到来,静静地站在普林斯顿渐渐消失的晚霞中,一直到夜里九点左右老人放下琴要休息时,他才慢慢地离去。这人可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学生,也许听过老人的讲课或某次演讲。老人早已厌倦了从国王到家庭主妇的数不清的崇拜者,但楼下这个陌生的知音却给了他一种安慰。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下起雨来。从窗口看下去,年轻人站到了这里唯一能避雨的一棵梧桐树下。后来雨大了,那棵在秋天已很稀疏的树挡不住雨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但年轻人似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老人放下提琴,迈着不灵便的步子走下楼,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没等年轻人回答,老人转身走回去。年轻人呆呆地站在那儿,双眼望着无限远处,仿佛刚才发生的是一场梦。后来,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一样。楼上老人房间的门半开着,他走了进去。老人面对着窗外的雨夜拉琴,没有回头,但感觉到了年轻人的到来。对于如此迷恋于自己琴声的这个人,老人心中有一丝谦意。他拉的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回旋曲,拉得常常走调,有时,他忘记了一个段落,就用自己的想象来补上。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但年轻人在静静地听着,他们俩很快就沉浸在这不完美但充满想象力的琴声中。
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阴影下,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阴暗而迷蒙。就在这夜、这雨中,莫扎特的回旋曲从普林斯顿这座小楼的窗口飘出……
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抬头见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年轻人站住,但没有转身,“不了,教授,您明天有客人。”他拉开门,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您还拉琴吗?”
老人点点头。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好,那我还会来的,谢谢。”
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老人一直在祝福那个遥远的新生的自已民族的国家,并用卖手稿的钱支援过它。但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看,路灯下老人看到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您,哦,您来的事情还有人知道吗?”他问大使。
“请放心教授,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也许那个年轻人知道,但他还知道……老人又问了一个很可奇怪的问题,“那么,您来之前就打算八点十分离开吗?”
“嗯……不,我想同您谈很长时间的,但既然您拒绝了,我就不想再打扰了,我们都会理解的,教授。”
老人困惑地回到楼上,但当他拿起小提琴时,就把这困惑忘记了。琴声刚刚响起,年轻人就出现了。
十点钟,两个人的音乐会结束了。老人又对将要离去的年轻人说了昨天的话:“你明天还来听吧。”他想了想又说:“我觉得这很好。”
“不,明天我还在下面听。”
“明天好像还会下雨,这是连阴天。”
“是的,明天会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时候不下;后来还会下一天,您拉琴时也下,我会上来听;雨要一直要下到大后天上午十一点才会停。”
老人笑了,觉得年轻人很幽默,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突然预感到这未必是幽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