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91.8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9.7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93.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4.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102.4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5.4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編輯推薦: |
甄峰、王波、秦萧、陈映雪、席广亮所*的《基 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与规划方法创新》以城市居民活 动和城市空间为主线,将南京大学ICT与城市研究团 队近些年来在大数据研究,尤其是社交网络大数据应 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重点在于分析和讨论大数据为城市研究与城乡规划 带来的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城乡规划创新 给出方向性的思考。当然,大数据在当今世界仍然是 新生事物,目前的工作大多是探索性的研究。一方面 ,本书中的数据“量”离真正的大数据仍显得规模不 够,另一方面,大数据的规划应用也只是停留在浅层 次的分析,真正的规划应用才刚刚开始。这些缺憾也 为后续研究留下了极大的弹性空间,期待本书的“抛 砖引玉”能够吸引*多的学者和规划师关注这一领域 ,并在城市研究与规划领域方面做出实质性创新。
|
內容簡介: |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与规划方法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下:首章为绪论,主要分析了大数据为城市研究带来的新机遇,从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指出了大数据研究对城市发展与规划科学化的重要性。第二章从大数据带来的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转型入手,理性分析了大数据对城市研究带来的价值和作用。第三章挖掘新浪微博数据,从全国及长三角区域两个层面解读了城市网络体系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划定。第四章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对城市居民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城市活动空间的变化,这是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尝试。第五章利用社交网络文本数据,构建了城市居民情绪与建设环境分析的框架,并对城市及其中心功能区情绪空间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探讨了情绪分析的规划应用。第六章从新技术应用与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出发,分析和讨论了信息时代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模式和总体框架,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平台建设的初步思路。第七章从学术创新的角度,指出了智慧城市规划转型的重点突破方向,并对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创新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型的重要性。
|
目錄:
|
1 绪论
1.1 大数据热潮与城市研究新机遇
1.1.1 “大数据”:定义、特征与类型
1.1.2 “大数据”为城市研究带来新机遇
1.2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
1.2.1 信息与通信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1.2.2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应用提高了城市研究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1.2.3 大数据支撑城市发展与规划转型
1.3 研究进展
1.3.1 流空间理论与流动空间理论
1.3.2 城市等级体系研究
1.3.3 城市内部空间研究
1.3.4 城市活动空间研究
2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与规划案例及创新框架
2.1 城市研究范式转型
2.1.1 新研究范式
2.1.2 大数据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2.1.3 大数据应用的理性思考
2.2 国内外成果借鉴
2.2.1 城市等级与联系研究中的应用
2.2.2 城市交通研究中的应用
2.2.3 城市功能区划研究中的应用
2.2.4 城市活动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2.2.5 智慧城市规划案例——智慧伦敦规划
2.3 基于数据分析的城市规划创新研究框架
2.3.1 规划调研及数据库构建
2.3.2 空间协调规划
2.3.3 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空间分析
2.3.4 空间预测与可视化表达
2.3.5 基于社交媒体的规划公共参与
2.3.6 框架构建
3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联系与城市群规划
3.1 基于微博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
3.1.1 研究方法
3.1.2 微博社会空间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
3.1.3 结论与讨论
3.2 基于活动空间的城市群空间划定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3.2.1 研究方法
3.2.2 城市群居民活动空间总体特征
3.2.3 城市群居民活动空间范围的划界
3.2.4 结论与讨论
4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活动空间分析与功能区划研究——以南京为例
4.1 大数据与城市活动空间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范围
4.2.2 研究方法
4.2.3 数据采集与处理
4.3 城市活动空间分析与评价:从场所空间到活动空间
4.3.1 居民活动时间规律
4.3.2 城市活动空间特征及动态变化
4.4 城市活动空间结构分析
4.4.1 城市活动空间结构的要素构成
4.4.2 城市活动空间结构的要素识别
4.4.3 城市活动空间结构的要素分析
4.5 街区尺度的活动空间利用
4.5.1 案例街区选取及现状分析
4.5.2 活动频次与空间功能的关系
4.5.3 活动内容与空间功能的关系
4.5.4 活动导向的空间重划与功能识别
4.6 信息时代下城市活动空间的变化趋势分析
4.6.1 新的空间等级或已有等级的依赖
4.6.2 用地类型与活动的关系及变化
4.6.3 功能区的混合与边界的模糊
4.7 结论与讨论
5 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的城市研究与规划
5.1 居民情绪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及规划应用——以南京市为例
5.1.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5.1.2 居民情绪与建成空间及场所环境关系探析
5.1.3 不同类型个体情绪与建成环境关系分析
5.1.4 城市功能区情绪分析规划应用
5.1.5 结论与讨论
5.2 基于情绪分析的校园空间主观评价研究——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为例
5.2.1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5.2.2 校园空间主观评价
5.2.3 情绪的时间窗格分析
5.2.4 结论与展望
5.3 基于网络口碑度的南京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以大众点评网为例
5.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5.3.2 南京城区餐饮商户口碑度综合评价
5.3.3 南京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
5.3.4 结论与讨论
6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以南京为例
6.1 新技术应用与规划公众参与
6.1.1 信息技术应用
6.1.2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6.1.3 信息技术应用对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作用
6.2 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模式与框架
6.2.1 公众参与模式创新
6.2.2 网络和大数据支撑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框架
6.3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平台建设
6.3.1 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平台
6.3.2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平台
6.3.3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管理决策平台
7 未来研究方向
7.1 学术创新方向展望
7.1.1 以大数据整合为突破的智慧化多规协同体系
7.1.2 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7.1.3 以综合研究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框架构建
7.1.4 以挖掘特色为目标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重点
7.1.5 以有效实施为保障的城市规划体制与机制创新
7.2 规划方法与技术展望
7.2.1 大数据与小数据的整合应用
7.2.2 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建立
7.2.3 规划信息化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