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8.3
|
編輯推薦: |
智慧入心 渡人渡己
全国模范教师,“天使教师”于洁全新力作
为一线教师答疑解难,分享教育的艰难和幸福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于洁教育博客“三年的缘”中“抱团取暖树洞”的精华部分,围绕一线教育疑难,从为师者的姿态、班主任的创新到“于洁沙龙”抱团取暖,凸显了于洁智慧入心的思想和“渡人渡己”的大情怀,是一本具有实操性的班主任手册。
|
關於作者: |
于洁简介
于洁,全国模范教师,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苏州十佳班主任,昆山好人。已出版《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对教育失败说不》《教育如此美好》《草尖上的露珠》等著作。教育博客“三年的缘”点击量达四百多万人次,成为众多一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平台。在全国各地做教育讲座二百多场,被媒体誉为“天使教师”。
|
目錄:
|
本书精要
序 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辑一 以燃灯者的姿态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教师应以燃灯者的姿态,用心灵的仁爱之光、尊重之光、平等之光照亮学生成长的路途。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奇迹的种子
冰雪融化后,草木自会生长
放下身架,赢得靠近的心
受伤的是师之权威,不是师道尊严
别让功利心锁住了双眼
将爱的习惯融入教育生命
辑二 踏着荆棘,微笑从容
“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时落泪,不觉悲凉。”教育注定是艰难的。教育就是一次次拉锯战,永远不放弃、不抛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对职业倦怠说NO
教育没有小事
反复抓、抓反复的拉锯战
花苞心态,耐心等待
你是吹散孩子心理阴霾的春风
排除多动症,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幸福源自与内心的气质契合
辑三 好关系胜于好管理
很多教师把工作是否成功立足在是否立言、立功、立德上。我认为,立情才是教师成长与班级管理的最高意境,因为,心通了、情近了,教育就成功了。
立情,师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理解是教育之爱的起点
教师最好的定位:亦师亦友
如果我是你,我会换个角度
当与未来的“三毛”相遇
与个性极强的学生如何相处
打造无恐惧教室从何做起
辑四 教育不会永远一个频率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集合在一起振动出的频率是不一样的。 教育不会永远一个频率,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创新。
“先礼后兵”法管理班级
“扬长”法,留住学生的心
别做事必躬亲的诸葛亮
积极有为,托起尖子生
新教师搞“民主”的时机
一张家校联系单的前世今生
怎样的家访是有效的
辑五 既做好老师,也做好家长
对于孩子,教师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接纳所有的孩子,善待所有的孩子,以家长的慈爱和老师的专业,以心和技术。
你虽然辗转,但终会优秀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他总是感到茫然忧郁怎么办
家庭是台复印机
如何同时成为好老师和好妈妈
辑六 抱团取暖,守望教育的麦田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让我们抱团取暖,一起面对教育中的艰难,一起品尝思维碰撞的美妙,一起分享教育的幸福!
“于洁沙龙”诞生记
选好班长,为班风定调
别让得力“靠山”变成压力“大山”
|
內容試閱:
|
在“木桶理论”中,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最短的那一块板,这个理论更多适用于尖子生。但是对待学习上吃力的学生,我们的眼睛一定要找到他最长的那一块板。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希望别人能够看到他的长处的,希望被肯定的。
我感觉换座位这件事情是一个点,我看到的一个面是你在班级管理上比较软弱,想搞民主,却变成了被“伪民主”完全牵制无力有所作为。我建议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好,再做。深思熟虑加上果断行事,这是做一个班主任需要修炼的功课。
家访目的要明确;如果需要了解一些真实的家庭情况,可以采用不预约的方式,就算父母不在家,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要会和家长沟通,需要家长怎么配合,可以用表扬式的暗示法,既给了家长面子,又达到预期目标;家访可以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前去,和任课老师一起家访,气氛会更加活跃,家长得到的信息量会更大;新教师如果不会说话,可以和老教师一起去家访,慢慢学习老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