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三十年文坛沧桑录》是王平陵对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坛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作品集,书中不乏作者的亲身经历、真知灼见。代作者说,"本书之作,就在企图解剖过去的病根,俾能对症发药,使过去的病态得到有效的疗治,务求今后的新文艺运动走上正确的途径,呈现勃蓬复兴的新气象"。
|
內容簡介: |
《三十年文坛沧桑录》作者以个人的见闻、经历为叙述的出发点,沿着历史的轨迹,根据他所知、他所见、他所闻的形形色色,对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坛的事件、作品、人物等进行介绍,希冀找到新文艺在萌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书中不乏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真知灼见。
|
關於作者: |
王平陵(1898-1964), 新闻界人士。本名仰嵩,字平陵,笔名有西冷、史痕、秋涛等。江苏溧阳人,毕业于杭州师范。生平著述甚多,涉及哲学、美学、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计有40余种。有短篇小说集《残酷的爱》,长篇小说《茫茫夜》,散文集《副产品》《雕虫集》,诗集《狮子吼》等。
|
目錄:
|
我的写作方法及重点
民初的热情文艺
“礼拜六派”文艺再估价
发出文艺复兴的号音
“文白”论争的重要文献
推进新文艺的主力
新诗的勃兴与演变
抒情诗的流行
初期诗派混乱的原因
新体散文的风行
陈衡哲的散文作风
几位优秀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
五四后期的散文作家
五四“剧运”的前驱者
平剧与话剧的论争
初期新演剧的扩展
考证小说的影响
启蒙期的短篇小说
启蒙期的长篇小说
北伐前夜的文派
口号文学的兴衰
跋扈横行的“创造社”
生命的**峰
幽默的真义
|
內容試閱:
|
推进新文艺的主力
我在前面曾经说过,五四以前的报纸副刊,是礼拜六派的文人任意支配的地盘,刊载些掌故、传奇、旧诗词、戏考、剧评,以及才子佳人式的短篇小说,聊供读者们在茶余酒后找刺激,寻开心,消遣烦闷的工具,拖在报纸的尾部,诚如一般人所说的"报屁股",虽为读者所需要,但不被读者所重视。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启蒙时期,像《学灯》《觉悟》等副刊,得风气之先,由专家学人来负责主编,尽可能地为介绍新思潮,推进新文艺而服务,无形中便提高"报屁股"的地位,而正式定名为报纸的"副刊"。那时期的《学灯》,是单独附在《时事新报》发行的一张副刊,在可容纳两万多字的篇幅内,有哲学论文,科学专著,名人传记,各种社会问题及经济思想的介绍与讨论;诗歌、小说、散文这类的文艺作品,每天也占有相当的字数,可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副刊。哲学家宗白华先生是《学灯》*早而又*出色的一位主编,他那时在同济大学研究哲学,隔几天,就从吴淞跑到望平街《时事新报》去发稿,偶尔也要写一些哲学与文学的短论,启发读者的兴趣,诱导作家们的写作方向,暗示《学灯》正需要那一方面的材料。如果把过去的《学灯》合讨本翻阅一下,你就会知道那些曾在时代的浪涛里受过洗礼,在文化学术界露过头角的人物,几乎都是他的投稿者。我也是他的投稿者之一。他是个好好先生,也可说是一位纯粹的学者,纯文艺的作者,不懂得组织、联络、树立门户等等的花样。所以,他的选稿标准才不致于受感情的笼罩,只问作品的内容是否有发表的价值。他告诉我,每天来自各方的文稿,平均有百余件之多,均是长篇巨制,一星期不整理,就堆积如山,层层积压下来,常使有些稿子好比石沉大海,极难有露面的机会,而他又懒得写信,就是附足退稿的邮资,因为积稿过多,无法在古纸堆中找出投稿者的原稿。可是,稿件照样拥挤不堪,一般投稿者并不灰心。郁达夫从日本寄给他一个长篇,就是轰动一时的《银灰色的死》,但宗白华先生以为他是个初次投稿的无名小子,抄写的字体又那么潦草,看起来很吃力,略略过一过目,便随着那些决定不用的稿件,一并归档在古纸堆中了。到了一年多以后,他发奋清理旧稿,又发现这篇《银灰色的死》,觉得不坏,越看越有趣味,就在《学灯》连载了半年,吸住了广大的读者。我在抗战第二年(一九三八年)的春天,遇见达夫于汉口,无意中提起这件事,似犹不能放宽宗白华的疏懒,他笑着说:"《银灰色的死》,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才写成,竟毫无消息,几乎失却写作的自信心,真想洗手不干,从此改行了。可是在一年多以后,忽然露面了。又鼓励我抛了在帝大学习的经济学程,钻向
文艺的牛角尖。可见一个杂志和副刊的主编,给予作者的影响是多么大!不过,这个长篇《银灰色的死》假使长此埋没在古纸堆,我也许精研了银行学,商业簿记,已发了财,团团做富家翁了,何至于今天还是个一无所成,两手空空穷作家呢?"他的幽默性的问答,逗得文友们都笑起来。
在《学灯》发表的作品,充满着学术的气氛,常常连载十万字以上的作品和专门性的著作。像梁任公的《欧游心灯录》,罗志希翻译的《思想入狱时代》,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名著《到自由之路》,还有一些世界名作家的长篇小说,都曾在《学灯》连载过;但并不影响印成专册后的销路。那时期国内学术界盛行着公开讲学的风气,从欧美先后来中国讲学的,有哲学家杜威、罗素、杜里舒、诗人泰戈尔、盲诗人爱罗仙珂,节制生育的专家山额夫人,
还有些短期来华的学术界名流,他们的讲演稿大抵是相当专门的学问,无不在《学灯》上找到了长期刊载的篇幅,而读者们绝不感觉厌倦,可见当时的青年们为要解救知识的饥渴,满足发表的欲望,真是异常的迫切!这些学术性的著作及讲演稿,同样地常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北方的《晨报副刊》,择要登载,然不若《学灯》的舍得腾出广大的篇幅,在学术上作无限止的服务。
《晨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先生也带有浓厚的书卷气,只在哲学、文学的范围找材料,很少采用批评现实,反映政治意识的论著,所刊载的散文小品、诗歌小说,多是纯文艺的作品。所以在仅有的几块新文化的园地还能勉强保持不偏不倚的纯洁作风,为真正的学术文化而效劳,这也许是因为宗白华、孙伏园都是老实人,具有重视学术的癖好,鄙夷政治性的活动,不容易接受诱惑所致。报纸的文字版面,我们如不能使副刊担起学术文化上的领导责
任,其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