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9.7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1.8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102.4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80.3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7.4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73.7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5.2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1. 明确提出“界限感”这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关键因素,通过12型心理人格解析,55类处世行为准则和33条交际拓展技巧,让内心善良的人不再惧怕人情往来。
2. 当你识趣的时候,别人才觉得你有趣。
界限清晰,是生活原本的秩序。
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他人的事。
别拿他人的情分,当成你的福分。
别拿他人的客气,当成你的运气。
3.做一个迷茫时代的聪明人,不要成为你讨厌的那种人,把握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际关系。
|
內容簡介: |
你弱你有理?我凭什么要帮你?
我没有权利迁就你的过分。
你还没重要到让我动用情商的地步。
也许你并不知道,诸如此类糟糕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因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界限感”的基本原则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
缺乏“界限感”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索取不愿分享,总是命令不愿商量,总是发泄不愿包容,总是破坏不愿维护……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欠你什么,想得到就要付出;你并不比谁高贵,想被尊重就要以礼待人;发泄情绪没关系,但不要伤害无辜的人;你的行为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掌握了“界限感”,你就会明白,亲密地保持距离,才是恰当的交际方式;圈子不同,不能强容;想跟别人愉快地做朋友,就不能强人所难;收回玻璃心,别人更愿意理解你……“界限感”是打造完美人际关系的魔力法则。
|
關於作者: |
凌岚,精通行为心理学,对人格解析也有深入研究,明确提出了“界限感”这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已出版畅销书《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
目錄:
|
第一章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把握自我边界,别因自我认同感而失去理性
迁怒,损人不利己
炫耀,碾压了别人的尊严,也失去了他们的认同
别在自己的主场丢盔卸甲,独立人格让你获得爱与尊重
给对方一点空间,就是给自己一份心安
少一些计较,大气的人才受欢迎
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再决定要不要开口
能随手解决的摩擦,没必要小题大做
第二章 “情感绑架”是毁掉所有关系的根源
无能的人最喜欢用交情“绑架”别人
谁都没有义务迁就你的过分
你还没重要到值得他关注的地步
强人所难,怎么能愉快地做朋友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没人愿意看你摆架子
过度热情反而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不要为了任何事去讨好任何人
做了中间人,就要当心受夹板气
放得下脸面,自然更有情面
玩笑太过火,害了自己伤了别人
第三章 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苛求他人的情分
别人不想帮你,也许是因为你太无知
你所认为的不公平,在别人眼里可能很正常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你
隐私这种事,别泄露自己的,也别过问他人的
需要跟别人协作的时候,请不要孤立了自己
多嘴的人,走到哪里都惹人厌
吃亏是福,总是吃亏哪来的福
你可以对上级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说话要留有余地
第四章 不打扰,是你与别人最好的相处方式
请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我
他人的人生,你碰不起
别人不是你,不要过于苛求
别成为那个毁掉生活情趣的人
每个人生来都有价值,不要小瞧任何人
太过高调,反而会让自己的人缘变差
用沟通解决杀伤力比较弱的流言
他人的嘲笑,何必放在心上
你吃的都是不懂拒绝的亏
别让自己的犯迷糊变成招人烦
第五章 如果没有界限,关爱也会变成伤害
把好脾气留给亲近的人
与爱人以外的人保持恰当的距离
爱人如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
暧昧,你玩不起
遇到对你没兴趣的人时,请你识趣
不要从人情世故的角度看待伴侣
爱情不是你的全部,生活才是
幸福靠心感知,不需要秀给谁看
再亲密的人,也忍受不了你过度猜疑
第六章 不是你的圈子,就别忙着挤进去
不要忙着挤进别人的圈子
找准位置,不妨碍别人,也不拘束自己
从成熟的角度接纳别人的批评
完美的人际关系从玩转朋友圈开始
别让金钱“逆袭”了朋友圈
看人说话并不是羞耻的事
误会,往往会给你一道致命伤
太精明的人只会耽误自己
不管多么敬重上级,也不要任其摆布
|
內容試閱:
|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与别人的关系多么亲密,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度介入别人的生活。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你不懂得包容和忍让,一味地咄咄逼人,很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而适当地保持距离,才能给对方和自己都留下回旋的余地。
公司有个女同事叫玲子。有天,玲子问我,能不能帮她找一间廉租房,她想一个人住。
我有些疑惑,她本来是跟闺密欢子一起合租的,怎么突然就要找房子呢?
玲子看出我的疑惑,有些失落地说:“唉,别提了,我再也没办法跟欢子好好相处了。”
听了玲子这句话,我想起三天前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玲子一到公司就在办公桌上东翻西找。我看她一脸焦急,就问了一句:“丢东西了吗,要不要我帮你找我?”
原来玲子有份客户资料找不到了。
我和玲子是邻桌,我们经常有把东西放到对方桌子上的情况,我在自己的桌子上翻了翻,没发现有玲子的东西。这时,我突然想起来,昨天晚上下班的时候,玲子好像将一份客户资料带回了家。我连忙提醒玲子。经我一提醒,玲子也想起来了,她确实把那份客户资料忘在家里了。
玲子马上给在家调休的闺密欢子打电话:“欢子,我有份资料丢在家里了,麻烦你帮我送到公司吧。”
我听不到电话那边欢子说了什么,只看到玲子舒了口气,估计是资料找到了。
半小时后,玲子的电话响起,她接了电话,就匆匆地赶到前台。我寻思,肯定是欢子到了。
果然,不一会儿,玲子致谢的声音从前台传来:“欢子,辛苦你了,今晚回家我给你带好吃的。”
出人意料的是,欢子却对玲子好一番责备:“你这个猪脑子,总是丢三落四的,要不是我在家,看你不得哭死。”声音之大,让公司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大家纷纷向前台看去。
当着整个公司人的面,玲子被这一番数落,自然不悦。可欢子依然不依不饶,“猪脑子,猪脑子”说个没完。
玲子气愤地说:“我错了还不行,你赶紧回去吧,我还要上班。”
欢子哼了一声,转身离去。可刚走出没几步,她忽然又折转身来,盯着前台的小姑娘说:“刚才我跟闺密闹着玩儿,你一直冷着眼看我干什么,没教养。”丢下这句话,欢子扬长而去。
前台的小姑娘都快被气哭了,玲子见状,赶紧好言安慰。
事情平息后,玲子回到座位,一阵长吁短叹。
被欢子一闹,玲子觉得在公司丢尽了脸面,非常苦恼。我便安慰了她几句,见玲子没什么过激反应,我们便各自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以为那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玲子现在提出想搬家,我猜想可能跟欢子送资料那件事有关,便问:“你跟欢子还没和解吗?”
玲子说:“那次矛盾只是个导火索,我忍欢子很久了,她做事真的好过分。”
玲子和欢子是大学同学,两人来北京发展已经三年了,一直住在一起。
刚来北京那会儿,她们为了生计奔波,两人常常不分彼此——衣服换着穿,房租谁有钱谁先垫付,一起买菜做饭。
当她们工作稳定,收入有了保障后,开始对生活的品质有了一定的追求。渐渐地,两人的性格、爱好、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她们便遵循大事共同商议,小事各随心意的原则相处。比如,房租每人承担一半,值日按天轮流。
三年来,两人亲如姐妹,相处得非常融洽。就算有了争议,也能很快解决,从来没有过伤害对方感情的过激行为。
然而,玲子心里明白,表面看来她跟欢子亲密无间,其实内心早就互生嫌隙。两人每次闹矛盾,都是玲子主动容忍退让,才换得了眼前的相安无事。时间久了,玲子心生郁结,总有一天会忍无可忍,爆发出来。
按玲子的话说,她跟欢子的矛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欢子认为跟玲子关系好,就可以直言不讳,经常毫不留情地指责玲子,即便在公众场合也不顾及;二是欢子完全不尊重玲子的私人空间,经常妄动玲子的私人物品,干涉玲子的私事。
欢子犯了一个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她忘记了,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私人空间,别人决不能毫无底线地强加干涉。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我建议玲子应该先跟欢子好好谈一谈,把她的感受说出来,毕竟是多年的好朋友,不要因一时冲动就断了来往。
玲子叹了口气,想想自己都忍了这么久了,也不差这一次,决定回去跟欢子聊聊。如果聊开后,欢子还是不知分寸,她就果断搬走。
这件事后,过了一个多月,玲子对我说,欢子以前把自己的咄咄逼人当成亲密的表示,现在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逐渐改变了与人相处的方式,在这份友谊中,两人都感到更加舒服,也更加亲近了。听了这话,我打心里为她俩高兴。
人们常说最亲近的关系也是最脆弱的,两个人长时间不分你我,难免会忘记自身应该坚守的分寸,以至于过多地干涉对方的私人生活,最终导致互相怨恨。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平行线的方式相处,才能避免摩擦,共同进退。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适当的距离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没有距离的相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人与人相处需要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感情才会长久。
把握自我边界,别因自我认同感而失去理性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触:当别人说起你所熟悉和喜爱的人或事时,哪怕他的评价很客观,可一旦稍有负面评价,你就无法容忍,会与之据理力争。
这是自我认同感在作祟。自我认同感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
一般来说,人在成熟之后的各个阶段,不论是青年、中年和老年,都会被自我认同感影响到日常中的规划、心情、行动。它给了我们内在自信,但有时也会让我们盲目自信,丢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我们一味地坚守自我认同感,就很容易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引发不快。
我的小表妹刚刚步入大一,她的自我认同感也是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的。不过,这可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有一次,小表妹在微信里跟我诉苦说:“我真是讨厌死班里那几个多嘴的女生了,恨不得马上转到别的班级去!”
我平时跟小表妹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个好脾气的乖乖女,从初中到高中,全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学习上,从未做过出格的事。这次不知是什么事,竟然惹得她大发雷霆。
我试探着问:“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孩子间拌拌嘴是再正常不过的,能有多大的事让你这么生气呀?”
小表妹愤恨地说:“如果是我个人的事,她们随口说说我也忍了;可是她们居然辱骂我的高中母校,我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听到这里,我心中咯噔一下,大概猜到了其中的原因。我说:“她们是不是议论你高中时学校有个女生坠楼自杀的事情了?”
小表妹说:“是呀,那件事给我的高中母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可是,她们也不能以偏概全,说我的高中是个垃圾学校吧?”
我劝慰说:“她们那样说确实不对,但是那件事确实恶劣,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你可以跟那几个女生解释说,不论是哪所学校,谁都不希望发生那样的事,但她们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恶意抹黑你的高中母校,更不能以此嘲笑你。”
小表妹说:“好,我会跟她们解释的,更会以优秀的表现来证明我的高中母校不垃圾。”
过了一段时间,小表妹再次给我发微信,说那几个女生已经跟她道过歉了。因为她在班级里成绩优秀,还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她的同学们认为这是她在高中时期打下了好的基础,对她很是佩服,现在大家都是好朋友了。
我回微信说:“这样最好不过,你们年纪都还小,有了矛盾就要及时化解。不论是谁,要想明辨是非,就得走出自己的偏见,用客观事实来说话。”
随即,小表妹发了个撇嘴的表情和一个网址给我。我不明所以,打开网址,立即被里面的内容惊呆了。
那个网址是一个论坛讨论帖,内容是某明星因犯了严重错误被媒体曝光,结果引发了粉丝和看客的口水仗。粉丝自然是极力维护这位明星的名誉,看客则是大加指责。
我发现,小表妹也是这位明星的粉丝,她极力跟看客们争辩,甚至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看客进行谩骂。
为此,我不禁怀疑这还是那个好脾气的小表妹吗?很多人在网络中固然会放纵自己的情绪,但小表妹发表的那些言辞,堪称是网络暴力。
很快,我就意识到,小表妹的这种情绪,是她盲目地听从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结果,只要对小表妹加以指导,就能带她走出这个情绪的雷区。
很多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通常会固执地坚守自己所认可的观念,容不得别人指责。比如,像小表妹提到的母校问题,即便她的母校发生过不好的事情是事实,她也无法忍受别人说出这个事实。我们最先认可的观念在我们心中往往是神圣的,即便那种观念是错的,我们也无法察觉,而是按照惯性思维去一味地坚守。
小表妹这次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而不辨是非地对别人恶语相向,就是因为在她看来偶像是神圣的,不可能有污点。与其说她在维护偶像,不如说是在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感。
明白了症结所在,我对小表妹说:“我知道你很喜欢那位明星,但明星不是圣人,也可能犯错。你已经是大学生了,应该能够分辨是非,你扪心自问,那位明星真的没错吗?一个犯了严重错误、品行有问题的人,值得你费尽心思去维护吗?”
小表妹犹豫了好一阵,终于给我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并回复说:“我想通了。其实是我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不管好坏,都一律维护。可是,如果我认定的是错的,还极力去维护,不就是错上加错吗,这可不是好事,幸好有你的提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每每面对与自己观念相反的事情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极力排斥其他观念。如此一来,轻则跟别人闹得不愉快,重则大伤感情。
要知道,自我认同感固然能维护自己的自尊和立场,却更容易让人失去理性,误判是非,以至于引发跟他人的矛盾,破坏彼此间的感情。
试想,当我们判断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我如何如何”,又怎么能作出理性判断呢?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且自认为凡是关系到自己的都具有“优异性”,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此一来,你的视角将会变得狭窄,从而得出一些片面和幼稚的结论。
与人相处,如果能不一味地听从自己的自我认同感,不盲目地固执己见,或许,你可以与别人更加愉快地相处,你的世界从此会变得更加宽容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