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德国史稿

書城自編碼: 273560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德]兰克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492193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0/26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3.5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

HK$ 222.0
《战略:一部历史(套装共2册)》
+

HK$ 72.0
《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

HK$ 147.0
《英格兰简史》
+

HK$ 237.0
《拿破仑大帝(全2册)》
+

HK$ 88.5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編輯推薦:
1兰克名著国内首次翻译出版!
2从德文花体直译,完美呈现原著风貌。
3 译文精美,保持作品原汁原味,提供第一手的德国史15551618年史料!
《德国史稿:15551618》作者利奥波德冯兰克,十九世纪德国和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学家,近代西方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德国史专业人员或者爱好者均必看。真正的德国史爱好者万勿错过。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兰克名著《宗教改革》的续篇,记述了从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到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第一部分讲述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二部分讲述鲁道夫二世及其统治时代,作者详细论述了15751619年历次雷根斯堡宗教会议,以及德意志各个教派的联盟等一系列问题。全书是研究德国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初的重要著作。特别是对皇帝鲁道夫二世、马蒂亚斯的宰相克勒塞尔枢机主教等人的描写尤为精彩,在政治上新旧教双方在法理上的争执也尤为激烈。
關於作者:
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年,德国史学大师。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兰克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史学家称赞他为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永远无法超越的史学家等。在西方史学史上,兰克是一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作品颇丰,包括《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等。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时代.......................................... 001
宗教和平的影响.................................................................................... 003
和平的条件............................................................................................. 005
德国内政概况......................................................................................... 008
德国贵族的私人关系............................................................................ 013
斐迪南一世............................................................................................. 018
民间的情况............................................................................................. 023
维持德国局势稳定的要素................................................................... 036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希冀................................................................... 045
神学上的分裂......................................................................................... 050
马克西米利安的对策............................................................................ 062
马克西米利安立场的改变................................................................... 068
德国新教会和天主教反宗教改革...................................................... 073
1575年及1576年的谈判................................................................... 081
结语.......................................................................................................... 088
第二章 帝国史(从鲁道夫二世当选直至斐迪南二世当选).................... 093
第一部分 皇帝鲁道夫二世执政期间召开的帝国会议史............ 098
回顾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位时最后的帝国会议............................ 098
1582年奥格斯堡帝国会议................................................................. 101
1594年的帝国会议.............................................................................. 115
1597年的帝国会议.............................................................................. 124
1603年的帝国会议.............................................................................. 132
1608年的帝国会议.............................................................................. 140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 156
第二部分 皇权由德国的哈布斯堡家族老系转向新系................ 161
皇帝鲁道夫二世.................................................................................... 161
马蒂亚斯当选皇帝以及1612年的选举协议................................... 189
帝国政府倾向于调解功能及帝国宰相克勒塞尔............................ 197
1613年的雷根斯堡帝国会议............................................................. 206
妥协和继承............................................................................................. 219
1619年的皇帝选举.............................................................................. 229
人名、地名索引....................................................................................................... 243
译后记 250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时代
德国历史观察之琐碎
说相同的语言、有着类似的风俗还不能称其为一个民族。上帝在一个民族中植入心灵之契合,内化成为高级的觉悟,引导着这个民族寻找共同且普遍的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曾经的统一构成了欧洲境内力量和面积占据优势的强大帝国。然而我们也知道并且一致同意,这个自主、坚决排除异己、坚定自我价值的统一体正在消退。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我们是如何从前者退化成为后者的,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众口一词:这分裂应首先归咎于宗教改革。
诚然,这场承载民族骄傲的改进教会之巨大工程,其必要性清晰且充满光荣;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伴随其而来的是所有层面的分裂、三十年战争中生灵涂炭、日耳曼语系诸族中因教派不同造成发展各异、帝国的衰落和瓦解所有这些分裂之缘起确实是宗教改革。
然而正如两大阵营一致承认得那样,宗教改革不可避免,那难道其后果就可以避免吗?这解放我们且给我们自由的,就定会导致我们的不和与分裂吗?又或者是由于一系列偶然之事态和可以避免的错误导致这一结局呢?
我认为人们必须正视这一难题。
必须进行研究的是,宗教改革是否从一开始就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并导致另外的发展,以及是否可能达成信仰的统一。这一研究之展开不仅限于德国国家层面和政治层面,还需要对普遍性及神学进行考察。
让我们进一步假设,查理五世治下所发生之一切皆为必然。所有的一切是为了祖国统一而发生的吗?又或者在当时宗教改革已完成但尚未遍及整个德国,那德国又是在多大程度上可被视为统一呢?而统一尚未遍及德国所有地区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在某些层面上甚至让人想起我们民族今天的状态和需要[1]。
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时代对后来历史之走向起了决定作用。若是那时有可能将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那么他们确实做到了;即使未能有所成就,民族利益那时也是重要的考量。
请允许我在此阐明我的观点:并未有什么其他意图,不过是爱国赤子的想法与思索。除参考德语资料外,还有居住在佛罗伦萨的一位德国人的记叙、几位威尼斯使者的记录,以及一些圣座大使的报道。这些材料是我在维也纳、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找到的[2]。

宗教和平的影响

在法国人占领德国北部之前,我家乡的人们最喜欢讲述的就是七年战争的事实和变故。年长有经验的人们看着那些壕沟堡垒会想到,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他们中间喜欢古代传说的人会接着说,在那很久之前还有一场百年战争发生在德国,那时相邻的城堡互相交战,无数城堡变为废墟又被重新修建,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堡废墟便是由此而来。
我只是想用此事举例,家乡人那些黑暗的记忆保存着兵荒马乱年代中的种种痕迹,至少他们并未夸大其词。在皇权衰败之后,德国的确又用了一百多年才终于恢复平静。
和平多少次缔结之后又被多少次打破:似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哪一个贵族家族因爱好和平而愿意将充满如此争斗之地纳入其治下,宗教改革就这样一步步地蚕食着人们的精神。查理五世那些统治岁月是怎样的动荡!从莱茵河直到图林根,农民愤怒地揭竿而起;紧接着是汉萨同盟与北方各国的最后战役。贵族各自结成了联盟和敌对联盟相互对峙威胁;之后新教徒们拿着武器将符腾堡公爵逼回老家,并将不伦瑞克公爵赶走;最终整个德国达到冲突的顶峰,在因戈尔施塔特和米尔赫贝格附近,相互对峙。查理五世是如此强大灵活,他的胜利也毫无悬念,然而这些却并未缔造和平。
反对他的人们再次拿起永不倦怠的武器;勉强逃离困境的他,最终丧失了勇气,身心疲惫地离德国而去。在才智和权力上,他的兄弟斐迪南都不如他。咄咄怪事的是宗教和平[3]并非自发,而是由皇帝下令生效,武器被放下,长久的和平时代到来了。
当时驻德国的外国使者们首先感受到了这一巨大变化。在查理五世皇帝的最后岁月里,一位圣座特使在给卡拉法枢机主教描述德国情况时写道[4],没有任何一个贵族、一座城市或者某个邦国不因为宗教或者世俗的原因与邻居为敌而陷入争斗的。其中藩侯阿尔布雷希特与不伦瑞克家族、普法尔茨的选侯*奥托亨利与奥格斯堡的枢机主教奥托均是公开的敌人;其余各方完全没有彼此信任,因此经常拔剑相向;宗教、强占财产、执法权还有其他政治让他们产生嫌隙。在瑙姆,堡萨克森、勃兰登堡和黑森贵族们重新缔结世代友好的会议,被这位特使看作伪帝国会议而在缔结宗教和平之后,这位特使再访德国时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这种和平并不赞同,称之为背弃上帝:然而他承认,这种和平非常有效,自从其实施以来未有无论大小的任何战事;长久以来从未有过的统一和谐出现在德国的贵族中[5],可以确定的是和平的状态持续了三十年。格伦巴赫事件*出现了,尽管很快结束,但一方有着危险的意图,另一方则面临严厉的惩罚;这一事件同一场战争无异。皇帝所一直遭受的以下犯上消失了;贵族们又来参加帝国会议,并且最终达成一致;地方管理机关确能发挥功能;不同寻常的秩序产生了;安全与公共自由在一段时间内和谐统一。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长久战乱带来的分崩离析之后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和平的条件

这一和平究竟是否为幸福的结局?它能否承担争执各方矛盾的诉求?而这一和平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并为人们所一致接受?
在此我不想逐条详述决议的内容:其大部分并非新创;单单是考察最重要的几点,会发现它们并非是借着特殊的幸运而产生。
毫无疑问的,当时帝国的整个宪法取决于神职人员的安排,那时关于重大事件的决定需要由贵族参议会决定,而参议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来自教士阶层。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宗教贵族是否有权接受奥格斯堡信条。他们选择这一信条,并非是要将所有教会的财产世俗化。新教徒一再宣称,他们改革绝不是为了此事[6]。他们希望继续保有神职人员的法统,但是他们应该有权选择信仰。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争执,几乎让此次会议接近崩溃。让人怀疑的是:宗教选侯们在大会开始时面对新教徒们提出的要求保持沉默,或许作为神职人员他们也同意新教徒的观点,但是由于惧怕而不敢公开表达[7]。可惜的是我们德意志的历史记载,在历史人物争辩时经常保持沉默然而这种争辩是大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无法理清,最终得胜的一方因何占了上风;但是最终尘埃落定,甚至连斐迪南本人也被这一派说服;新教徒也不愿再让步(他们宣布因着良知无法继续如此)但也不愿放弃达成的和平,宗教贵族们最终选择了中间路线。他们允许国王为和平制定法令,但是必须写明:这样的法律并不是他们所愿意的[8]。于是斐迪南下令:若是帝国神职人员放弃天主教信仰,将失去圣职和所有财产。这就是教区保留权。
这里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各地区的神职人员该遵守怎样的规定呢?若是教众们选择了新教信仰,这些具有统治权的神职人员该怎样面对?因此,这一法令除了第一条有关帝国的规定外,还有第二条有关各地区的规定。新教徒们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权利,但是各地区的神职人员也同样顽固地要求自己的权力不受限制。在这里斐迪南是偏向新教徒的。斐迪南从人数众多的参议会中选择了愿意谅解的代表,组成了一个小型议会;他对这个议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半的和平没有意义,若追求和平则必须追求全部的和平。他三次出现在代表会议现场,苦口婆心地向众人解释,若是不能达成一致,他决不放弃。最终他个人的努力有了成果此时天色已晚,此前一直坚持己见的天主教徒最终宣布:为了能保有和平之全部,且抚慰辛劳的国王,同意其心愿:放弃强迫新教徒臣民必须选择天主教,正如新教徒在其他谈判中所做的让步一样。他们允许国王给那些愿意选择奥格斯堡信条的臣民赐予和平[9]。
多么古怪的和平!以上两点是最重要的关键点。教区保留权和保护新教徒并存。前者保持了天主教会的贵族,后者则保证了臣民能够无惧怕地参加改革后的宗教。德国的整个未来建立在此之上。为了达成协议双方进行了艰苦漫长的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他们深知无法用统一的规定达成和平。尽管宗教保留权最终写入了帝国的法律中,但是还附加了一条注解:要将两种信仰合一未能实现;根据查理皇帝赐予他的全权代表权,斐迪南国王规定了这一点。尽管新教徒得到了保证,绝对不会有教会的贵族强迫他的臣下退出奥格斯堡信条,但是斐迪南还再次重申:两种信仰不可平等而视他根据皇帝赐予他的全权代表权做出的决定[10]。
但是皇帝公开的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那时的声明有着自己的特性。一项决议,往往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并且参考了无数的意见,但是这一决议往往并不具有皇帝的绝对权力。必须承认,这样的决议替代了双方无法达成的绝对认同,事实上是一种妥协,而且包含着双方的抗议。
该如何看待这一和平呢?必须承认它再次确认了《帕绍和约》的条款。但单就双方争论的焦点,却并未能找到面向未来的满意方案。人们缔结和平,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未来,而是因为若没有和平则没有未来。
德国不受内战困扰的深层原因,并非这一和平协议的作用。和平到来还有其他的要素,而且这些要素还驱使人们保障和平。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要素。



[1] 让人不禁想到坎宁的话:在此前的历史中尚未有比宗教改革更像今日的状态者。1832年4月30日,在麦克唐纳先生任命典礼上的讲话。



[2] 此论文乃是我在意大利旅行中所收集整理资料而写成的第一部作品,早于1832年发表在《历史政治》期刊(第一卷)上,写在教皇国历史和宗教改革史之前。此书的内容本来可以通过扩充前面提到的和许多其他资料变得详尽许多;但我决定让它保留原来之风貌一个良好的记录。本书也是那些岁月的纪念。



[3] 同时也是国家安宁。其意思是宗教之后国家结构上的和平。



[4] Informatione del Revmo
Vescovo Delfino a MSr ILLmo
Rmo
Caraffa;MS.从Bibliotheca Barberina 在罗马nr。3007.Ed in somma
chi per la religione,chi
per beni usurpati chi per causa della giurisdittione chi per altri gravami ognuno viveva con sospetto e conveniva per
consequente stare in armi,il
chemo re
sta nella dieta,li principi della
casa di Sassonia Brandeburg
et Hassia che sono in se potentissimi
e capi degli heretici si ridussero a
Naumburg e di la
quasi da una antidieta
scrissero a S.M对于这一瑙姆堡的会面,门策尔在不久之前还提到。
* 选侯(Kurfrst),亦可译为选帝侯,因选出的是罗马人的国王,此处按德文原意翻译成选侯。译者注


[5] Delfino:Ed stato,per dire il vero di tanta defficacia questa quantumque
empia pace,che dallhora non stato piccolo ngrande movimento darmi in
parte alcuna dellimperio e di qua
credo che nasce la risposta gagliarda
che fece a me il
sermo re,quando la
seconda volta audai a S.M.e mi dolsi
con lei da parte di
S.Beatne di questo recesso
come a pieno scrissi
da Vienna alli 27 di Marzo
1550?这封信我没有看到。
* 格伦巴赫事件(Grumbachsche Handel)是发生在韦廷家族的一起内讧奇案,造成萨克森科堡埃申纳赫公爵中间者约翰腓特烈二世被终身囚禁。选侯约翰腓特烈二世手下的一位名叫格伦巴赫的威廉的骑士抢劫维尔茨堡大主教,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以破坏帝国和平为由要求他移交格伦巴赫并将选侯的头衔让出,而中间者约翰腓特烈二世抗命不从,于是双罪并罚由其弟约翰威廉和韦廷家族另一支阿尔伯特系出兵围攻中间者约翰腓特烈二世,迫使后者投降。1567年肇事者格伦巴赫被处以车裂,而中间者约翰腓特烈二世则关押在奥地利被囚禁至死,其领土和权力转至其弟约翰威廉名下,而选侯头衔归阿尔伯特一支所有。译者注


[6] 奥格斯堡信条最终的声明:选侯和众贵族在此声明,且特别强调,绝不破坏教产的完整性或侵吞教产,而且要求所有帝国阶层尤其是选侯进行监督,若是有人企图染指教产必须阻止。



[7] 至少对于帕绍主教而言是如此,参见1556年符腾堡使节对帝国会议的记录,《符腾堡历史》第四卷,第96页。人们可以发现其观点的倾向,参见第五卷。补充注解:这一点在《宗教改革史》第五卷中有详细讨论,但是在这里提出的观点还是适用的。



[8] 对这一法律既支持又反对的态度值得注意。证据来自如下说明出处同上:因为尊敬的国王陛下坚持这个决定,终结所有暴力行为,也因为众位贵族的支持以及他们的权力,而众位尊敬的贵族以及皇帝陛下则按照臣民的请求制定了现在的形式,但是众神职贵族凭着良心声明,这样的法令并不是他们的意愿。



[9] 9月20日及21日国王陛下和选侯以及臣民代表谈判纪要,莱曼,第二十三章。



[10] adeo,ut utriusque religionis ordines in hoc punto concordari non potuerint. Quapropter nos, de S.C.Majestatis, fratris ac domini notri, data potestatis pelntudine et arbitrationis declaravimus, constituimus et decrevimus, declaramus etc. 这一声明可以在1575年申肯贝格(Senkenberg)的选侯会议记录中明确找到:?《未刊印及罕见材料汇编,第三部》中可以看到只字不差的拉丁文原文。此外这一规定如同此次和平协议中的其他规定一样摇摆不定。请看这一段:qui a longo tempore
Augustanae confessionis religioni addicti et ad hunc
usque diem eam observant。谁来定义时间的长短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