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編輯推薦:
《比较译丛》主编钱颖一推荐的经典经济学读物。相同的经济学完全可以开出不同的政策处方,每个国家都要针对自身的特色,对症下药,才能最终走上繁荣之路。
內容簡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大多数东亚新兴经济体,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献计献策,为接受援助的经济体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结果却事与愿违。非洲和拉美国家接纳了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政策处方,经济依旧陷入困境;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特立独行,却大获成功,走上繁荣之路。在当前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是继续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还是让各国对症下药,走出自己的特色?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组织能否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相同的经济学原理,就应该让所有的国家都实施相同的政策吗?《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给你答案!
關於作者:
丹尼罗德里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国民研究局、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发展中心、国际经济学研究所成员。2007年获得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颁发的首届Albert
O.Hirschman奖(SSRC的最高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目錄 :
""比较译丛""序
中文版序言
导言
第一篇
经济增长
第一章 对全球 50 年经济增长格局的一种诠释
第二章 增长诊断法
第三章 制定增长战略的实用方法
第二篇 制 度
第四章 21 世纪的产业政策
第五章 高质量增长的制度基础
第六章 选择合适的制度
第三篇 全球化
第七章 治理经济全球化
第八章 从发展的视角看全球贸易治理
第九章 谁的全球化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译后记
附 录
內容試閱 :
在过去 25 年的全球发展经验中,中国的表现十分突出,它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增长加速纪录。正是这一原因,人们对其他贫穷区,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前景依然能够保持乐观,而不论它们最近的增长纪录是多么令人沮丧。因为既然中国能做到,其他国家理论上也能做到。
因此,中国的故事在本书中占突出地位。在本书中,我不时会提到中国的改革 :经济改革需要的是一种战略性的、分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的方法,而不是开列无所不包的、细目清单式的方法
;对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做出准确诊断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进行试验和政策创新
;以注重实效且常常是非正统的办法克服政治约束
和次优解决方案带来的问题
;对于那种普适性、最优做法
式的改革药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重视保留和运用政
策手段,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促进多元化。中国的例子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这些特点在中国都已足够显著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因素,人们很难想象中国会做得更好。中国 1978 年之后的经验常常被简单地描绘成经济自由战胜政府监管、市场战胜计划的典型。当然,释放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在中国转变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标准的诠释忽视
了一个核心要点,那就是
:中国的政策并非只是大爆炸式的《华盛顿共识》
改革的一种渐进的或更加务实的版本,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的结
果。根据这种思维模式,人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措施可行或不可行,因此需要在具体的背景和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鼓励试验,也不会因为属于非正统而难堪。虽然其他国家不能完全照搬中国的具体改革举措,比如价格双轨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但却可以仿效中国的思维模式。
中国的例子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这些特点在中国都已足够显著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因素,人们很难想象中国会做得更好。中国 1978 年之后的经验常常被简单地描绘成经济自由战胜政府监管、市场战胜计划的典型。当然,释放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在中国转变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标准的诠释忽视了一个核心要点,那就是 :中国的政策并非只是大爆炸式的《华盛顿共识》改革的一种渐进的或更加务实的版本,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的结果。根据这种思维模式,人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措施可行或不可行,因此需要在具体的背景和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鼓励试验,也不会因为属于非正统而难堪。虽然其他国家不能完全照搬中国的具体改革举措,比如价格双轨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但却可以仿效中国的思维模式。各种由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冲突和动乱的手段,正如我在本书第五章中所指出的。到目前为止,在经济竞赛中,中国比印度做得好很多 ;但中国再往前走却面临严峻的制度性挑战。这里最大的问题是 :中国经济是否最终会增长到其脆弱的制度基础之外,从而使得增长出现停滞?或者说,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的领导人能否做出与经济发展方面同样成功和具有创新性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