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中国企业不乏自己的工匠精神,缺乏的是传承与创新工匠精神的土壤。千企联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古人云:凡事宜内求,不宜外求。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不乏张冬伟、顾秋亮、胡双钱、王有亮、王五胜、王津、杨泽华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也不乏王老吉、全聚德、吴裕泰、同仁堂等返璞归真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更不缺圣象、德胜洋楼、华为、格力、美的、小米等秉承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新锐企业,然而我们很多人提起工匠精神,言必称德日,这本身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贬斥。正如一句经典励志名言所说:别人看不起你,很不幸;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幸。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工匠精神传承创新下去,争做大国工匠。
|
內容簡介: |
2016年工匠精神初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企业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历史从来不缺好的工匠,现在也不缺好的手艺人。而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部深入阐述工匠精神的作品。在移动互联网、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出人们对创新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书从古往今来的能工巧匠入手,向我们阐述了何为工匠精神,何为精益求精的匠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要用工匠精神来要求自我、锻造自我,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从而让生活多一点精进,少一点敷衍。
|
關於作者: |
崔学良,圣象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圣象管理学院院长,专注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企业大学、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担任过上海青年创业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赋能教育中心特聘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大学MBA社会导师等职务。先后荣获过:中国十大教导型企业家、上海市十大杰出经济青年专家、中国人才发展创新奖、中国企业大学菁英奖、中国企业教育杰出人物奖等奖项。著有《责任就是能力》《无微不至》《家居建材门店店长实战手册》《家居建材这样卖》《家居建材导购圣经》等畅销书,在《销售与市场》《哈佛商业评论》等国内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发表各类文章超过100篇。
何仁平,火爆网总经理,郑州火爆网、火爆商学院、火爆大讲堂联合创始人,电子商务营销专家。秉持工匠精神,从专注核心主业做工匠型企业,到坚持变革创新,始终以一颗匠心全力以赴打造服务型招商平台。急企业之所急,实际解决企业的招商问题,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恪守品质,砥砺匠心,在分享经济时代,借助互联网 ,以工匠精神,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
目錄:
|
第1章
匠心之筑 唯有热爱不可辜负
稻盛和夫:迷恋的情怀 001
野心不能成就你的,热爱可以 004
工匠精神,不为利益的敬业 008
在工作中找寻人生的乐趣 011
奇迹之初都是一颗热忱的心 015
为自己而做,一切都值得 018
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打磨 020
带着全身心的爱投入工作 023
第2章
匠心之本 一生专注一件事
汉斯韦格纳:只想做好一把椅子 028
一人一技,一技一生 030
大国工匠的敬业精神 032
一朝开始,永不止步 036
干一行,精通一行 039
分心会带来失败 043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046
做正确的事 049
带着思想去工作 052
第3章
匠心之细 步步精心,步步为赢
苏州玉雕师俞艇:慢工出细活 057
万事之始,事无巨细 060
苛求细节的完美 063
稳做事,不急躁 067
成败都在细节处 070
慢一点,稳一点 072
留心小事的哲学 075
1%的错误也不能忽略 079
越简单,越精心 082
延伸阅读 张小泉剪刀:良钢精作,创艺生活 086
第4章
匠心之魂 极致美的追求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没人知道顶峰在哪 091
工匠的世界没有凑合 094
务求完美是一种态度 096
不断追求手艺的进步 100
投机取巧不可取 103
用心做,不糊弄 106
居安思危,追求卓越 108
优秀不够,要无可替代 111
延伸阅读 德胜洋楼:我们都是工匠 114
第5章
匠心之境 生命因逼仄而宽广
秋山利辉:一流的心性,一流的工匠 122
不疾不徐,潜心苦练 124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性 127
从沙子到珍珠的距离 131
摒弃一切干扰与杂念 133
决不随波逐流 137
心性淡泊,方以致远 140
沉淀浮躁,沉淀自己 143
延伸阅读
圣象地板:让工匠精神在每一块地板上闪光 147
第6章
匠心之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一平:永远不服输 152
接受磨砺,接受雕琢 156
用时间去积攒力量 159
一份笃定的钟情 162
既值得做,就要做好 164
坚信所做之事的价值 168
不去效仿别人的成功 171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74
第7章
匠心之魄 一份倔强的坚持
乔布斯:偏执狂改变世界 178
有始有终地去做一件事 180
有了坚持,跬步亦能至千里 183
比别人多走一步 185
坚持胜过一切 188
恪守原则是一种境界 19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4
最后一个是胜者 197
再试一次的勇气 200
第8章
匠心之韵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齐白石:一生为匠 204
像工匠一样心存敬畏 206
没有一种优秀不需努力 209
永不停歇的工匠之路 213
多用心,杜绝懒散 215
成功离不开时间管理 218
无人监督,认真不减 222
努力不是重复与蛮干 225
手要勤快,脑子要灵光 227
后记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工匠 230
|
內容試閱:
|
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这份工作。
乔布斯
第1章
匠心之筑
唯有热爱不可
辜负
稻盛和夫:迷恋的情怀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对于一个日本工作者而言,职人(日本对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是再高不过的赞誉了。唯有在行业内十分专注、出类拔萃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称谓。此职人即我们所说的工匠。
创建了多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就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
稻盛和夫从未标榜过自己的成就,也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身份,他说:企业家要像工匠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简单的一句话,却显露出了非凡的态度。在稻盛和夫的眼睛里,工作是有生命和灵性的。我们应当去审视它,理解它,倾听它,热爱它。
工匠对工作,从来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绝不会过一天算一天。在内心深处,他们将工作视为当用一生去完成的天职。这种情结,被称为燃性。
稻盛和夫曾这样解释燃烧的斗魂燃性,是指对事物的热情。自燃性的人是指先对事物开始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可燃性的人是指受到自燃性的人或其他已活跃起来的人的影响,能够活跃起来的人;不燃性的人是指即使能从周围受到影响,但也不为所动,反而打击周围人热情或意愿的人。
要具备燃烧的斗魂,内心一定要对所做的事热爱,甚至是迷恋。就像稻盛和夫所说,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疲不倦。
现代企业的很多年轻员工,却尚未做到这一点,原因就是对工作本身没有喜爱之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浮躁多变。然而,对此他们也给出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解释:我所做的工作不是我喜欢的,提不起兴趣。
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道理,可仔细剖析,却发现它依然是一个不充分的理由。想拥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人生,要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么让自己喜欢所做的事。毫无疑问,我们都渴望能够成为前者,但事实证明,在受到种种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能靠这份工作维持生计、实现自我价值的概率,少之又少。
在初入社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的,到后来之所以会有巨大的差别,全在于做事的心态。有的人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牢骚满腹,在日复一日的消沉中湮灭了原有的才华;有的人却摒弃偏见,付诸努力,在转变心态的过程中,爱上了自己的工作,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
稻盛和夫大学时学的是有机化学,当时最热门的专业,但他心仪的公司并未录用他,无奈之下他才去了松风工业。那是一家生产绝缘瓷瓶、属于无机化学领域的企业。入职后他被分配做新型陶瓷研究,而其他同事全是做企业核心产品的。没有像样的实验设备,没有同事和前辈的指导帮助,独自一个人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稻盛和夫真的提不起什么兴致,很难爱上这份工作。
后来,由于辞职转行都没成功,他不得不留下来。既然结果无法改变,那就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吧!他试着投入到工作中,就算无法瞬间爱上它,至少能减少一些负面的情绪。多年后,回顾这段心路历程时,稻盛和夫才发现:其实这样的转变就是在为爱上工作而努力,只是当时的自己并未意识到。
缺乏相关的知识底蕴,稻盛和夫就跑去图书馆找资料;没有复印机,就直接用手抄写重要的内容和文献。当时,他在经济上并不富裕,可还是坚持买工作所需的图书。依据这些信息,他开始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补充理论知识,再度投入实验,这就是稻盛和夫当时的工作。在反反复复地琢磨中,他不知不觉被新型陶瓷吸引了。从细碎而复杂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开始想象新型陶瓷的美好前景。
当原本枯燥的研究,被赋予了也许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的使命感后,就有了光环,从而在平淡无奇中闪闪发光。稻盛和夫也从最初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真正地喜欢上了这项研究,最后竟达到了迷恋的程度。
在旁人眼里,稻盛和夫的工作辛苦、繁杂、单调,简直无法忍受,可他却乐在其中。当一个人迷恋上了自己所做的事,哪怕环境艰苦,道路坎坷,挫折累累,也不会有怨言。一旦能够承受,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很容易做出成绩。
乔布斯说过: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与其抱怨眼下所做的事,追求幻想,倒不如尝试着去喜欢它。
从内心深处,摒弃我在给别人工作的想法,把已有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带着爱和使命感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在每一个细微的成就中,逐渐获得自信和满足,对工作的喜欢和满意就会增加。只要你这样做了,工作就不再是一种苦难,而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试试看,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收获的却有可能是意外的惊喜。
野心不能成就你的,热爱可以
前不久,跟一位颇有名气的女编剧聊天,她说这两年身边不少做文字工作的人都转行做编剧了,原因是觉得这个行业比较赚钱。可问及那些转行的人在编剧方面做得如何,有没有突出的成就时,听到的却是不怎么乐观的答案。
她跟我讲,有一个做广告文案的男士,入行三年,文案写得还是不入心,对市场趋势、客户心理的把握,都欠点火候。有时,做领导的也难免会说他两句。然而男士心气很高,自诩不凡,听不进去批评,就常常跟她抱怨,说做文案薪水太低,自己根本不屑这份工作。
说得多了,他的心就更浮躁了。终于,在一次挨批后,他果断辞职,转行做编剧。刚踏上这条路,处处碰壁,一来没什么经验,二来创意和文笔都不够出彩,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找到合作公司。后来,男士觉得自己应该去进修一下,就开始去北影上课,光靠手里的那点儿积蓄,不足以支撑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无奈之下,他只得重新拾起老本行,又找了一家公司做文案,业余时间去上课。如今,又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没什么像样的作品出来。
其实,这位女编剧也是做文案出身的,但因为本身喜欢写作,业余时间就一直撰写小说。做这件事时,她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完全就是出于热爱,觉得写故事是一件挺幸福的事,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少了对利益的追逐,她完全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这也使得她的小说读起来很吸引人,情节构思巧妙,文笔平实入心。
她的第一部小说写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反复修改。后来,有朋友建议她,把写的东西发到网上,跟网友们分享。她尝试着发连载,没想到竟真有不少读者追捧,关注的人多了,就引起了一些出版商的注意。她顺利地跟一家知名出版商签了约,后又签了影视版权。
外人总觉着,她看起来似乎没怎么费力,就凭空多了一个人气编剧的头衔。可作为了解她的朋友,我是知道的,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如今,她已经撰写了四五部经典的剧作,在业界颇有名气。
回想起来,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一心想赚钱、投身编剧行业的男士,挤破了脑袋也没能如愿,而无心插柳、专注于创作的女文案,最终却戴上了知名编剧的皇冠。这说明什么呢?很多时候,野心无法成就我们的,热爱却可以。
工匠精神,第一就是热爱,热爱所做的事本身,胜过这些事带来的名利财富。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一个人工作的绩效与两个关键词有关,一个是心流,另一个是专念。顾名思义,心流即爱,因为只有热爱才是你最好的老师,才是真正激发内心强大动力的源泉;专念就是专一,专注的力量。
台湾地区女艺人张艾嘉,年轻的时候任性不羁,过得轰轰烈烈,在人生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游刃有余。她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满足,而是落落大方地承认:我很幸福,而幸福的秘诀是,不贪婪,永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青春年少的时候,很少有人说张艾嘉是美女,而她上镜的机会也很少。最窘迫的时候,每天只有几块钱可支配。可在那段日子里,她没有消沉,而是趁机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她觉醒了,发现自己不止喜欢台前表演,更喜欢幕后的东西。她总是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大的辛苦都值得。
以前我总好奇,那些跑完马拉松全程的选手,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体力,才能支撑到最后?可后来,听到一位选手说的话,才彻底懂得,他们不是在咬着牙硬撑,而是内心对这项运动的喜爱给了他们驱动力,所有的坚持都源自这份热爱。那种感觉,就像是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搏在工作上,即使疲乏从指尖传到身体,精神也不会累。
再说叶嘉莹教授,她把七十年的岁月都献给了三尺讲台,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站在南开大学的讲台上,整整两个小时不喝一口水,绘声绘色地给学子们讲述诗词国粹。支撑她的是什么?是对国学的热爱。
是的,只有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才能找到乐趣;只有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才能全力以赴;只有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才能不觉疲惫。纪伯伦曾经写过一首《先知》,用它来诠释热爱的真谛,再合适不过。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一切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什么是带着爱工作?
是用你心中的丝线织成布衣,仿佛你的至爱将穿上这衣服;是带着热情建筑房屋,仿佛你的至爱将居住其中;是带着深情播种,带着喜悦收获,仿佛你的至爱将品尝果实;是将你灵魂的气息注入你所有的制品,是意识到所有受福的逝者都在身边注视着你。
工匠精神,不为利益的敬业
维基百科上,对职人气质的定义是这样的: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这种职人气质,与工匠精神如出一辙,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涵盖了热情、专注、虔诚等诸多的情绪。倾尽全力去做事,绝非仅仅是为了利益,从精神层面来说,技艺上的进步、做事过程中的乐趣、收获满足和成就感,比金钱更有意义。
对此,当下的一些年轻人不以为然,或者说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谋生的阶段,将其视为维持生计的工具和手段,所有的焦点都投射在薪水上。开始工作后,就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得到重用,拿到丰厚的报酬。工资的高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成了决定原动力大小的关键。
曾经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对我说,他对工作没兴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对等。他读书时成绩很好,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人才,本以为走进社会后就能施展才华,得到重用,却不料现实和理想相差甚远。曾经在脑海里编织的美梦破灭了,没了信心,没了热情,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他说,现在所做的事也算对得起老板给的工资了,不觉得有什么愧疚。听到这番话时,我很想反问一句:仅仅对得起工资就够了吗?有没有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对得起曾经满腔热血的期待?
把工作当成金钱的载体,很难做出大的成绩。或者说,抱着功利心去做事的人,从一开始就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工匠之所以能拥有精湛的技艺,为人崇拜和敬仰,是他们认为工作是当用生命去做的事,做事的过程是在充实自我、表达自我,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驱动力。在工匠的世界里,工作不是做什么事和拿多少钱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对待工作,为什么而工作,反映着对待生命的态度。
以利益为奋斗目标的人,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很难具备一颗沉静的匠心,获得真正的成就感。金钱虽是工作的目的之一,可是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是银行卡上的数字,或是信封里的钞票。
心理学研究表明,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以后,就不再具备诱惑力了。对独具匠心的人来说,即便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懂得忠于自我,也会认识到金钱不过是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我有一位专门做木雕的朋友,如今生意很红火,但在生意惨淡的时候,他也没想过放弃。他说:我做木雕不只是为了赚钱,比这行更赚钱的工作有很多,但我喜欢这件事,做一辈子也不腻。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回答更明确?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有价值。这也是马斯洛层次理论里所讲的,人生的追求不只是满足生存的需要,还应当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用在工作这件事上,无疑就是:你当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放眼望去,各个领域中的精英人士,无疑都是有高追求的人。倘若你问他们,在没有优厚薪资的回报下,是否还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是:绝对愿意!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比如比尔盖茨,他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的家庭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可他依然坚持每天工作。还有名导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他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虽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但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可他还在不停地拍电影。
再说美国维亚康姆集团的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63岁才开始着手建立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在多数人看来,这已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了,他却在此时做了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他的生活,总是围绕着维亚康姆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
试问: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钱么?他们已足够富有,支撑起奢侈的生活绰绰有余,他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努力?对此,萨默莱德斯通是这样说的: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看到了吗?是自我实现的欲望,给了他们持久强大的热情,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这种热情不同于被薪水驱动带来的瞬间激情,它是一种能够穿越万难,可以在外界喧闹嘈杂的时候,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做事的超凡境界。
对多数人来说,或许尚未达到这样的境界,没关系,只要我们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认识工作的价值,不要再说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只要对得起薪水就行、又不是给自己干的话。切记,金钱只是多种报酬中的一种,秉持一颗热爱工作的心,积极地去挖掘自身的潜能,你会收获比预期更多的东西,包括金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