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編輯推薦: |
在中国建筑界,曾经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中国*代现代建筑大师,他与梁思成、陈植、林徽因等人同学,他曾师承美国水彩大师道森,他的建筑设计遍布上海、南京等地,至今成为地标,很多年以来,他都是建筑界的标志性人物,桃李满天下,因为不屈服的性格,也因为不凡的气度,人们称他花岗石般的脑袋,水晶石般的胸怀,他就是本书的作者,童寯。
童寯的文笔是清晰简练的,但简洁的形式却无法掩盖其丰富的学识和内涵的光芒,因此,从一般读者的视角来看,本书是进入园林艺术领域的极佳启蒙书,而从专业视角来看,本书又不失为一部上乘的园林研究著作。
|
內容簡介: |
《论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创者童寯先生多篇园林文章的合集。他以精到和洗练的笔法,对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中国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影晌,加以详尽的论述。这13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基于世界文化视角对于中国园林的审视,除第一篇《中国园林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的主要意图是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之外,《〈中国园林设计〉前言》、《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则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介绍并分析中国园林的特殊性。而《造园史纲》则可看作是一部极简园林史,为中国园林研究提供了一种世界园林及造园历史的基底。另一类则是以《江南园林》《石与叠山》《苏州园林》《亭》等专题文章为代表,着重探讨江南造园中的技术问题。
童寯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的研究进入到江南园林的深刻内涵之中,显示了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研究的意趣,他并且将园林的营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园主的人生格调关联起来看,体现了他人文视角的特点,而这一点则是园林研究中最为独特而珍贵的。
童寯的文笔是清晰简练的,但简洁的形式却无法掩盖其丰富的学识和内涵的光芒,因此,从一般读者的视角来看,本书是进入园林艺术领域的极佳启蒙书,而从专业视角来看,本书又不失为一部上乘的园林研究著作。
|
關於作者: |
童寯(19001983),中国当代杰出的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字伯潜,满族。1900年生于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1925年于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期间,曾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1927和一等奖1928。1928年毕业,获建筑硕士学位。后在费城、纽约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两年。1930年赴欧洲考察建筑后回国,19301931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19321952年在上海与建筑师赵深、陈植共同组织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主持绘图室工作。该所设计工程近两百项,其中三人合作设计的有南京外交部大楼、上海大戏院、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等。1944年起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兼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1952年后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担任教授,直至逝世。
童寯参加设计的工程约一百项。主要建筑创作除上述外还有南京首都饭店、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下关首都电厂、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资源委员会办公楼、重庆炼钢厂、南京公路局办公楼等,以及上海、南京私人住宅多处。他在建筑创作上,反对因袭模仿,坚持创新,作品比例严谨,质朴端庄。童寯在3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调查、踏勘和测绘、拍摄江南一带园林,是中国第一代园林学家。作品有造园学巨著《江南园林志》,以及《东南园墅》《造园史纲》《随园考》等。
|
內容試閱:
|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导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