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編輯推薦:
1.通俗易懂,内容全面;2.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整体设计、优化,有效融合;3.充分考虑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学习课时数等方面的情况,突出适度、适用的原则,使省出的学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包括化学以外的新知识。
內容簡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前八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元素选论、四大平衡等基础理论。后六章介绍了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定量分析的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以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等。
關於作者:
王秀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科学技术哲学(应用心理学方向)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主要从事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芳香植物化学及高分子材料(胶粘剂方向)。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4部。完成校级项目2项。专业课《无机化学》校级课程带头人。多次被评为优 秀教师、教学能手,优 秀个人,优 秀教研室主任。1999被评为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首届“我喜爱的人生导师”称号。 2013年教师讲课大赛第 一名,2013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先进个人。2014年获得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第二届“我喜爱的人生导师”称号。2015年赴美国The city univerc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Staten Island 纽约城市大学史泰登岛学院,简称“CUNY--CSI ”交流访学。
目錄 :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001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001第二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002一、物质的量浓度 002二、质量摩尔浓度003三、摩尔分数003四、质量分数004第三节稀溶液的依数性004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005二、溶液的沸点上升006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006四、溶液的渗透压008五、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情况 010第四节胶体与界面化学010一、胶体与表面能010二、表面吸附011三、溶胶的性质012四、胶团的结构014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014思考题与习题015知识拓展高分子溶液017第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018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018一、平均速率018二、瞬时速率019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019一、碰撞理论019二、过渡态理论021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022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022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024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025思考题与习题027知识拓展碳钟——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029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030第一节基本概念030一、系统和环境030二、状态和状态函数030三、过程和途径031四、热和功031第二节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031一、热力学能031二、热力学第一定律032三、化学反应热032四、热化学方程式035五、热化学定律 盖斯定律035六、标准摩尔生成焓036七、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计算037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038一、自发过程038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热038三、熵和热力学第三定律039四、熵判据——热力学第二定律040五、吉布斯函数040第四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044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044二、平衡常数044三、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046四、化学平衡的移动048思考题与习题052知识拓展热力学大师——吉布斯055第四章物质结构简介057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057一、氢原子光谱057二、玻尔理论058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059第二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060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060二、四个量子数061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像063第三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065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065二、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066三、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067四、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068第四节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070一、原子半径070二、电离能(I)072三、电子亲和能 EM073四、电负性(χ)074第五节化学键理论075一、离子键理论075二、共价键理论077三、分子轨道理论082第六节分子间力和氢键085一、分子的极性085二、分子间力086三、氢键087第七节晶体知识简介089一、离子晶体090二、分子晶体090三、原子晶体091四、金属晶体091思考题与习题091知识拓展准晶体092第五章元素选论094第一节s区元素094一、s区元素的通性094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094第二节p区元素096一、p区元素的通性096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097第三节d区元素103一、d区元素的通性103二、重要化合物103第四节ds区元素104一、ds区元素的通性104二、重要化合物105思考题与习题106知识拓展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106第六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109第一节酸碱理论109一、酸碱电离理论109二、酸碱质子理论109三、酸碱电子理论110四、软硬酸碱理论110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11一、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111二、酸碱平衡移动113第三节酸碱平衡水溶液中酸度的计算114一、物料平衡式114二、质子平衡式115三、酸度对弱酸(碱)各种型体分布的影响116四、强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118五、一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18六、多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19七、两性物质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20第四节缓冲溶液122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122二、缓冲溶液酸度的计算122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123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124第五节沉淀溶解平衡124一、沉淀溶解平衡125二、溶度积规则126三、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27思考题与习题129知识拓展人体的酸碱度与健康131第七章配位化合物132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32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32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34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35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35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135三、外轨型配位化合物和内轨型配位化合物137第三节配位平衡138一、配位平衡常数138二、配位平衡的计算139三、配位平衡移动140第四节螯合物145一、螯合物的基本概念145二、螯合物的稳定性145三、螯合物的应用 146思考题与习题146知识拓展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发展147第八章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149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配平149一、氧化数149二、氧化与还原150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50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52一、原电池152二、电极电势的产生154三、标准电极电势155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57一、能斯特方程157二、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157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160一、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60二、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160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160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161五、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62六、计算物质的某些常数162第五节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64一、元素电势图164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64思考题与习题165知识拓展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66第九章分析化学概论168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定量分析的程序168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68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69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70四、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171五、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172第二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173一、误差的分类174二、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175三、减少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方法178第三节定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79一、测量值的集中趋势179二、正态分布和t分布181三、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183四、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184第四节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185一、什么是有效数字185二、数字的修约186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86第五节滴定分析法概述187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187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88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189四、滴定分析中的计算190思考题与习题193知识拓展分析化学前沿195第十章滴定分析法197第一节酸碱滴定法197一、酸碱指示剂197二、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200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06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207第二节沉淀滴定法210一、沉淀滴定法概述210二、沉淀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211第三节配位滴定法214一、配位滴定法概述214二、EDTA及其配合物的性质215三、条件稳定常数217四、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219五、配位滴定法的应用224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28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228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30三、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234思考题与习题239知识拓展酸碱指示剂的发展241第十一章重量分析法242第一节重量分析法概述242一、重量分析法的一般过程242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242三、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242第二节沉淀的纯度和条件选择243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43二、晶形沉淀的条件244三、无定形沉淀的条件244第三节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245思考题与习题246知识拓展纳米化学246第十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48第一节概述248第二节基本原理248一、光的基本性质248二、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249三、朗伯-比耳定律249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测量方法251一、分光光度计251二、分光光度测定方法252第四节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253一、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253二、测定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254第五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256一、单组分含量的测定——磷钼蓝法测定全磷256二、多组分含量的测定256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57思考题与习题258知识拓展光化学传感器259第十三章电势分析法260第一节电势分析法概述260一、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60二、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261三、离子选择性电极和膜电势263第二节电势分析法的应用265一、直接电势法265二、电势滴定法269思考题与习题271知识拓展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与活体分析271第十四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273第一节沉淀分离法273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法273二、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法274第二节萃取分离法275一、基本原理 275二、重要萃取体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277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278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质278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279三、离子交换法的应用280第四节色谱分离法280一、柱色谱281二、纸色谱281三、薄层色谱283思考题与习题283知识拓展新型分离技术283附录285附录Ⅰ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285附录Ⅱ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ΔfHm、ΔfGm和Sm(298.15K)285附录Ⅲ一些质子酸的解离常数(298K) 290附录Ⅳ溶度积常数(298K)291附录Ⅴ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K)292附录Ⅵ标准电极电势(298K)293附录Ⅶ条件电极电势296参考文献298元素周期表
內容試閱 :
第二版前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版自2009年出版以来,得到较多使用学校的肯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各学校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此次修订再版,对教材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本教材仍遵循版的编写原则,坚持体现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适用的原则,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为后续课程及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强有力的化学知识支撑。此外,教材还兼顾了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叙述深入浅出。能充分满足少学时教学的需求。
同时在教材内容选择和体系编排上,考虑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学科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又兼顾相关专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不同需求,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介绍。本书通过知识拓展向读者提供了化学学科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更便捷的获取化学信息,开阔视野。
全书共计14章,介绍了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简介、元素选论、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等基础理论以及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分析化学概论、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等。
本教材由王秀彦、马凤霞任主编,王丰、吴华任副主编。全书由王秀彦定稿,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董宪武教授主审。具体编写安排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王秀彦编写至第三章、第五章及全书知识拓展,马凤霞编写第四章、第六至第八章,南京农业大学吴华编写第九章和第十四章;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王丰编写第十章及附录,范秀明、李雪共同编写第十一章,陈海蛟编写第十二章,金鑫编写第十三章。
为方便教学,本书还配套有电子课件。另外,本书还配套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本书是全体教研室教师多年教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全体参加编写工作的同仁共同辛苦努力的成果。在编写修订的过程中得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领导和教师同行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材并吸取了部分内容,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专家和同仁及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在重印或再版时,得以更正。
编者
2016年7月
版前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课化学课程系列教材之一。该教材将基础课中独立的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整合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新的课程体系,减少了重复,节省了学时,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农、林、牧、水院校化学课程特色。同时,简介了学科某些前沿领域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保证教材编写质量,使概念阐述得准确,参编教师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教材文献,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
本教材有以下特点:
① 教材是我们在调查研究并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基础上,精简烦琐的计算推导,删除过深的理论阐述, 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实际,减少教学时数,全书共计14章,需80学时左右,可满足21世纪生物、园艺、牧医等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② 注重了教学内容系统性、严谨性。
③ 在教材中增设了化学视屏部分, 反映了当代学科技术的新概念、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突出教材内容的现代化。
④ 坚持体现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适用的原则,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为后续课程及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强有力的化学知识支撑。此外,教材还兼顾了内容丰富、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等特色。能充分满足少学时教学的需求。
本教材由王秀彦、马凤霞任主编,王丰、吴华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安排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王秀彦(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马凤霞(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王丰(第十章及附录),孙世清(第十二章),姜辉(第十三章),范秀明(第十一章);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吴华(第九章,第十四章)。
全书由王秀彦统稿,由董宪武教授主审。本书是全体教研室教师多年教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全体参加编写工作的同仁共同辛苦努力的成果。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教材和著作,并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益,在此特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以及在时间上较为紧迫,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专家和同仁及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在重印或有机会再版时,得以更正。
编者
200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