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7.2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101.2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93.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編輯推薦: |
★心定和尚以50年参禅修为为您开示人生。
★星云大师弟子写给参禅修定初学者的禅修导引。
★每一位禅修之人都希望早一点开悟,都希望明心见性,但必须了解,无始以来的习气,不是一个禅七可以消除净尽的,一定要悟后而修。
★人生的修行就是要修我们的心,只有让这颗心安住在当下,才能离五欲、去五盖。
★修习禅定,不惧未来,不念过去。未来的还做不到,过去的已挽回不了。
★养成修定的习惯,才能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放下我执,减少妄念,享受自在的人生。
|
內容簡介: |
现代社会复杂多元,人们在紧张的压力之下,纷纷想要寻找身心安顿之所,近年来禅修乃蔚为风尚。本书根据星云大师弟子心定和尚在禅堂或佛学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参禅修定的具体方法、要领,佛法上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修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心定和尚弘法50年,曾对佛理做过缜密的阐发,并在南北传佛教的融合上做出突出的贡献。他的这些弘法教学,既具深度,又能做条理的层次分析,对参禅修定的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禅修导引。
|
關於作者: |
心定和尚,号慧熙,星云大师弟子。1944年生于中国台湾云林。1967年参与佛光山开山,协助兴建接引大佛,陈列馆,净土洞窟,大雄宝殿等。
1968年披剃出家,自1985年走向国际弘扬佛法,至今足迹已遍及40多个国家地区。和尚与南传佛教缘分甚深,曾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多次演讲大乘教理,2005年获该校荣誉博士学位;也曾应邀至玛古德大学为国际弘法培训班学员(比丘)授课,并获该校荣誉博士学位。
和尚曾任马来西亚龙华寺、美国西来寺,台湾普贤寺、普门寺以及佛光山寺住持。目前以七十高龄奉师命到泰国曼谷兴建泰华寺。泰华寺为大乘小乘佛教交流中心,也将是一带一路中泰文化汇聚的重要据点。
|
目錄:
|
自 序 001
第一章 烦恼的产生 001
一、起七仪式中对同参的叮咛 001
二、禅七期间的法语 002
第二章 烦恼的制造过程 009
一、烦恼的方程式十二因缘 009
二、烦恼的种类 011
三、降伏烦恼的方法 013
四、断除烦恼的关键了解什么是无明 016
第三章 禅定的入门数息观 021
一、数息观的优点 022
二、数息观的基本方法 025
三、其他数息观 026
四、数息观的阶段 028
第四章 禅定的次第九住心 031
一、修禅定与参禅的不同 031
二、禅定的种类 032
三、修禅定的下手处所缘境 034
四、修禅定的阶位 036
第五章 其他禅定法门 045
一、障碍禅定的心念 046
二、持名念佛 050
三、观想念佛 053
四、实相念佛 058
五、参话头 062
六、何谓明心见性 065
第六章 菩提心的发起 069
一、人间佛教的本意 069
二、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070
三、认识缘起法而发菩提心 072
第七章 智慧的种类 075
一、禅定与智慧的差别 075
二、闻所成慧 077
三、思所成慧 079
四、修所成慧 080
第八章 修习智慧的步骤 083
一、什么是开悟 083
二、悟后而修 084
三、培养正念与正定 085
四、菩萨的修持基础我空观 086
五、静中养成,动中磨炼 088
第九章 智慧的内容 《中论颂》四句偈 089
一、因缘所生法 089
二、我说即是空 091
三、亦为是假名 092
四、亦是中道义 094
五、断除生死的过程 095
第十章 解脱的生活 《心经》与人生 099
一、《心经》的宗旨 100
二、何谓般若 102
三、经文的意义 108
四、如何达到内在的超越 125
第十一章 大乘菩萨的修持 《金刚经》与人生 131
一、《金刚经》的菩提心 132
二、《金刚经》的修行重点对治无明 135
三、《金刚经》的智慧 140
四、《金刚经》的度众方法 147
第十二章 出禅堂的叮咛 155
一、密护根门 155
二、依正知而住 156
三、结论 157
附录一 禅定与修行 159
佛光禅堂五日禅开示(一) 159
佛光禅堂五日禅开示(二) 168
佛光禅堂五日禅开示(三) 178
附录二 从般若心经谈人间佛教 209
附录三 生命的工程师 229
一、情爱记号 230
二、习惯主导 232
三、心灵DNA 235
四、净化心灵 237
五、注意呼吸 239
六、结论 240
附录四 疑难解答 243
|
內容試閱:
|
烦恼的方程式十二因缘
在十二缘起里,无明与行是过去世思想上与行为上的错误,今生的识、名色、六入、触这几种是今生的感受。从感受以后就继续产生一些行为,所以爱、取、有是今生所造的,来生就有生、老、死。因此无明、行是过去世所种的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今生所受的果;爱、取、有是今生所造的因,生、老、死是未来将要受的果。其中,要用修行来对治的是触、受、爱、取,只要能对治这些,就有办法断除烦恼。
(1)触
当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就产生触。这种触有可意触(合自己心意的感触)及不可意触(不合自己心意的感触)两种。这些接触都是与无明相应的,就是内心潜藏着一种自我的思想、一种自我的执著。只要心里的念头是在想:我要怎么、我想怎样、我认为,都是在跟我执相应。
(2)受
一接触以后,适合自己心意的就会产生一种乐受快乐的感受。遇到乐受时会希望染着、拥有、占有这个东西、这个人或这个环境。相反地,遇到苦受时则希望排除、打击、破坏、消灭对方。所以接触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感受,感受以后因为念头加深、印象加深,使得思维力量加强,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身体和语言的行为。
(3)爱、取
心意再不断增强的话,必然对所喜爱的境界(可爱境)一直念念不忘,想了又想,这个阶段称为爱。这时候是属于意业,而且是很强的意业。内心里对可爱境(人、事、物)产生了染着心,黏住了,不放了。整天想,一有空档就想到这件事或这个人,这种状态就称为爱。有了爱的力量来不断加强这个意念,让意念产生强烈的染着,自然就会产生身业、口业等行为出来(唯识学称为现行),这时才称为取。
(4)有
采取行动以后,就会留下一股投胎转世的力量。这股力量在十二因缘称为有,在业力的理论又称为无表业。如果以唯识学来说,就是熏习到阿赖耶识里成为习气了。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我们的记忆力。各种记忆力的强弱成分不同,会引导将来投胎转世的方向,但总不超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这三界之内的爱、取、有属于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投胎到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力量)。所造的业,都是三界内的善、恶行为的业,还有不动业。打坐修定到了入定以后,就称为不动业,因为身、口、意在禅定中不起念头,没有行为。这种不动业将来可以升到欲界天、色界天,或无色界天,总之都是在凡夫的境界里打转。
与无明相应的触、受、爱、取都超不出在三界之内轮回生死,所以爱、取、有以后,一定会有生、老、死。来生再继续从识、名色、六入,产生触、受。触、受又产生爱、取,爱、取再产生一股强大的有表业,同时立刻构成无表业的力量。这些记忆力又再继续投胎转世,引导我们形成另一个个体出来。人从过去到未来就是这样一直不停地轮回。
断除烦恼的关键了解什么是无明
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是从过去世延续到今生,而今生有时候接触到的境界很强烈,不管是外面境界的诱惑力,或是内心烦恼很强,使得我们身不由己地被习气牵着走。有时候也晓得这种念头不能再继续想,也知道那种境界不能再染着,但是根对尘不肯放。应该放,但没有办法放。还是喜欢去看、去听、去吃、喜欢去做。这一类根深蒂固的习气非常难以控制。
想到一个讨厌的人,心里越想越讨厌,越愤愤不平。你明知道想下去也没有意义,只有伤害自己的身体,但还是气愤不过。这些都是自己的一些嗔恨习气。想到一个可爱的境界或可爱的人,也是克制不住地一直想下去。因此在修禅定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失败在习气、无明的冲动下,到最后还是爆发出来,破口大骂,或者作出粗鲁的行为。
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这些无明、习气作祟的最主要因素,是自我的念头太强了,我执太强了。因此无明是断除烦恼的第一个关键。由于过去的无明(思想、见解的错误),一直认为世间每一样东西都是真实的,自我也是真实的,所以才会产生贪爱或嗔恨。
身、口、意的错误行为就是无明和行制造出来的。这种强大的业力能构成一个生命体,也带来了今生的识。这个识就需要依附在一个物质体(名色,意即精神与物质)上,所以缘识而有名色。同时缘名色的物质也必须有这个识才能继续存在,识与名色共同构成了今生的生命体。接着为了发展未来的生命,所以产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六入出离母胎以后就接触到外境,有接触就有感受,然而它的根源都在无明上。
所谓的无明就是自我的执著什么事都觉得别人是不对的。我们这个世间比较可怜的一种人,就是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到别人了还不自知。他不了解这样的动作、言语就是侵犯到别人,因为他个人的习气就是这样子。过去世的习气如此,今生的习气也会这样。
在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所带来的无明就已经够严重了。再加上自己从过去世延续到今生的习气,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不明白这是错误的,所以无法控制。自己做了、讲了,也认为这是很理所当然的。思想上、见解上的错误会引发行为的错误,而行为的错误却不知道、不能察觉。所以有一些人已经侵犯到别人了还自以为是,没有办法自我检点,这些都称为无明。
或许大家把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当作佛学名相、学术研究来认识,以为它就是说过去世怎么样、现在世怎么样;现在世做了,来世怎么样的一个过程而已吧!但是一个修行佛法、真正要解脱生死的人,要从十二因缘正确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及要用什么来对治。
今生所造的爱取就是要持戒来对治它。对爱取我们如果不让它发展出真正的行为,就要在微细接触、感受的时候,当下就明明白白,所以一定要修定来对治触受。触受一旦解决掉,就不会产生爱取。
所以缘无明而行,缘行而识,缘识而名色,缘名色而六入,缘六入而触,缘触而受,缘受而爱,这是一个流转门。反过来说,这个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老死灭则一切纯大苦聚皆灭,这就是还灭门。
学佛最终目的是要进入涅槃、成佛,而涅槃就是解脱,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凡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就是生活的佛教、人间的佛教。如果触、受、爱、取不灭,你怎么达到这些目标呢?大家好好地把定力修好,将来就容易持戒。定力要修得好,还要看破,还要能够放下,这就需要智慧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