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能够影响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变局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黄帝统一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初创华夏文明制度;周公建立西周封建制,以礼仪道德治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皇帝制度;晚清时代西风劲扫,东土文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等等。特别是晚清变局,主要为外来因素所左右,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西方文明的狂扫,几千年来祖宗传承下来的文明数十年中即陷入窘境。华夷观念的变化与皇权危机的凸显是晚清大变局留下的特别明显的两个辙迹。在这个变局中,清政权一步步无奈地走向衰落,直至在内忧外患中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大清帝国怎样触礁沉没,清政权因何失鹿覆亡,由马平安著的《晚清大变局》给出了一个值得一读的答案。
|
內容簡介: |
由马平安著的《晚清大变局》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年大变局,外忧内患交替出现,豪杰辈出,变乱不断,内陆、边疆海疆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个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内外矛盾交织,晚清政坛,中华民族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作者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深刻透析了晚清变局的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观点独到,角度新颖,可读性强。
|
關於作者: |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晚清史,出版《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近代东北移民研究》《(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15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变局前之政治秩序
一、清廷政治权威之形成
二、清前期行政权力之配置
三、清前期军事权力之划分
四、清前期财政权力之分配
五、清前期司法运作之模式
六、清前期中央与地方之博弈
第二章 皇权危机之凸显
一、西方列强之冲击
二、太平天国之打击
第三章 二元格局之形成
一、权力下移地方之种种
二、中央与地方二元权力之格局
第四章 中央与地方之博弈
一、反应迟钝之中央政府
二、不该下移之权力
三、与湘系集团之博弈
四、与淮系集团之博弈
五、中央与地方博弈之结果
第五章 变,未必通
一、穷则变
二、变,未必通
三、种瓜得豆
第六章 权威易手与秩序重建
一、天下瞩目之强势集团
二、清廷生存之危机
三、从地方走向中央
第七章 太阿倒持之教训
一、晚清政局变化之总规律
二、中央衰落与地方崛起互为因果
三、中央变局意识不强错失机遇
四、地方势力膨胀之恶果
五、经济尽可发展,政体轻易别改
六、影响国家稳定之两大祸胎
七、高层团结则政局稳定,高层权争则政权削弱
第八章 瞻前与顾后:现代化与战略发展
一、不该动的奶酪
二、较实力与硬功夫
三、战略五步棋
四、历史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一、档案史料
二、文献资料
三、学术著作
四、报刊杂志
|
內容試閱:
|
一、清廷政治权威之形成
长期以来,清王朝的政治权威是建立在军事镇压与传统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秩序基础之上的。依靠军事统治和传统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秩序,清王朝成功地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权威。
《清史稿·兵志》中说:“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寇,兼用防军,而以乡兵助之。文宗、穆宗先后平粤、捻,湘军初起,淮军继之,而练勇之功始著,至是兵制盖数变矣。道、咸以后,海禁大开,德宗复立海军,内江外海,与水师并行,而练军、陆军又相继以起,扰攘数年,卒酿新军之变。”很明显,依靠强大军事力量建立起来的清帝国,带有明显的军事统治的性质。另外,从兵制上也体现出清廷以满洲贵族为核心,加强对以汉族为主体的广大民众统治的民族压迫色彩。
清代的正规军是八旗和绿营。八旗兵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由入关前降清明军组成的汉军八旗,共20余万人。八旗兵兵籍世袭,占有圈占的土地,不同于一般军队,是享有一定封建特权的军事集团。入关后,八旗仍沿用以旗统兵的建制,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但已不归旗主所有,而直属国家指挥调动,构成清朝军队的骨干。禁旅八旗接近10万人,负责守卫宫廷和京师。驻防八旗10多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军事要地。绿营兵是入关后清政府招募和收编的汉族地主武装,以绿旗为标志,约60万人,配合驻防八旗屯戍全国各地。驻防地方的绿营兵要受驻防八旗监视、控制,绿营中的重要官职规定为满官缺,必须由满族将领担任。八旗兵的训练、装备、兵饷待遇都远比绿营兵优越。八旗和绿营正规军直接归皇帝统辖,不另设统一指挥全国军队的统帅。所有军队调防均须向皇帝奏报,各级武官的任命亦须经皇帝批准。皇帝直接通过军机处控制军队,比起历代皇朝军权更加集中。除正规军外,尚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西藏的番兵等地方武装,汉族地区则有当地招募的乡兵团练。一般战事结束,团练即告解散,并非正规军队。清中期后,八旗和绿营已经腐败虚弱,清廷主要依靠乡勇的力量来镇压人民起义,团练逐渐演变为正规的“勇营”。
虽然清政府是在大规模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军事统治是其政治控制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众所周知,清王朝政治权威的建立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人们对政治态度的反映,是政治行为的基础。儒家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影响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观念形态。长期以来,儒家的政治思想对于稳定中国政治秩序,满足中国人的政治认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中国历代政治中显得尤其突出。
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