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85.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209.0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85.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 內容簡介: |
|
一般而言,理想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形,中产阶层在其间所占比重越大,社会越稳定。各种体制的国家,概莫能外。而中产阶层崛起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过程,其间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态对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往往造成不同的影响。本书将社会变革的多维因素纳入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分析中来,从本土化入手,构建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分析框架,利用2001年以来的全国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状况与影响机制展开了分析。
|
| 關於作者: |
|
胡建国,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劳动社会学。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科研项目。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中青年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拔尖人才、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2010年中国博士后制度设立25周年之际,被评选为北京市博士后杰出英才。
|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001
一 研究背景/001
(一)问题提出/001
(二)研究意义/004
二 文献综述/006
(一)西方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回溯/007
(二)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状况/017
(三)研究走向/020
三 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022
(一)经典理论视角/022
(二)理论视角本土化/024
(三)研究假设/034
四 研究设计/036
(一)分析框架/036
(二)核心概念界定/037
(三)研究数据/040
(四)分析模型与变量操作/041
(五)研究内容安排/042
第二章 中国中产阶层崛起与构成/044
一 中产阶层界定/044
二 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048
(一)20世纪80年代:中产阶层的出现/048
(二)20世纪90年代:中产阶层的显现/049
(三)2000年以来:中产阶层的崛起/050
三 中国中产阶层构成/054
(一)年龄与性别/054
(二)就业部门和职业/056
(三)教育水平/056
(四)家庭出身和社会流动/057
第三章 中产阶层发展获益感受/059
一 经济发展与中产阶层获益/059
二 中国中产阶层发展获益感受/061
三 中产阶层发展获益感受影响因素/064
四 本章小结/067
第四章 中产阶层主观地位认同/069
一 问题提出/069
二 中产阶层主观地位认同/072
三 主观地位认同的影响因素/075
四 本章小结/080
第五章 中产阶层民生压力感受/083
一 问题提出/083
二 中国民生进步与问题显化/085
三 中产阶层民生状况/089
(一)收入/090
(二)消费/093
(三)民生压力/095
四 民生压力感受影响因素分析/097
五 本章小结/102
第六章 中产阶层社会冲突评价/106
一 问题背景/106
二 中产阶层社会冲突判断/108
三 中产阶层社会冲突判断影响因素分析/110
四 本章小结/115
第七章 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感受/117
一 研究背景/117
(一)社会公平感受释义/117
(二)中国社会不公平现象与公众感受/119
二 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感受/123
三 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感受影响因素分析/125
四 本章小结/129
第八章 中产阶层政治态度/132
一 问题提出/132
二 中产阶层民主意识/135
三 中产阶层对政府工作的评价/140
四 中产阶层对政治改革的态度/147
五 本章小结/151
第九章 中产阶层社会信心/156
一 社会信心与全民焦虑/156
二 中产阶层社会信心状况/158
三 中产阶层社会信心影响因素分析/161
四 本章小结/165
第十章 研究总结/168
一 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总体特征/168
二 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影响机制/171
(一)经济增长/172
(二)社会流动/176
(三)体制分割/178
(四)利益受损/180
三 政策取向/182
(一)进一步通畅社会流动/182
(二)保护中产阶层利益/184
(三)关注体制内中产阶层/186
(四)重视增长与发展关系/187
参考文献/190
致 谢/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