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衰落 :英美文化的极限 》 售價:HK$ 74.8 ![]() 《 清代中国与东亚海域交流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107.8 ![]() 《 寒门攻略 》 售價:HK$ 65.8 ![]() 《 壹卷YeBook——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传记性回忆录) 》 售價:HK$ 52.8 ![]() 《 历史认知语言学 》 售價:HK$ 85.8 ![]() 《 社会正义与城市 》 售價:HK$ 74.8 ![]() 《 壹卷YeBook——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重塑国学回到国学大师的黄金时代) 》 售價:HK$ 105.6 ![]() 《 壹卷YeBook——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思想谱系(增订版)(论世衡史 重返学术现场考古学如何应答时代之问 》 售價:HK$ 90.2 |
| 內容簡介: |
|
20世纪大陆哲学与其说是一块无丝毫缝补的布匹,不如说是一块多姿多彩的锦缎。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和解构主义这些是20世纪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大陆发展的主要运动,尽管它们的影响绝不局限于地理上的这个区域。大陆思想已经被证明是高度输出性的,它远远超出了欧洲的界线,在整个知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卷的14篇文章勾勒和评价了大陆哲学的部分论题和试验。前五篇涵盖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这两个孪生运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开始,到萨特、梅洛庞蒂和列维纳斯。随后的几篇文章探讨了大陆思想在科学、马克思主义、语言学、政治学、美学、女性主义和诠释学等领域中的特殊思潮。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最后一章突出了大陆思想中的许多关切是以怎样的方式达到激进反基础主义的顶峰的。 本卷为哲学和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关于这一时期哲学的一个概略而学术性的介绍,并对相关哲学家作出了原创性解释。本卷还附有专有名词解释和一个哲学、科学以及其他文化事件的历史年表。 |
| 關於作者: |
| 理查德?柯尔内(Richard Kearney)是都柏林大学学院哲学教授以及波士顿学院客座教授,著有《现代性的诗学》(Poetics of Modernity,1994)、《想象的诗学》(Poetics of Imagining,1991)、《想象的觉醒》(The Wake of Imagination,1988)、《欧洲哲学的现代运动》(Modern Movement in European Philosophy,1986)和《与当代大陆思想家对话》(Dialogues with Contemporary Continental Thinkers,1984)。 |
| 目錄: |
|
总主编序
作者简介 历史年表 导言 第一章现象学的开端:胡塞尔和他的先行者 早期著作:弗雷格、布伦塔诺、赫尔巴特、斯通普夫和洛采的影响 逻辑研究 先验转向 自我和世界 本质 生活世界和历史 第二章存在哲学1:海德格尔 基础存在论 对胡塞尔和亚里士多德的再占有 筹划的描绘 对存在论历史的解构性再占有 存在的历史 基础存在论的爆发和中断 转向和克服形而上学 第三章存在哲学2:萨特 哲学发展 哲学贡献 方法论和认识论 心理学 本体论 伦理学 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 哲学与文学 社会哲学 历史哲学 萨特与20世纪大陆哲学 存在主义现象学 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 第四章存在哲学3:梅洛—庞蒂 生平与著作 知觉的首要性 言语、语言和艺术的现象学 存在的自由、历史和政治 肉的超辩证法 结语 第五章宗教哲学:马塞尔、雅斯贝尔斯、列维纳斯 加布里埃尔·马塞尔 卡尔·雅斯贝尔斯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第六章科学哲学:马赫、迪昂、巴什拉 大陆的科学哲学传统 马赫和实证主义的关联:从要素论到现象学 皮埃尔·迪昂和宗教的诅咒:复兴分析的限度 加斯东·巴什拉:有着人性面孔的科学至上主义 大陆科学哲学史 分析的科学哲学在大陆的趋势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 引言 苏维埃马克思主义 中欧马克思主义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 法国马克思主义 结论 第八章批判理论: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 黑格尔、马克思和批判理论的理念 从格吕恩堡到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创立 霍克海默、阿多诺和批判理论的辩证转向 阿多诺和批判理论的美学复兴 哈贝马斯和批判理论的理性重构 哈贝马斯:批判和合法性 第九章诠释学:伽达默尔和利科 历史背景:浪漫主义诠释学 超越传统的动向:现象学的诠释学 现象学的诠释学之哲学背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现象学的诠释学:主要论题 文本解释的诠释学理论 诠释学和人文科学:从文本到行为 诠释学和实践哲学:伦理和政治意蕴 第十章意大利唯心主义及其后继者:金蒂莱、克罗齐及其他 引言 “现实的唯心主义”:乔瓦尼·金蒂莱 “绝对的历史主义”:贝奈戴托·克罗齐 历史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批判的本体论”:潘塔莱奥·卡拉贝莱塞 “神秘的唯心主义”:彼得罗·马丁内蒂 存在的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 存在主义和经验主义 结论 第十一章法国结构主义及其后继者:索绪尔、列维一斯特劳斯、巴特、拉康、福柯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 罗兰·巴特 雅克·拉康 米歇尔·福柯 …… 第十二章法国女权主义哲学:德·波伏娃、克里斯蒂娃、伊利格瑞、勒杜夫、西苏 第十三章解构和德里达 第十四章后现代理论:利奥塔、鲍德里亚及其他 名词解释 索引 译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她的这些看法是在努力摆脱本质主义或生物学主义,并肯定自我决定的需求。但是,德·波伏娃也认为,即使女性的经验没有男性的经验那样具有独立性,女性自己的经验也仍然是重要的,应该得到认可。她认为,性交结束后,男性会很轻松地再一次回到他们的个体性上,但女性会觉得自己与生物性具有更多的“联系”,而且更加具体,对她们来说,她们负有生殖的责任——这是她们自己“内在”的经验。德·波伏娃一方面致力于超越和自由这样的主题,另一方面又认为女性更内在地“寄居在”她们的身体中,这似乎表明,女性被置于一种不可能超越她们身体的处境。它也表明,如果女性不寻求超越的话,她们就是“不可靠的”或因恶劣的想法而感到羞耻。可是,如果她们寻求超越的话,又是一项注定失败的活动,因为她们居然想逃避这种内在的“女性化的”领域。这种矛盾使得有些女权主义者认为,德·波伏娃要么是本质主义者,要么就在表明,性身份是文化建构的。事实上,德·波伏娃似乎处在这两种位置上,这种张力部分能从她的存在主义框架中找到原因。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