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9.0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296.7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08.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4.8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101.2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6.7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9.4
編輯推薦: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的套路。
◎肯尼迪Vs. 尼克松。一场史无前例的总统选举,史诗般的政治故事。史上*次总统侯选人电视辩论。史上*一次天主教徒当选美国总统。
◎一本彻底改变政治报道技巧的书,新闻报道史上的经典。从筹备、初选、党大会,到电视辩论、冲刺、投票,作者全程贴身报道,绝妙地再现了选战紧张的政治氛围,深度刻画和剖析了所涉人物、事件。
◎带你进入美国政治运作的内部来观察大选,对中国读者来说了解美国总统选举和政治运作的*读本。
◎作者白修德,普利策奖得主,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他对 1942 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报道,是白修德在中国的记者生涯中*沉重的一页,他的名字也通过《1942》这部电影为国人所知。
內容簡介:
《美国总统的诞生》颠覆了现代政治报道的技巧。由于能密切接触每个相关党派和人物,白修德掌握了1960年选举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和政治内幕,并对选战的政治气氛和形势变幻有着深切的体悟。在本书中,他以精妙的笔触栩栩如生地记述了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之间的激烈竞争从选前形势、竞选的筹备,到决定性的初选,再到有史以来的首次电视辩论,还有最后扣人心弦的竞选冲刺。白修德为读者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也刻画出了诸多政治家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对美国政治、社会的运转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部经典作品,是白修德四本著名的美国政治活动叙事史中的领衔之作,曾获普利策奖,至今依然是美国政治报道的权威范本。对中国读者来说,无疑是了解美国选举制度、政治变革和文化社会特征的绝佳读本。
關於作者:
白修德(TheodoreH. White),美国著名政治记者、历史学家和小说家。1915年出生于波士顿,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之后受聘《时代周刊》担任驻东亚记者,报道了举世震惊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1945年任中国分社社长。这一经历为他的首部著作《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与贾安娜合著)提供了素材。在短期担任《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编辑期间,白修德编辑出版了《史迪威日记》(The Stilwell Papers)。1948年,他移居欧洲,驻欧洲记者的经历为1953年出版的《浴火重生》(Fire in the Ashes)提供了素材。同年,他回到美国先后担任《记者报》(The Reporter)和科利尔杂志(Colliers Magazine)的国内记者。科利尔杂志于1956年解散之后,白修德转而从事创作,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先后完成两部小说《山路》(The Mountain Road)和《十四楼观风景》(The View from the Fortieth Floor)。白修德(Theodore
H. White),美国著名政治记者、历史学家和小说家。1915年出生于波士顿,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之后受聘《时代周刊》担任驻东亚记者,报道了举世震惊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1945年任中国分社社长。这一经历为他的首部著作《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与贾安娜合著)提供了素材。在短期担任《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编辑期间,白修德编辑出版了《史迪威日记》(The Stilwell Papers)。1948年,他移居欧洲,驻欧洲记者的经历为1953年出版的《浴火重生》(Fire in the Ashes)提供了素材。同年,他回到美国先后担任《记者报》(The Reporter)和科利尔杂志(Colliers Magazine)的国内记者。科利尔杂志于1956年解散之后,白修德转而从事创作,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先后完成两部小说《山路》(The Mountain Road)和《十四楼观风景》(The View from the Fortieth Floor)。
《美国总统的诞生》是白修德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并获得了普利策奖。白修德之后又接着撰写了美国政治活动叙事史系列的另外三本,内容涵盖1964、1968和1972的总统大选。其后来的作品还包括《背信:理查德尼克松的失败》(Breach of Faith: The Fall of Richard Nixon)、《追寻历史:白修德回忆录》(In Search of History: A Personal Adventure)和《追寻自我的美国:美国总统的诞生,19561980》(America in Search of Itself: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1956-1980)。除了普利策奖,他还于1964年和1967年以其出色的纪实作品荣获艾美奖。1986年,白修德去世,享年71岁。
目錄 :
序言
作者按语
-----------------
第一部分
第1章
等待
第2章
民主党:蠢蠢欲动
第3章
共和党:萌动初生
第4章
初选的艺术:威斯康星州和西弗吉尼亚州
第5章
代表大会之前:民主党
第6章
洛杉矶的会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
第7章
共和党人:从峰会到芝加哥
-----------------
第二部分
引言
第8章 从昨天看向未来
第9章 肯尼迪的竞选之战:第一回合
第10章
尼克松的竞选之战:第一回合
第11章
第二回合:电视辩论
第12章
尼克松的竞选之战:第三回合
第13章
肯尼迪的竞选之战:第三回合
第14章
以总统身份醒来
第15章
白宫的视角
----------------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內容試閱 :
序言
白修德[朋友称他为特迪(Teddy)] 1961年出版本书时,已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出色记者了,他不仅报道事件,而且试图影响事件。白修德1938年从哈佛大学中国历史专业毕业时,荣获一笔奖学金,这使他有幸前往中国重庆。到那里不久,他就成为《时代周刊》的记者。由于希望真实记述纷乱动荡的战时事件(包括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即将爆发的革命反对力量),白修德与蒋介石的审查官员以及《时代周刊》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 Luce)发生了冲突,时任周刊编辑试图粉饰白修德对国民党政权失败的报道。
白修德随后创作了《中国的惊雷》,书中真实揭露了倒行逆施、日趋丧失人心的蒋介石政府。白修德披露的真相也反映了美国驻中国外交人员的不满,他们预测国民党政权将在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国内战争中分崩离析。
白修德于19481953年在欧洲度过了6年时间,主要报道日趋激化的冷战。但是希望影响和记录新闻事件的热情促使他回到美国,以便详细阐述国内不断变化的政治文化。他认为,认识并帮助公众了解时事的最佳方式是探索性地真实记述总统选举。1960年好像就是一个绝佳时机:理查德尼克松和约翰F肯尼迪之间的政治角力使1960年成为里程碑时刻。尼克松是1836年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以来首个竞选总统的现任副总统,也是希望问鼎白宫的第一个加利福尼亚人;肯尼迪有望成为首个问鼎白宫的天主教徒和最年轻的候选人。
本书1961年一经发行就达到洛阳纸贵的程度,被誉为颠覆政治报道技巧的佳作。过去,报纸和杂志安排记者报道竞选活动的每日进程,而白修德则率先将报道变成纪事书籍。在四卷总统选举丛书中,这一本尤为成功。他的系列丛书也真实报道了后来的三次选举。
在本书1988年再版发行的引言中,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James Reston)认为它的恒久魅力就在于白修德不仅报道了候选人,而且记录了整个美国。正如赖斯顿所认为的,也正如白修德所希望的是:这本书是了解一个变化中的国家的一扇窗口。
从2009年的角度来看,白修德对1960年竞选对垒的详细记述不仅承载着历史,也是时代的产物。白修德无疑抓住了竞选各方旗鼓相当角力选战的戏剧性。他对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及其提名对手民主党阵营的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和斯图尔特赛明顿(Stuart Symington)以及共和党的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的生动刻画,始终表现出他善于抓取人物生平细节的出色能力。他不仅生动描述了竞选总统的候选人,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他们周围的人员,这些人包括:肯尼迪的兄弟,博比(Bobby)和特德(Ted);特德索伦森,肯尼迪的演讲撰稿人;肯尼迪的波士顿帮和尼克松的加利福尼亚助手,他们都是管理和开展竞选活动的得力干将。
白修德书中的许多内容在涉及1960年选举的历史档案和传记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如果希望了解选票竞争的刀光剑影以及肯尼迪如何以0.1%的微弱优势战胜尼克松(肯尼迪49.7%,尼克松49.6%,另外0.7%的选票落入其他候选人的手中),请认真研究白修德对如下方面的描述:民主党初选、两党代表大会、尼克松和肯尼迪辩论、各方为击败对方而使用的竞选策略(包括各自对民权和黑人投票的反应,以及对最终计票统计的分析)。
人们一致认为,白修德对肯尼迪和尼克松在首轮电视辩论中的显著差别所进行的描述是令人难忘的:肯尼迪看起来那么镇定自若。与之相比,副总统则表现得紧张、胆怯,阵阵流露出阴郁神情,有时看起来面色憔悴,透着一种病态副总统半佝偻着身子,敷在脸上的懒汉剃须粉(Lazy Shave)被汗水冲出若隐若现的沟痕,双眼凹陷,眼神无光,下颌、面颊和脸部也由于紧张下垂着。白修德对人物生动鲜活的描写始终是本书的最大魅力。
作为历史,本书存在某些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正如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所言,历史学家在试图了解现在时,就如同一个人将鼻子紧紧贴在镜子上试图观察全身。回想往事,显然可以发现一些疏漏:关于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美国和苏联之间所谓的导弹差距,与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古巴所做的交易,国内经济的衰退,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斗争,老年人医疗保险,联邦对教育(1960年的学生)提供补助等问题均有待研究。
对于两次竞选鲜为人知的方面也是如此。即使白修德知道肯尼迪沉溺女色难以自拔,他也会像当时的其他主流记者那样对此秘而不宣,他们遵循1960年的惯例:此类信息仅限于私人谈话。同样,即使白修德知道约翰肯尼迪有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他也会对此讳莫如深。不过更可能的是,除了已经公开的背部手术,肯尼迪在20世纪50年代9次住院也仅是42年之后才对外公布的既定事实的一部分。
关于1960年的这个男人和候选人肯尼迪,这些也不会是最终的披露信息。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密封保存在约翰F肯尼迪总统图书馆里面的500页口述历史直到她去世50年之后才能被开启距今还有35年的时间。我曾问图书馆馆长,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否会发现肯尼迪夫人的回忆录颇具价值,她除了回答
当然!以外,没有透露任何内容。
或许本书最大的不足就是充满浪漫色彩地将肯尼迪总统描述为一个身披铮亮盔甲的威武骑士。白修德认为他是一个智慧超群、高瞻远瞩的人。在他投入竞选之际,白修德认为:肯尼迪已经驾驭左右美国政坛的所有政治掮客和势力。他也是一个满腹经纶、口才出众、有雄才大略的天才。白修德将总统职位置于顶礼膜拜的崇高地位:总统职责,他写道,是可以被编制成册的总统的职责和权力涉及方方面面。但使总统职位充满特殊性的不仅是肯尼迪和赋予他的职位权力:这位候选人周围的谋士们均各尽其才。白修德大胆地指出,如果发生了危机,他立刻可以得到必要的情报,所有的备选方案均已被周密策划,几乎不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重大愚蠢行为。
人们禁不住疑惑,当肯尼迪于1961年4月在猪湾事件中失败后,这种描述如何令读者信服?在这次夭折的行动中,将近1 500位古巴流亡分子由于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的计划失败而被杀死或俘虏。在训练、招募和运送入侵者时,肯尼迪政府显然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一失败也令总统极其尴尬,他禁不住自问:我怎么会如此愚蠢?
在一些方面,白修德对于总统不切实际的描述反映了那个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整个国家一直在寻求前进方向和英明的领袖。虽然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在1961年1月卸任时依然深受欢迎,但整个国家情绪低落:国内经济衰退和苏联通过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突出其优越性的宣传,均使数百万美国民众感到失落。新闻界和国会认为迫切需要重新确立美国的国家目标。对于白修德而言,本书的宗旨就是作为一种振臂呐喊的方式提醒国民不要忘记,美国制度和领导人在全世界依然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这一切随着以下系列事件的发生而逐渐成为记忆:林登约翰逊的言行不一,使5.8万名美国大兵命丧他乡的越战失败,由于滥用权力而致尼克松1974年辞去总统职位的水门事件,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和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业绩惨淡的一届总统任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执政期间的伊朗门事件,乔治HW布什(George H. W. Bush)对经济衰退的束手无策使他在1992年丧失总统宝座,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遭弹劾,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以及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支持率最低的总统之一。
白修德本人并非没有意识到他在客观记录历史方面的局限性。虽然以后的历史学家将以更加翔实的事实资料和更准确的术语来讲述1960年发生的这段权力争夺过程,他在作者按语中写道,然而,当一位当代记者试图对那些寻求领导60年代美国的人所表现的喜怒哀乐、紧张疲惫、欢欣鼓舞和犹豫不定进行记录时,他的记录无疑蕴含着某些恒久价值。
过去50年发生的系列事件使理想随之破灭。在2008年大选之际,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强调重燃希望,其竞选口号是:是的,我们能够做到。这使人们回想起肯尼迪誓将美国带入新边疆(New Frontier)的1960年承诺。如果白修德创作《美国总统的诞生,2008》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它将和本书非常类似使用生动形象的笔触记述奥巴马以及他如何意气风发地号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继续约翰肯尼迪当年发起的改革运动,努力应对当前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保证国家的未来和平与繁荣。
白修德能够迅速收集并生动记述的翔实细节使本书仍然被认为是关于选举的宝贵原始资料,也是美国政治著作的重要文献。虽然通过有线电视网和博客实时报道总统选举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但任何方式也不能再现一部400页专著对一场选举所进行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讨论。白修德树立了电视抑或网络均不能替代的标杆。本书的再版发行也许将激励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回到他的方式对此种报道的优势和挑战都同样关注。深度政治纪实题材的复兴或许能再次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总统们是如何赢得美国政治桂冠的。
罗伯特达莱克(Robert Dallek)
华盛顿特区
200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