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即以位于粤东沿海地带的潮汕平原作为主体对象。
介绍海风与海浪在岩石画板中留下的灵动笔迹梅林湖古海蚀群。
展示世家大族一场颠沛流离的艰苦南迁,探寻沿海居民飘洋开拓的历史足迹。
记录海洋文明与中原遗风的文化碰撞:拜月烧塔、汕尾渔歌、英歌舞、潮剧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
內容簡介: |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潮汕平原》以地处粤东的潮汕地区为主角,地涉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地。这里众山环伺、河川相隔,被分为数片小平原。因为地理上的封闭性,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民的迁入此地才得以开发,到了明朝中叶,以潮汕平原为中心的潮汕民系逐渐形成。潮汕平原以精耕细作的绣花式农耕而出名,这种精细的风格也影响到其饮食、建筑装修、茶艺等。潮汕平原不但拥有众多奇妙而独特的多神信仰传统,同时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中原地区早已消失的古老习俗。
|
目錄:
|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粤东海岸 2
一 自然地理
西北向东南倾斜 9 花岗岩中山 9 花岗岩丘陵广布 10 花岗岩石蛋 10 凤凰山地 10
峨嵋嶂山地 12 大南山地 12 释迦岽山地 12 韩江三角洲 13 榕江平原 14 练江平原 14
海积平原 15 海积沙堤坝 15 山丘溺谷海岸 16 沙坝潟湖海岸 17 漫长海岸线 18
海盆成陆 18 深大断裂带广布 19 大质山 19 小北山 20 桑浦山 20 韩江下游 20
榕江中下游 21 练江流域 21 龙江 22 鳌江 22 碣石湾 22 红海湾 22
广东多雨中心之一 23 夏长冬暖春来早 24 水稻土 24 西岩山 25 犁头岽山地 25
石壁山 25 三饶盆地 25 黄冈河平原 28 青岚壶穴 28 海山岛 28 柘林湾双岛 29
海滩岩田 29 大埕湾 29 七夕井温泉 30 黄冈河 30 汤溪北湖 30 万峰山 30 凤凰盆地 31
江东岛 32 梅林湖古海蚀石群 32 西山溪 32 凤凰溪 33 梅林湖 33 东山湖温泉 33
黄田山 34 竹竿山 34 湘桥三山 34 凤凰洲 35 潮州西湖 35 高嶂岽 35 果老山 36
西畔大坑 36 南澳岛 36 南澎列岛 37 勒门列岛 37 凤屿 37 前江湾后江湾 38
青澳湾 39 南澳四角 39 澄海莲花山 40 南峙山 40 莱芜半岛 40 莲阳溪 41
莲花山温泉 41 掠鸟尾山 41 礐石山 42 叠石山螺旋洞 42 达濠岛 42 妈屿岛 43
牛田洋 43 濠江 43 广澳湾 43 苏埃湾湿地 44 大尖山 44 双髻山 44 东山 45
龟头海 45 谷饶水 45 河溪 47 雷岭大山 47 翠峰岩 47 奇峰洞 48 两英河 48
大龙溪 48 海门湾 49 石子溜山 49 藤吊岭 50 大脊岭 50 青屿狮山 50
榕江北河中下游 50 枫江(揭东段) 51 紫峰山 51 黄岐山 51 石马山 52 榕江西湖 52
石水缸 52 榕城龙洞 52 峨嵋嶂 53 望天岭 53 癞痢石凸 53 双卦岭 53 铁山 54
白坑湖湿地 54 古庵温泉 54 崩坎溪 55 珍珠帘 55 金岗髻 55 三清山 56 龙江平原 56
客鸟尾石笋 56 雷岭河 56 狮石湖 57 神泉湾 57 罗经嶂 57 麒麟山 58
田尾山海角石林 58 海马洲 59 后坎温泉 59 观音岭金厢滩 60 螺河下游 60 乌坎河 60
水东河 61 银瓶山 61 梅陇平原 62 公平大湖湿地 62 黄江 62 赤石河 63
长沙湾古海 63 长围咸水温泉 63 五叶莲山 64 遮浪半岛 64 龟龄岛 64 品清湖 64
山地次生森林群落 65 海滨河口沼泽植被 65 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 65
大南山森林公园 66 红山森林公园 66 莲花山森林公园 67 翠湖自然保护区 67
万峰林场 67 南澳中华楠林 68 山门山苏铁蕨 68 红树林 68 天然油杉 69 土沉香 70
古榕树 70 樟树 71 白桂木 71 杜鹃 71 异形玉叶金花 72 竹柏 72 黑紫藜芦 72
仙人茶 72 珊瑚菜 74 野生兰 74 铁山兰 74 南澳候鸟自然保护区 74
企望湾南方鲎自然保护区 75 白腹军舰鸟 75 黄嘴白鹭 76 潮汕蝾螈 76 海丰沙塘鳢 76
中华白海豚 76 石斑鱼 77 中国龙虾 77
二 经济地理
绣花农耕 81 渔猎 81 澄饶联围 83 海水养殖 83 养兰名区 84 蔬菜王国 84 潮糖业 85
潮盐业 85 凉果业 86 陶瓷业 86 百载商埠 87 揭阳锡,潮阳匠 88 潮商 88 侨批 89
潮惠下路 90 广济桥 91 汕头海湾大桥 91 乌坎总口 92 潮州三埠 92 柘林港 96
汕头港 96 河溪十八古井 97 南澳风能发电场 97 陶瓷土矿 98 狮头鹅 98 饶平黑猪 98
靖海鲍鱼 99 澎菜 99 凤凰茶 99 潮州柑 100 普宁青梅 100 三棱橄榄 100 乌叶荔枝 102
洪阳竹蔗 102 南塘花生 103 乌石芝麻 103 埔田竹笋 103 吴厝淮山 103 梅陇莲藕 104
潮州嵌瓷 104 贵政山茶叶罐 104 大吴泥塑 105 潮州木雕 105 潮州花灯 105 潮绣 108
高堂菜脯 108 老山合猪头粽 108 潮汕牛肉丸 109 普宁豆干 109
三 历史地理
陈桥人 113 俚人 113 瑶人入潮与畲民外迁 113 疍家徙入内地 114 南下汉族迁潮 114
宗族组织 115 老人组 116 韩愈刺潮 116 蛮獠啸乱 117 两宋寇乱 117 设置碣石卫 117
丁未黄冈起义 118 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 118 揭阳 119 潮州府 119 象山石器遗址 119
浮滨文化 120 牛伯公山遗址 120 龟山建筑遗址 120 赤岭口南朝墓 121 棉城文光塔 121
舌镜塔 121 葫芦山摩崖石刻 122 埔上里大门楼 122 猎屿铳城 123 古哨大所城 123
潮州古城 124 三饶古城 124 长美古村 124 程洋冈 125 龙湖古寨 125 象埔古寨 126
大安石寨 126 沟南古村 127 德安里 127
四 文化地理
潮汕民系 131 半山客 131 畲族 131 华侨 133 聚落连绵 133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 134
水布 134 帕仔 135 喜食粥 135 头甜尾甜 135 潮州菜 135 杂咸 138 糕粿 138
凤凰栀粽 139 工夫茶 139 海陆丰咸茶 140 土楼圆寨 140 四点金 140 下山虎 141
潮州厝,皇宫起 141 陈慈黉故居 142 八角楼寨 143 道韵楼 143 祖姑祠 143 出花园 144
多过死人事 144 哭鱼 145 多神崇拜 145 妈祖信仰 145 广建佛寺 146 开元寺 146
盘龙阁 147 古溪天主堂 147 揭阳城隍庙 148 榕城武庙 148 北阁佛灯 148 韩山书院 148
揭阳学宫 149 压腰 149 扒龙舟 150 七月半 150 拜月烧塔 151 围炉早食 151
营老爷 156 惠来打火醮 156 凤岗妈活桌席朝拜 157 三饶饤桌 158 摆猪羊 158
凤凰山畲族招兵节 158 潮剧 159 正字戏 159 西秦戏 159 潮乐 160 普宁汉乐 160
潮州大锣鼓 161 笛套音乐 161 汕尾渔歌 161 英歌舞 169 鲤鱼舞 169 饶平布马舞 170
惠来九鳄舞 170 滚地金龙 170 陆丰钱鼓舞 171 铁枝木偶戏 171 潮汕剪纸 171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封底文字: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针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完全展示。丛书遵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构建山川事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格局,演绎中国自然地理 人类活动的概念集合一个将中国地理视为包含着特定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以及在人类圈中展开的人类活动、物产演化、经济形态、疆域变迁、区域文化等多种元素在内的复合体系:
它以自然地理的山川形胜,或地域文化的构成差异为基础,将中国划分为数百个自然或文化小区,由此集结成数百册特大型丛书;
它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以具象的地理概念为切入点和线索,深入推及广阔的国家范畴,感性展示地貌、生态、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
它是创意独特、形式新颖的科普读本,面貌介乎通俗读物与知识词典之间,体例呈现为对百科全书与有图读物两种不同风格的有机糅合化严谨的学术宣讲为通俗易懂的客观叙述,融庞大的知识体系于生动直观的图文交互体裁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