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75.9 ![]()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德烈纪德的精神独白,解脱之书,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分伯仲的福音书。
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思想史*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著名法语翻译家李玉民权威译本,法语学者必备法译汉典范。 |
| 內容簡介: |
|
《人间食粮》是纪德的《人间食粮》(1897)与《新食粮》(1935)两部散文作品的合辑,被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是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分伯仲的福音书。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人间食粮,象征着人类在大地上谋取幸福的精神食粮。《人间食粮》问世之初,曾被曲解为是一部对欲望和本能的赞美之书,是宣泄青春激情和沉醉于享乐的文字盛宴。事实上,纪德是在通过讴歌人的自由与解放,提倡应当主宰理念,摒弃一切道德的、家庭的、社会的约束,认识自我和世界,成为独立的个体,去拥抱世间万物。《新食粮》则是在纪德游历赤道非洲和意大利,愤然揭发殖民主义者的罪行,多次参与反法西斯活动后,思想更加成熟,转向睿智与和谐后问世的作品。他发出不要再崇拜偶像了!的呐喊,呼吁发掘并凭借人类自身的独立精神,破除偶像崇拜,真求真理,实现自由和幸福。 |
| 關於作者: |
|
安德烈纪德Andr Gide(18691951),生于巴黎富有资产阶级家庭,10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并给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早期作品有象征主义色彩。1909年参与创办《新法兰西评论》。1925年去非洲考察,身心发生巨大变化,陆续发表《刚果之行》《从乍得归来》,抨击殖民主义。1932年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运动。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人间食粮》,小说《伪币制造者》《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的地窖》等。
他是时代的见证人,更是时代的创造者,其作品凭着对真理的满腔热爱,敏锐洞察宗教、家庭、爱情、性、政治等各类问题,宣扬解放与自由,以赤诚之心去直面人性中的无限可能,深远地影响了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成为西方同时代作家及后世作家的精神导师。 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李玉民著名法语翻译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二十余年,主要译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的。 |
| 目錄: |
|
译本序:纪德的写作状态
人间食粮 1927年版序言 引言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颂歌 尾声 新食粮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篇
我这懒散的幸福,长期昏睡,现在醒来了 ―哈菲兹 一 纳塔纳埃尔,不必到别处寻觅,上帝无所不在。 天地万物,无一不表明上帝的存在,但无一能揭示出来。 我们的目光一旦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就会立刻被那事物从上帝身边引开。 别人纷纷发表著作,或者工作钻研,而我却相反,漫游了三年,力图忘掉我所博闻强记的东西。这一退还学识的过程,既缓慢又艰难;不过,人们所灌输的全部知识,退还了对我更有裨益:一种教育这才真正开始。 你永远也无法明了,我们做了多大努力,才对生活发生了兴趣;而生活同任何事物一样,我们一旦感兴趣,就会忘乎所以。 我往往畅快地惩罚自己的肉体,只觉得体罚比错失更有快感:我沉醉其中,因不是单纯犯罪而得意扬扬。 抛开优越感吧,那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我们总是举足不定,终生忧烦。如何对你讲呢?细想起来,任何选择都令人生畏,连自由也是可怕的,如果这种自由不再引导一种职责的话。这是在完全陌生的国度选择一条路,每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路,请注意,只适用于自己;即使到最鲜为人知的非洲,找一条最荒僻的路径,也没有如此难以辨识。有吸引我们的一片片绿荫,还有尚未枯竭的清泉幻景不过,还是我们的欲望所至之处,才会有清泉流淌;因为,只有当我们走近时,那地方才成形存在,只有当我们行进时,景物才在周围逐渐展现;远在天边,我们一无所见,即使近在眼前,也仅仅是连续不断而变幻不定的表象。 如此严肃的话题,为什么用起比喻来了呢?我们都以为肯定能发现上帝,然而,唉!找见上帝之前,我们却不知道面向何方祈祷。后来,大家才终于想到:上帝无处不有,无所不在,哪里却又寻不到,于是就随意下跪了。 纳塔纳埃尔,你要仿效那些手擎火炬为自己照路的人。 你无论往哪儿走,也只能遇见上帝。―梅纳尔克常说:上帝嘛,也就是在我们前边的东西。 纳塔纳埃尔,你一路只管观赏,哪里也不要停留。你要明白,唯独上帝不是暂存的。 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目睹的事物。 你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不管多么分明,直到末世也终究与你泾渭分明,你又何必如此珍视呢? 欲望有益,满足欲望同样有益,因为欲望从而倍增。实话对你讲吧,纳塔纳埃尔,占有渴求之物一向是虚幻的,而每种渴求给我的充实,胜过那种虚幻的占有。 纳塔纳埃尔,我的爱消耗在许多美妙的事物上;我不断为之燃烧,那些事物才光彩夺目。我乐此不疲,认为一切热衷都是爱的耗散,一种甜美的耗散。 我是异端中的异端,总受各种离经叛道、思想的深奥隐晦和抵牾分歧所吸引。一种思想,唯其与众不同,才引起我的兴趣。我甚至从自身排除同情心;所谓同情心,无非是承认一种通常的感情。 纳塔纳埃尔,绝不要同情心,应有爱心。 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 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会你热情奔放。 人生在世,纳塔纳埃尔,与其平平安安,不如大悲大恸。我不要休息,但求逝者的长眠,唯恐我在世之时,未能满足的欲望、未能耗散的精力,故世后又去折磨我。我希望在人世间,内心的期望能够尽情表达,真正的心满意足了,然后才完全绝望地死去。 绝不要同情心,纳塔纳埃尔,应有爱心。你明白这不是一码事,对不对?唯恐失去爱,我才对忧伤、烦恼和痛苦抱有同感,否则的话,这些我很难容忍。各人的生活,让各人操心去吧。 (今天写不了,谷仓里有个机轮总在运转。昨天我看到了,正打油菜籽,只见糠秕乱飞,籽粒滚落在地。尘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一个女人在推磨,两个漂亮的小男孩光着脚丫在收菜籽。 我潸然泪下,只因无话可说了。 我明白,一个人除此再也无话可说的时候,就不能提笔写东西。但我还是写了,并就这同一话题写下去。) *** 纳塔纳埃尔,我很想给你一种谁也没有给过你的快乐。这种快乐,我本人倒是拥有,但不知如何给你。我希望与你交谈比谁都更亲切。我希望在夜晚这样的时刻到你身边:你翻开又合上一本本书,要从每本书里寻求更多的启示,你还在期待,你的热情自觉难以撑持而要转化为忧伤。我只为你写作,只为这种时刻写作。我希望写出这样一本书:你从中看不到任何思想、任何个人激情,只以为看到你本人热情的喷射。我希望接近你,希望你爱我。 忧伤无非是低落的热情。 每个生灵都能赤身裸体,每种激情都能丰满充实。 我的种种激情像宗教一般敞开。你能理解这一点吧: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 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会你热情奔放。 我们的行为依附我们,犹如磷光依附磷。这些行为固然消耗我们,但是也化为我们的光彩。 我们的灵魂,如果说还有点价值,那也是因为比别的灵魂燃烧得更炽烈。 我见过你哟,沐浴在晨曦中的广袤田野;我在你的清波里沐浴过哟,蓝色的湖泊;清风的每一次爱抚,都令我喜笑颜开。纳塔纳埃尔,这就是我不厌其烦要向你絮叨的。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会你热情奔放。 假如我知道更美的事物,那也正是我对你讲过的―当然要讲这些,而不是别的事物。 你没有教我明智,梅纳尔克。不要明智,要爱。 纳塔纳埃尔,我对梅纳尔克的感情超出了友谊,接近于爱。我对他爱如兄弟。 梅纳尔克是个危险人物,你可要当心;他那个人哪,智者们纷纷谴责,孩子们却无一惧怕。他教孩子们不要再仅仅爱自己的家,还逐渐引导他们脱离家庭,让他们的心渴望酸涩的野果,渴求奇异的爱情。啊!梅纳尔克,我本想还同你走别的路,一起漫游。可是你憎恶怯懦,力图教我离开你。 每人身上都有各种特殊的潜力。假如过去不是往现时投射一段历史,那么现时就会充满所有未来。然而可惜的是,独一的过去只能标示独一的未来,它将未来投射到我们面前,好似投射在空间一个无限的点。 永远不做无法理解的事情,方是万全之策。理解,就是感到自己胜任愉快。尽可能肩负起人道的责任,这才是良言正理。 生活的不同形式,我看对你们全是好的。(此刻我对你说的,也是梅纳尔克对我讲的话。) 凡是七情六欲和道德败坏的事,但愿我都体验过,至少大力提倡过。我的全身心曾投向所有信仰,有些夜晚我狂热极了,甚至信仰起自己的灵魂来,真觉得它要脱离我的躯体。―这也是梅纳尔克对我讲的。 我们的生活展现在面前,犹如满满一杯冰水,这只着附水汽的杯子,一个发高烧的病人双手捧着,想喝下去,便一饮而尽,他明明知道应当缓一缓,但就是不能将这一杯甘美的水从唇边移开:这水好清凉啊,而高烧又令他焦渴难耐。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