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4.4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9.8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85.2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0
《
瘦肝
》
售價:HK$
102.4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7.3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HK$
158.7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统论述了基于互联网 的矿山应急救援平台,适合作为从事矿山安全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教材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作者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矿山安全领域十余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论述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开发建设技术。 本书共分五章,第1章简要介绍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综述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相关背景知识,如平台建设的意义、国内外平台建设的现状、平台的设计依据、平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第2章总体讲述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功能、体系结构和软件构架。第3章详细说明传统意义上的矿山应急救援平台技术方案,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综合保障系统、救援队伍管理系统、应急预案与案例管理系统、救援装备与物资管理系统、培训与考试系统、训练与考核系统、文档资料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第4章研究将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应急救援,在共享虚拟服务器的基础上,给每一个管理部门、每一个救援队、每一个救援队员分配唯一的登录名、登录密码和权限,并在服务器上运行应急救援业务系统和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业务系统涵盖救援队办公、值班、接警、出警、学习、训练、考核、考试、救援等范围; 数据库涵盖队伍、人员、物资、装备、服务企业、文档资料、网站等内容。第5章尝试将各煤矿调度中心服务器、救援队指挥中心服务器等虚拟化,使其CPU、内存、硬盘等物理资源抽象成可以动态管理逻辑的资源池,力图建设由若干服务器主机集群组成的矿山应急救援私有云,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的危险源信息中迅速挖掘危险源信息,真正实现事故灾害的预警预报。
|
關於作者: |
李文峰 男,2004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科技大学三级教授,优秀研究生导师,应急通信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电路与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矿山救护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多项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在中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拥有专利、计算机著作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得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主要著作有《现代应急通信技术》、《弱电系统综合布线》、《露天矿信息化建设》等。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
1.1.1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保障体系
1.1.2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
1.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的意义
1.2.1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背景
1.2.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意义
1.3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国内外现状
1.3.1国外矿山应急救援行业现状
1.3.2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现状
1.4矿山应急救援平台方案设计依据与参考规范
1.5矿山应急救援平台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1.5.1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技术特点
1.5.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发展趋势
第2章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的内容
2.1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2.1.1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一般要求
2.1.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
2.1.3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功能
2.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总体方案
2.2.1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总体技术方案
2.2.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体系结构
2.3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软件构架
2.3.1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服务层软件架构
2.3.2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接口
2.3.3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第3章矿山应急救援平台的技术方案
3.1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3.1.1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3.1.2接警中心子系统
3.1.3应急救援通信子系统
3.2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系统
3.2.1视频监控子系统
3.2.2视频会议子系统
3.2.3大屏显示子系统
3.2.4救援车辆管理子系统
3.2.5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子系统
3.3救援队伍管理系统
3.3.1救援队伍管理系统结构
3.3.2救援队伍管理系统实体类类图
3.3.3救援队网站
3.4应急预案与案例管理系统
3.4.1救护区域内企业模块
3.4.2救援事故案例管理模块
3.4.3救援行动预案子系统
3.4.4预案管理模块
3.4.5预案演习模块
3.4.6应急预案与案例管理系统实体类类图
3.5救援装备与物资管理系统
3.5.1装备物资模块
3.5.2仓库与分配模块
3.5.3装备维护保养模块
3.5.4统计管理模块
3.5.5救援装备与物资管理系统实体类类图
3.6培训与考试系统
3.6.1学员端子系统
3.6.2教师端子系统
3.6.3管理员端子系统
3.6.4培训与考试系统实体类类图
3.7训练与考核系统
3.7.1日常训练子系统
3.7.2模拟训练子系统
3.7.3演练子系统
3.7.4考核子系统
3.7.5训练与考核系统实体类类图
3.7.6虚拟训练
3.8文档资料管理系统
3.8.1基础管理模块
3.8.2流通管理模块
3.8.3智能管理模块
3.8.4文档资料管理系统实体类类图
3.9办公自动化系统
3.9.1普通用户子系统
3.9.2管理员子系统
3.9.3应急值班子系统
3.9.4移动办公模块
第4章基于云计算的应急救援平台
4.1云计算技术
4.1.1云计算技术概述
4.1.2虚拟化技术
4.1.3分布式数据库
4.1.4数据库复制和备份
4.2基于云计算的应急救援平台
4.2.1云平台构建
4.2.2基于云计算的矿山应急救援平台体系结构
第5章数据挖掘与事故灾害预警预报
5.1应急救援私有云的构建
5.1.1矿山应急救援私有云的构建
5.1.2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
5.1.3基于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分布式数据库的矿山应急救援平台
5.2数据挖掘与矿山事故灾害预警预报
5.2.1煤矿安全监测接入子系统
5.2.2基于云计算的矿山事故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矿山救援队是一类处理矿山灾害事故的专业队伍,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的特点,并且实行军事化管理。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578支专职救援队伍、32731名救援指战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矿山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频发。矿山救援队作为处理矿山灾害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充分发扬了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英勇地与灾害斗争,向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调动44支应急救援队伍、1057名救援队员参与救灾。救援队共搜救了4个市、6个县、23个乡镇、279家企业,排除险情2407处,抢救遇险人员1113人,搜救遇难人员567人,转移疏导被困人员14860人。虽然矿山救援队员仅占总救灾人数的0.6%,但抢救的遇险人员却占总人数的17%。由此可见应急救援队的专业性和必要性。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下,矿山应急管理工作和救援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是,安全生产的压力依然很大。虽然近年来矿山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但我国经济总量很大,矿山企业的数量仍然很多,灾害威胁严重。因此,矿山安全生产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形势依然严峻。二是,全社会对矿山应急救援的要求越来越高。矿山安全和应急救援工作一直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关注度和救援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三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煤炭和矿产资源市场不景气,矿山企业救援队经费锐减,进而导致应急救援投入减少、人员待遇下降、人才流失增多,救援队伍建设遭遇瓶颈。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要求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地向社会开放。安监总规划〔2015〕6号文关于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总体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安全生产行业监管、煤矿监察、综合监管、公共服务、应急救援五大业务系统的安全生产信息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国内现有的与矿山应急救援相关的系统存在着诸如相互独立、共享困难、订制开发、重复投资、维护成本高等不足,无法从战略高度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服务。近几年,随着无线、宽带、安全、融合、泛在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一个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统一指挥、协调应急的矿山应急救援平台成为可能。本书以作者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矿山安全领域十余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论述矿山应急救援平台开发建设技术。面向互联网 的应用,将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矿山应急救援领域,形成一个统一架构、统一术语、统一通信联络、统一调度指挥、统一资源管理的体系,构建一个高效运转、上下联动、互为支撑的救援整体,为有效预防事故、提高事故救援的效率和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本书第2.4、3.3、3.4、3.5、3.6、3.7、3.8和3.9节由唐善成老师撰写,其余章节由李文峰老师撰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K06B03和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2015KTCQ0310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最后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盛东亮老师对作者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出版社编辑对原稿的认真编辑。限于作者水平,书中不免存在不妥之处,为了本书能更好地向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提出意见和建议。作者联系方式为liwenfeng@xust.edu.cn或liwenfneg@zhongnanxinxi.com。作者2016年6月于古城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