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总统、政党与首相》是一部迟来的开创性作品,倾注了两位杰出政治学者的心力。对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下政党的差异,政治学者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卫塞缪尔斯和马修舒格特填补了文献方面的重要空缺,表明了相对于议会制民主,总统制下的政党会有全然不同的行为和组织方式。他们对量化数据和案例研究的综合运用,取得了富有成效而引人注目的成果。
斯科特梅因沃林(Scott Mainwaring),圣母大学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部迟来的开创性作品,倾注了两位杰出政治学者的心力。对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下政党的差异,政治学者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卫塞缪尔斯和马修舒格特填补了文献方面的重要空缺,表明了相对于议会制民主,总统制下的政党会有全然不同的行为和组织方式。他们对量化数据和案例研究的综合运用,取得了富有成效而引人注目的成果。 |
| 關於作者: |
|
美大卫J.塞缪尔斯David J.Samuels,明尼苏达大学本杰明E.李宾科特(Benjamin E. Lippincott)政治学教授。
美马修S.舒格特Matthew S.Shugart,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系、国际关系与和平研究学院教授。 |
| 目錄: |
|
前言和致谢/1
第一章 导言/1 直选总统制民主现已成为主流/4 政党比较研究和缺失的政体类型变量/7 现有研究的启示/12 总统化政党和议会化政党的比较/15 全书结构/19 第二章 新麦迪逊理论框架下的政党/23 民主政体和新麦迪逊框架/26 新麦迪逊框架下的政党/35 分权视角下的政党研究/38 半总统制下的总统-政党关系/40 分权制度下的政党困境/48 结论/55 附录2A:半总统制下的共处案例和数据/56 第三章 内部人士与外部人士:麦迪逊困境与领导人选择/63 定义内部人士和外部人士/66 内部人士与外部人士:一些假说/70 内部人士与外部人士的职业轨迹/74 混合制政体下总统化的局限性/83 结论/89 附录3A:建立领导人职业生涯数据库/91 第四章 宪制设计与党内领导人问责/93 在议会制下开除政党代理人/94 在半总统制下开除总理/98 开除直选总统/108 结论/121 第五章 政党内部的选举目标分离/123 选举目标分离:选票的物理分离/126 选举目标分离的变化原因/128 选举目标分离的测量/131 选举目标分离的案例说明/133 全球视角下的选举目标分离/143 结论/150 附录5A:地区层面选举数据的来源/152 附录5B:国家或地区和选举统计/160 第六章 宪政改革对政党组织和行为的影响/163 宪政改革和政党适应预期/165 法国的总统化政党/171 以色列的总统化政党/181 结论/191 第七章 巴西和墨西哥:政党的总统困境/194 巴西政党的总统困境/195 墨西哥政党的总统困境/206 结论/218 第八章 总统、首相和授权代表关系/221 政党、总统和政治代表关系/225 政策转换或授权代表关系:全球性考察/234 结论/250 第九章 结论/253 半总统制比议会制更加总统化/259 纯粹类型和混合类型:对宪制设计趋势的解读/261 研究议题/266 参考文献/269 索 引/292 |
| 內容試閱: |
|
前言和致谢
这本书集合了我们两人多年来的思考。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撰写学位论文时,舒格特就开始对总统制民主的特殊性及其对立法选举和政党的影响感兴趣。舒格特从利昂爱泼斯坦(Leon Epstein)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加上他自己对美国和几个拉丁美洲国家政治的观察,在这篇学位论文中,舒格特(Shugart,1988)注意到,总统制会同时影响政党的数量和政党的本质。但是,当他主要关注的是政党数量以及比较总统制的其他一些方面时,对这种本质的考察还有待进行。不久后,舒格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系获得教职,他开始考察政党的党内维度选举制度会影响政党的行为和组织,这一点堪比选举制度对政党数量的影响,甚至更为根本。但是,要等到数年之后与塞缪尔斯合作时,他才能够把这两方面的思考总统制和立法选举制度都会形塑政党结合起来。 199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读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塞缪尔斯就在卡雷施特罗姆(Karre Str?m)的文章《比较政党学的行为理论》(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4: 565-98)旁边写下批注:但是总统制下的政党不是如此行事的。最后,在2002年的《总统化政党:分权和政党的组织及行为》〔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54: 461-83〕一文中,他试图说明总统制下政党实际面临的行为激励类型,读者们在本书第五章中可以找到这些痕迹。 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塞缪尔斯发现舒格特发表于1998年的一篇文章《政党优势和行政优势的逆转关系:政治家的宪政选择理论》(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8: 1-29)显然讲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他在2002年的文章中,也是在讲述这件事。按照舒格特的讲述,当政治家能够改写政治游戏规则时,政党组织将会影响行政-立法关系的结构。按照塞缪尔斯的讲述,行政-立法关系的结构会反过来影响政党的组织和行为。塞缪尔斯向舒格特提议,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共同观点,即一直以来学者们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分权与政党组织及行为的关系。 几年之后,我们写作了这本书,努力将我们早期作品中的想法以及在研讨班中获得的灵感整合起来。我们想要感谢以下人士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感谢我们的研究助手:詹森阿诺德(Jason Arnold)、安德鲁迪金森(Andrew Dickinson,已逝)、费尔南多富尔金(Fernando Furquim、米歇尔霍格勒(Michelle Hogler、卡塔莉亚霍通(Catalina Hotung)、凯文卢卡斯(Kevin Lucas)、米哈埃拉米哈伊列斯库(Mihaela Mihailescu)、威尔穆迪(Will Moody)、根元邦朗(Kuniaki Nemoto)、斯蒂芬妮佩恩(Stephanie Payne)、马修罗伯茨(Matthew Roberts)、阿密特罗恩(Amit Ron)、杰西卡施罗德(Jessica Schroeder)、凯文瓦特(Kevin Watt)、金柏莉瑞丁(Kimberly Wydeen)。感谢以下人士的评论和启发:马修克利里(Matthew Cleary)、斯科特德斯泼斯托(Scoot Desposato)、詹姆士德鲁克曼(James Druckman)、利昂爱泼斯坦(Leon Epstein)、珍甘地(Jen Gandhi)、亨利哈勒(Henry Hale)、鲁文哈赞(Reuven Hazan)、格雷琴赫姆克(Gretchen Helmke)、凯西霍克斯特勒(Kathy Hochstetler)、粕谷裕子(Yuko Kasuya)、奥弗肯尼格(Ofer Kenig)、斯科特梅因沃林(Scott Mainwaring)、汤姆朗德(Tom Round)、菲尔夏夫利(Phil Shively)、乔治范伯格(Georg Vanberg)、艾丽莎沃兹娜娅(Alisa Voznaya)、艾瑞克维贝尔斯(Erik Wibbels)。舒格特在2009年春季主持了立法和政党组织研讨班,研讨班成员们的意见为本书提供了助益;同时,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匿名评审也帮助我们强化了若干论点。我们感谢罗伯特艾尔吉(Robert Elgie)回答了我们关于半总统制和共处的疑问,同时也感谢爱德华多莱昂尼(Eduardo Leoni)分享了关于巴西唱名表决的数据。由于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塞缪尔斯的资助,我们得以收集地区层面总统选举结果的数据,第五章使用了这些数据。 阿伦德李帕特(Arend Lijphart)、加里考克斯(Gary Cox)、卡雷施特罗姆(Kaare Str?m),感谢他们这些年来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评论。舒格特要向雷恩塔格佩拉(Rein Taagepera)表示特别的感谢,不仅感谢他的评论提高了本书的水准,更要感谢他25年多以来的指导。最后,没有胡安林茨(Juan Linz)的贡献,比较行政-立法制度的研究领域将不会有如今的复兴,他的知识影响始终贯穿本书。 于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和加利福尼亚州拉德拉弗鲁塔尔 2009年8月20日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