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8.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91.9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9.8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9.7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8.2
《
心跳重置
》
售價:HK$
60.7
《
云中记
》
售價:HK$
78.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8.3
|
編輯推薦: |
★《于丹:心得》2016年纪念新版重磅推出!
新版为全彩四色精美印刷,完美诠释经典之美。
新增书法名家张大春书法插图,再现庄子恣肆之意。
★著名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解读经典力作!
于丹作品累积销量超过1000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
《心得》《心得》《感悟》,于丹解读经典三大力作。
★初版首印100万册,创下十年前出版界纪录!
被读者赞誉为解读《庄子》类图书中的经典之作,推荐必读。
连续畅销十年,上市后多次断货,新版上市前更是一书难求。
|
內容簡介: |
和于丹一起,在庄子的汪洋恣肆中,感受自然人格的自我超越,心灵邀游。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在《庄子》这本书中,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我情愿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關於作者: |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她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 论语 心得》《于丹 庄子 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 论语 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字解人生》及《有梦不觉人生寒》,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她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字解人生》及《有梦不觉人生寒》,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
目錄:
|
001不负初心
001庄子何其人
017境界有大小
033感悟与超越
051认识你自己
069总有路可走
085谈笑论生死
103坚持与顺应
117本性与悟性
135心态与状态
153大道与自然
171附录
171《庄子》原文
261出版缘起
|
內容試閱:
|
庄子何其人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人: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被历代传诵。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在《庄子》这本书中,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中其实蕴含着大智慧。
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能够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子是战国时候宋这个国家的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他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仍,而到处求贤若渴的一个时代里。他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名分。
据推测,庄子生活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当然也有一说到公元前275年。他具体的生卒年月更是无从知道了。
《庄子》这本书,被历代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根据《汉书艺文志》上的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该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这就是晋代郭象整理出来、流传至今的《庄子》。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还有十一篇为杂篇。
现在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内篇一定是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有可能是他的门人、学生、朋友以及后世得到庄子思想真传的人写的一些文章。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
庄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从《庄子》里的故事,我们可见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
《外物》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庄周家里很贫困。有一天,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等米下锅。他就去找监河侯借米。监河侯是当时专门管水利的一个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点。
这个监河侯对他非常热情,说:好啊,我马上要去采地收税金,你等着我,一旦把税金全收上来,我一下就借给你三百金。这个话说得很漂亮,三百金,这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庄子一听,忿然作色,气愤得脸色都变了,但他却给这个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过,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四下看了一下,发现在路上大车轧出来的车辙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在那儿跳呢。
我就问鲫鱼:在那里干什么呢?小鲫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你要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救了我的命。
我说:好啊,我这就要去吴越那个地方,引来西江的水来救你。
这小鲫鱼说:你要这么说,不如早一点去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吧!
你看,庄子虽然幽默而有涵养,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人。他还要处处求人,等米下锅。
大家可能就奇怪了: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资格逍遥游呢?一个人,当他衣食不足、难保温饱的时候,他怎么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呢?
境界有大小
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别境界的大小?又如何才能达到那个大境界?
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逍遥游》无限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描写中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为生活里面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小大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两人之间有很多对话。《庄子》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惠子找到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颗大葫芦籽儿,我在家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有五石之大。因为这葫芦太大了,所以它什么用都没有。用它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我要是把它一劈两半,用它去盛什么东西都不行。想来想去,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呢?不就是最后为了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结果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把它打破算了。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用大的东西啊!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有一样稀世的秘方,就是不皴手的药,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所以他们家就世世代代以漂洗为生。
有一天,一个过路的客人,偶然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跟他们商量,说:我以百金来购买这个秘方。全家人听了,就聚在一起开会商量,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这样漂洗为生,才赚很少的钱。现在人家花百金这么多钱买个方子,干吗不给他?咱卖了吧!
这个过路的客人,拿了这个秘方就走了。他是去干什么呢?当时各个地方都在诸侯混战之中,为了争地而战,那么在东南部就是吴越之争。吴越之地,正处水乡。这个人从宋国拿了秘方直奔吴国,去游说吴王。此时正值越国军队进攻吴国。吴王就派这人带兵,选在寒冬腊月,向越国发起水战。因为有此秘方,军士可以手脚不冻,不皴手,不生疮,战斗力十足,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这一战吴国大胜。所以这个提供秘方的人,裂地封侯,立致富贵,身价非同一般。
这个方子给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效率。如果你拥有大眼界,你会看到同样一个秘方,它可能会决定一国的命运,改变一个人的身份。
庄子告诉惠子,大葫芦也是一样。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使呢?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大葫芦,你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去浮游于大江大湖之上呢?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的产品,它才有用吗?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作《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他们来到纽约谋生。这弟兄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么一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亚吧,我可以种菜,继续做我的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一横心一跺脚就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哥哥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乡间,这里有很廉价的土地,他就买下来种卷心菜,成熟后用来腌泡菜。哥哥很勤劳,每天种菜、腌泡菜,养活了一家人。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到加利福尼亚来看望哥哥。哥哥问弟弟:你现在手里都拥有什么呀?弟弟说:我除了拿了个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哥哥说:你还是应该跟我扎扎实实地干活啊。我带你看一看我的菜地吧。
弟弟在菜地里,蹲下来看了看菜,然后扒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儿看了很久,进屋去拿了一个脸盆,盛满了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里面漂洗。
他发现脸盆底下,有一些金灿灿的、亮闪闪的金属屑。然后,他非常惊讶地抬头,看着他哥哥,长叹一声,说: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座金矿上种卷心菜!
其实,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安然地享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日复一日,我们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怎样生活。我们用手中的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过很安稳的日子。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一种方式生活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还有没有可能让它发挥更大的用处?
感悟与超越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超越这个话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谈到。
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基于现实世界的认知,辨别在纷杂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是恒定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先说一个题外话。
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世人的心中最看重的就是名了。多少人辛苦奔波,名和利就是最基本的人生支点。
那么,庄子对名和利是怎么看的呢?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尧被中国古人认定为圣人之首,是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许由呢?是一个传说中的高人隐士。
庄子写道,尧很认真地对许由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当光明永恒的太阳、月亮都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打着火把,和日月比光明,不是太难了吗?及时的大雨落下来了,万物都已经受到甘霖的滋育,我们还挑水一点一点浇灌,对于禾苗来说,不是徒劳吗?
尧很诚恳地对许由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我来治理天下就好像是火炬遇到了阳光,好像是一桶水遇到了天降甘霖一样,我是不称职的,所以我请求把天下让给你。
大家看看,这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啊,这是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又是怎么说的呢?
许由淡淡地回答: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名实相比,实是主人,而名是宾客,难道我就是为了这个宾客而来吗?还是算了吧。
许由接着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
我们想一想,人生有涯,一个人这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呢?能占多大的面积呢?人往床上一躺,你睡觉的地方也就这么大,不管你住的是三百平方米的豪宅,还是一千平方米的别墅,你实际需要的空间跟别人都一样。
淡泊为大。许由这样的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心智,可以连天下都辞让出去,就是一种博大的境界和情怀。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一幅画,就忙忙叨叨地找来锤子和钉子。当他把钉子钉进墙后,却发现这个钉子根本挂不住这幅画。怎么办呢?他说,那就只能往墙里揳一个小木楔子,然后再钉钉子。
他去找木头。找到木头发现太大,又去找斧子。找到斧子,发现对付木头不顺手,又去找锯子。锯子有了,又发现锯条断了,又去找锯条。这样一件一件东西找下来,等到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他早就忘记了那幅画。
其实这很像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波,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
认识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
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
为什么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又怎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话题:认识你自己。
这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解决的命题。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这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
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两条腿,在晚上的时候三条腿,那么这个动物是什么呢?过往的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
年轻的俄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的答案:这个动物就是人。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知的。
在人生整个成长的经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唯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
因为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之间经过了很多阶段。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这是生命成长的初期。等到他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走路了,可以奔跑了,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也因此有了很多内心的惶惑和游离。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所积累的那些财富、声名、情感,一切一切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让我们日渐疲惫,就要借助拐杖,拐杖就成为人的第三条腿。
在这样一个历程中,哪一个阶段是我们最快乐的呢?哪一个阶段是我们对自己认识最清晰的呢?哪一个阶段在我们的心中是了无遗憾,而充满了温暖富足之感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文化体系在以不同的话语不断地追问着。
《庄子》这本书,亦幻亦真,充满了这样的追问。庄子说,从前自己做梦,梦到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大蝴蝶,但究竟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自己了呢?这是不清楚的。
很多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他动物的,而大自然中有很多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庄子说,我们人要是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睡觉,醒了以后,轻则腰疼,重则半身不遂,那泥鳅住在那儿,也会像人这样吗?
庄子继续追问说,人是吃肉的,鹿是吃草的,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耗子,这四种口味你能说出哪种最符合标准呢?哪种更可口或者哪种更不可口呢?你也说不清楚。
庄子甚至说,像毛嫱,像丽姬,这都是人间的美女。但鱼见了就潜到水底了,鸟见了就飞上高空了,麋鹿见了就急速跑开了,对这四种动物来说,到底什么才是天下最美的呢?
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提出的观点: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自身的密码。这个密码是看不破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
善于讲寓言的庄子,借用了一个个或身有残疾,或外表丑陋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在《庄子》的寓言中,有很多形态与常人不同的人,比如残疾人、受过刑的人。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身体条件都与常人不同,但是这些人或者有抱负,或者有理想,或者活得很快乐,或者活得很成功,堪称奇人异士。
庄子在《人间世》篇中写过一个叫支离疏的人。这个人名字已经够奇异了,他长什么样子呢?
支离疏双肩高过他的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本应该是垂在后面的发髻,却是冲着天的。他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后背上,还是个驼背,两条腿就直接长在肋骨旁边。经过庄子这样一番形容,这个支离疏不仅是丑陋了,而且近乎狰狞,像个怪物一样。
支离疏又是怎么生活的呢?庄子说,他替人缝衣服、洗衣服,已足够养活他自己。他还有余力替别人去筛糠啊,簸米啊,挣的钱足够养活十口人。
最后庄子得出一个结论:像支离疏这样肢体不全的人,他只要自食其力,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安享天年。
由支离疏的故事,让人想起了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写的《四大名捕》系列。熟悉武侠小说的人都会知道,位于四大名捕之首的就是无情。
无情出身于一个武林世家。由于他的父母在江湖上结下了冤仇,被仇家屠灭了全家。他的父母都死了。仇家心狠手辣,抓到这个小婴儿,决定让他活下来,但作为一个武林后人,从小就废掉他的武功,让他生不如死,不能为父母复仇。所以,仇家残忍地把这个孩子的脚筋挑断了。无情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先瘫痪了。
无情长大以后,是一副手无缚鸡之力、孱弱不堪的书生模样,是个残疾人。但在四大名捕里面,无情为首。他具有超凡的武功和内力。无情的独家绝活是什么?是他在微笑的时候,可以从嘴里猛喷出来一口钢针,足以致敌于死地。虽然他有先天肢体的残疾,但是他却有了无人可比的精湛内功。
这个故事是不是可以作为支离疏的一个延伸呢?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是不是也有呢?
庄子《德充符》篇还讲过一个名叫哀骀它的丑人的故事。
鲁哀公曾经对孔子说:卫国有个面貌特别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这个人虽然丑,但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男人如果跟他待上一段时间,就会留恋这个人的德行,不想离开他;女人一旦跟他见了面,就会回家去跟父母说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就算是给他做小妾,我都不嫁到别人家去做正妻。这样的女孩子有十几个,而且人数还在增长。
鲁哀公说:这个人怪了,他没有权位,也没有钱财,我也没见他有多么过人的见解,倒是经常附和别人的一些意见。我想他一定有什么跟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把他请来了。他果然丑陋得让人惊骇。但是,我跟他相处,我就发现很舒服,不到一个月我就特别信任他。最后,鲁哀公就问孔子:你说说看,这个哀骀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庄子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外貌平平,甚至丑陋,但是内心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可以不知不觉地把人吸引在他的身边。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在他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台湾著名的教授傅佩荣先生在研究《庄子》之后,得出一个心得:真正看懂《庄子》就会明白,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这句话很朴素,它不是一个学术结论,而是一个人生结论。
庄子的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外貌丑陋、身体残缺,也可以自食其力,得享天年,这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
|